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著眼長遠·螺旋遞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德育和班級工作,應該依據校情,整體規劃統籌主題班會。立足現實,螺旋遞進設計主題班會;根據實情,以生為本演繹主題班會;著眼長遠,深入淺出延伸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教育,力爭達到“小中見大”“小班會大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主題班會;有序設計;螺旋遞進;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5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42
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視角下,我們必須采用“柔軟的、溫潤的、靈活的”方法去開展主題班會。形式上應該由“遠、大、空”轉變為“近、小、實”,內容上應該變直面說教為情景再現,變單項灌注為故事引領,變“獨角戲”為課堂辯論。其間,體驗式團體情境、校園心理劇、模擬法庭情境等皆可“亮相”。而這一切,不能隨意、無序、凌亂,而應由淺到深、由粗到細,螺旋式向上遞進,力爭達到“小中見大”“小班會大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立足現實,螺旋遞進設計主題班會
既然強調主題班會在學生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么設計恰當的、精彩的、真正符合初中生健康成長的優秀班會就顯得不可或缺。并非隨意從網上下載一個主題課件都可拿來演一演,都能和初中生的人生對接。從構思、完稿、表演到反饋,都應基于初中生當下的遭遇和真實的心理,從而真正達到無痕教育、情境教育和團體教育的正效應之目的。
比如,初中各年級每月主題班會就可采取“橫向延展”的方法進行設計:上學期從九月至十二月依次是——“我是班級小小安全監督員”生命教育、“我是文明小標兵”養成教育、“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期教育和“責任與角色同在”教育;下學期從三月到六月依次是——“誠信是金”教育、“公德在我心中”教育、“感恩一切”教育和“安全重于一切”教育。其中,安全教育上、下學期交替進行兩次,其目的是讓“安全重于泰山”的種子能夠在學生心底深深扎根。而每一個主題又可以采取“縱向遞進”的方式由七至九年級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主題內容。比如,“責任與角色同在”這個主題,初一時應該重在了解責任的含義,能夠初步對自己負責;初二時應重在能夠區分負責任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并嘗試為他人負責;初三時重在理解承擔責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并學會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包括自己的父母親)、為社會負責。這樣的“縱向遞進”符合初中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因而值得教師借鑒學習。
二、根據實情,以生為本演繹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設計一旦設計成型,那么如何將之搬到“舞臺”上并成功演繹其精彩就顯得不可或缺。誰來主持?誰來表演?如何表演?如何充當觀眾?都是“巨大”的問題。是永遠讓那幾個優等生次次“光環和榮譽加身”,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上上鏡”的機會?顯然,只有后者才是對的。比如,在《愛在身邊》的校園心理劇主題班會中,有的學生擔任“父母”,有的學生擔任“鄰居”,有的學生擔任“朋友”等,其他沒有參與表演的學生一定要做一個有涵養的觀眾:時而呼應,時而鼓掌,時而充當啦啦隊,時而蹙眉深思……通過內心獨白、情感宣泄和一系列的角色互換,最終讓全體學生明白:父母親是愛我們的,周圍的鄰居和朋友是關心我們的,只不過因為愛的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而無法及時地把關愛傳遞給我們。
上述活動“幫助學生在演繹或觀看中釋放情緒,認知自我,悅納自我”[1],真正認識到“愛”就在身邊。而在這樣的活動開展中,我們特別強調主題班會中的主持和表演者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每一次都有所變化,不是個別能手“包辦一切”,而是應該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敬畏[2]。
三、著眼長遠,深入淺出延伸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表演”結束了,并不意味著謝幕和完稿,而是新的開始、新的目標和新的規劃,而這恰恰也是“序列化”的應有之義。既然強調“序列化”,那么一次性的、短暫的、無頭無尾的班會設計就是要不得的。好的班主任應該在主題班會的長久性、遞進性、延伸性上下功夫。這意味著,一次主題班會結束了,師生應及時總結、反饋、重構、延伸,以此讓主題班會以常態化、高效化之功效為德育助力,也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助力。
比如,“責任與角色同在”的主題班會結束了,師生共同總結:我們是一個有責任的人嗎?有一些事情雖然不是我們的興趣所在和自愿選擇,但我們能拒絕嗎?比如教師委派我們去幫助一個“我比較不認同”的學生時該怎么辦?……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制訂下次的主題班會:“勇于競選班干部”班會,或舉辦“勇擔責任”演講比賽,或者進行“在家中我有責任”的實踐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延伸活動并非僅僅是班主任的“單打獨斗”,而是師生共同商議、共同建構、共同展望、共同開發出富有遠景、富有長遠實踐價值的主題班會校本資源。在這樣的共同活動中,需要師生用心建構,關注日常,注重過程,以此打造生機盎然的主題班會新時空。
總之,主題班會不只是內容上的“活蹦亂跳”,也是在有序列、有次序、有探究的多軌道上的“昂首闊步”。而在這樣的多軌道上,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不知不覺中都變成了具體情境中的當事人,都在探索、體驗、思考和延伸中成長了,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張穎.育魂理心,無痕默化——淺談心理劇與班會結合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3):39.
[2]魯兆周.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J].教師博覽(原創版),2017(9):22.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李宏星(1968.8— ),男,漢族,甘肅永昌人,一級教師,甘肅省永昌縣第五中學副校長,研究方向:語文教學及德育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