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朗讀教學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教學手段,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面對一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如何組織好朗讀,發揮朗讀的最大作用來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呢?
明確朗讀要求
首先,要正確地讀。針對一年級的學生字認得不多,學生好動,自制力差,思想集中不了幾分鐘就開始做小動作這個特點,我為了鍛煉他們的專注力,所以在朗讀之前必須先教會他們要怎樣坐,書要怎樣拿,手應該怎樣擺,指著字讀。指導學生讀準音,著重強調兒化音、輕音、平舌音和翹舌音及前后鼻音和剛出現的生字,并且做到“六不”,即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其次,要流利地讀。指導朗讀技巧,正確處理停頓、重音、語調、快、慢,學生在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把一句話“說”完整。小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看著文章一字一字地唱讀,老師要及時予以糾正,告訴學生他們在生活中同樣的一句話不是“這樣唱著說的”,于是我干脆讓一年級的學生也合上書,老師“教一句”,學生跟著“說一句”,這樣多“讀”幾遍,就能流利地“讀”完一句完整的話語,然后再翻開書看著文字讀。這同時還有一大好處,就是能幫助學生認識以前不認識的生字,幫助理解新詞語。
由字連詞,由詞成句
一年級學生雖對詞、句認識不深,但在平時口語中經常運用,在學習漢語拼音中也接觸了一些詞句,學習課文時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句中的詞做上記號,讓學生連詞讀,也能較好地避免一字一頓唱讀的現象,如:“冬天到了,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边@個句子由于學生找出了詞,朗讀時能連字成詞,連詞成句,效果明顯好轉。對有些較為復雜詞組,老師應明確告訴學生讀時連成詞,指導學生認識了詞,能連成詞讀,老師再加以示范讀,句中的換氣停頓學生較容易把握。如上面例句中,教師稍加示范,學生朗讀時在“冬天”“小樹”的后面就會形成換氣停頓。
掌握標點符號的讀法
標點符號是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語言朗讀訓練時應指導學生根據標點符號讀出不同的停頓時間和語氣。一年級主要認識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老師應做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習,把好訓練關,在教材第一冊“看圖讀拼音識字1”教學時,主要訓練學生讀好逗號、句號的停頓時間和語氣,初步認識問號,在課文學習中鞏固逗號、句號的讀法。《比尾巴》是進行問句訓練指導的典型課例,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文中詞句的讀法。在《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教學中側重指導學生認識感嘆號,并讀好帶有感嘆號的句子。在第二冊教學中,結合課文對幾種標點代表的不同句式的讀法進行鞏固訓練和綜合訓練,并注重課題與課文段與段之間的朗讀停頓。而有些句子比較長,并且句中沒有標點符號,這時候,學生就不易把握了。有的同學會一直讀,也不會換氣,感覺很累,我們教師聽了也覺得累,氣不順,所以此時就可以教會學生做適度的停頓了。比如: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多樣化朗讀,體會樂趣
低年級學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較差,若在朗讀過程中只采用一種形式,再生動的語言也會令他們感到枯燥乏味,這樣就不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目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來,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勢在必行。如集體讀、個人讀、分組讀、導讀、想象讀、表演讀等。下面就列舉幾種常用的形式:
1.情境渲染。簡單直接地讓學生接觸課文內容,無論教師多么聲情并茂,學生都不會有太深的感情體驗。而借助音樂,烘托渲染課文內容,學生在美的享受中進入情境,獲得情感的體驗,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第二冊《識字1》是一篇描寫春天景物的課文,教學一開始,我就用深情的語調導入:“小朋友,冬天已經過去了,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我們身邊。聽,多熱鬧啊……”接著,我播放了一段春天山澗中清泉叮咚,鳥音婉轉的配樂錄音,讓學生凝神靜聽,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錄音結束,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泉水從山中流出?!庇械恼f:“小燕子在空中自由地飛翔。”還有的說:“桃花、杏花開放了?!薄瓕W生的想象是豐富的,此時,教師已把學生帶入了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行情感朗讀已不是難事。
2.個性化朗讀。尊重學生的喜愛和個性差異,激發朗讀興趣。如《荷葉圓圓》一課指導朗讀尊重學生的個性,喜歡小蜻蜓的學生讀小蜻蜓一段,喜歡小青蛙就讀小青蛙一段,喜歡小魚兒就讀描寫小魚兒的段落……表演讀時喜歡那種動物就表演那個段落,最后齊讀時愿意到講臺上讀就到講臺上讀,不愿意坐著讀,站著讀都可以。表面上看學生沒有規矩,課堂亂糟糟的,但他們在自由、輕松、愉快中讀熟了課文,這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
3.競賽式朗讀。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尤其是一年級學生,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因此,我在班上開展“誰是朗讀小能手”的活動,并貫穿于每一課的朗讀教學中。競賽式朗讀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對朗讀進行及時評價
朗讀之后,趁學生還在對其回味之際,就應立即讓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來自同伴的稱贊和認可,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等。學生相互評價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評,小組互評,也可以全班互評。在初讀課文時,學生讀完后,我經常這樣組織學生評讀,如“你覺得他哪個詞讀得特別準”“你覺得他哪句話讀得特流利”“你想給他提點什么建議,讓他讀得更好”“假如你來讀,該怎樣讀”在感悟之后組織學生朗讀評價,學生也會從欣賞的角度去評價同學的朗讀,以善意的提醒去幫助同學朗讀,使學生在評價后都能在朗讀技巧上有所收獲。
總之,要想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就要重視低一級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應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欲望,讓無聲的文字變為一句句動聽的話語、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讓學生感受朗讀的無窮魅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