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生為本 趣味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數學教學;趣味;創設情境;優化內容;小組合作;課件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118—01
   興趣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的前提,學生有了對數學的興趣,才會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因此,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感受學數學的趣味,從而愛上數學。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毙W生愛聽故事,只要一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個故事?!痹爵[哄哄的課堂一下子就會安靜下來,所以,筆者也經常會根據教材內容編一個小故事來創設情境,再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
   如,教學“9加幾”時,筆者編了一個故事:“一天,小猴貝貝的媽媽把摘的桃放在桌上,讓貝貝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貝貝看到這么多的桃,饞得直流口水,哪有心思算。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小猴貝貝算一算嗎?”這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探究“9加幾”的學習中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挖掘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一個好問題的提出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調動學生好奇心的作用。小學生的思維受成長所限,認識感知實際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抽象的數學問題更是如此。針對這一實際,筆者認為,教師要合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優化教學內容。
   如,對“圓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自行車、汽車的車輪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偏要做成圓形來導入,學生就會被所熟悉的現象所吸引。為尋找答案,學生動手進行實驗,自學課本,加之教師的引導,他們很快就能找到理論論據,掌握圓的特征。此時,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讓他們聯系所學知識,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這樣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再次聯系起來,學生就既有了樂趣,又能夠掌握知識,并將之運用于生活中,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有效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要強調的是:要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質疑。
   例如,教學“圖形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先把學生分成10個學習小組,依次出示實物,由學生說出物體的名稱。并讓學生觀察各種物體的樣子,通過觀察后學生會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提問:“為什么要這樣分?每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看、摸、比、寫等方法,進行合作探究。最后每個小組選出發言人,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匯報情況適時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有6個面,這些面的大小不完全一樣,但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圓柱像柱子一樣,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圓的平面;球是圓圓的,沒有平平的面。由此可見,在合作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學得輕松有效。
   四、突破教學重、難點,以課件激發興趣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谶@一要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展現出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多媒體課件僅僅只能發揮其輔助的作用,教師不能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將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互結合起來。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數學能力,也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
   如,在“百分數、分數以及小數互化”的知識講解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對于三者彼此之間的互化方法有一個系統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2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