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語文核心素養之花在中華鼓韻中綻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看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現狀,語言技能弱,語言積累欠缺,自學能力和寫作能力較低。語文學科是人文社會學科和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使命。必須尋求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突破口,我們聚焦在語文教學與學校特色創建“中國鼓文化”的融合上,讓語文核心素養之花在中華鼓韻中綻放。
  一、中國鼓文化植根校園,挖掘豐富的語文素養動態教學資源
  語文學科本身是母語學科,是語言學科。本杰明.布盧姆指出“教學環境是一種能塑造和強化學生行為的重要力量,深入了解教學環境這一重要教學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機制……”說明教學環境與資源的重要性, 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助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鼓為載體,可挖掘豐富的培養語文素養教學資源。
 ?。ㄒ唬┥朴谩靶@文化”活教材,熏陶語言教學環境
  “鼓舞”教育的校園景致有竹藤鼓道、鼓文化公園、鼓文化墻、晨鼓園、暮鐘園等。校園環境設計具有統一美,中國鼓文化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品味高雅,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環境是無言的教育,熏陶人的性情,洗滌人的心靈。如,晨鼓暮鐘聲警示:惜時、勸學、有序、催人奮進。每天早晨入校鳴鼓,傍晚離校鳴鐘。開學禮、結業禮、畢業禮、重大活動等鳴鐘鼓?;钣眠@一環境教材,充分挖掘其內涵,是很不錯的教學資源。
  (二)依托本土文化氛圍,傳承民族文化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官窯生菜會文化,每年在所在村居盛辦,學生可感受“金鼓齊鳴同人善 群獅起舞國民安”的節日氣氛。憑借村村有獅鼓隊的優勢,以“佛山嶺南獅鼓”為切入口,把“中國鼓文化”引進校園,“鼓舞”教育承載著精氣神。擂中華之鼓,揚驛和之才,傳民族文化,弘民族精神,這已是一種精神文明的凸顯,是文化基礎的形神奠基。
 ?。ㄈ┲匾曊n程環境,跨學科融合
  重視課程建設,是辦學質量的生命線,跨學科的融合,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1.“六鼓”課程一體化,拓寬素養形成的途徑
  課程一體化。保證國家課程開足開齊下,在國家、地方課程許可范圍內進行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考慮地方、學校、學生的差異,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補充、拓展與延伸,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個性化與社會化和諧發展?!傲摹闭n程以“鼓之基、鼓之域、鼓之德、鼓之緣、鼓之健、鼓之樂”六大版塊構成,語文是國家基礎課程,屬于“鼓之基”。
  課程開發主題化。其他五個版塊是深化“鼓舞”教育內涵,例如重點實施校本課程《中國鼓》,屬于“鼓之緣、鼓之樂”版塊,通過了解中國鼓的歷史、藝術形式、用途,實操演奏技巧,感受鼓韻的魅力,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因此,書鼓和鳴的課程環境,是拓寬語文素養形成的有效途。
  2.語文學科與校本課程《中國鼓》跨學科融合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中國鼓文化植根校園,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獨特的語文素養環境,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全面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理念與目標融合。以新基礎教育的教育活動觀中的綜合滲透性為指導,以“鼓舞”教育的精神內涵引領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教師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把能力和知識等目標融合到語文常規教學中。
  找準切入點融合。選擇校本課程中國鼓的切入點、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拓展教學內容,以識鼓、說鼓、探鼓、寫鼓、繪鼓、擊鼓、賞鼓、塑鼓等形式,在現實學習生活中體驗。通過不同課程的實踐與融合,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二、巧用“中國鼓文化”資源,為語文素養形成提供“營養劑”
  隨著中國鼓文化氣息在校園,鼓響身邊,為我們的校園生活增色不少,為語文學科學習注入了“營養劑”。
 ?。ㄒ唬┱Z文課堂生活化,學會真實表達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要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積累才形成個體語言經驗,才能正確有效地進行交流與溝通。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指導。語文課堂生活化,是把學習語文的熱情“保鮮”,捕捉生活的語言實踐。
  1.在說鼓、賞鼓中學會真實表達
  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要讓學生有說的欲望,不懂不知,沒接觸,能有交際的氣氛嗎?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感興趣了,才會激起情感,情感又會觸發語言動機,提高語言技巧,使學生有話可說?!迸d趣點是關鍵了。鼓就在我們身邊,都熟悉,把其成為共同的話題,植入語文課堂,興趣就上來了。將教學內容、學生生活,以及所見所聞有機結合,引出話題,于有意無意間創設說話情境,自然而然。例如,口語交際活動,中低年級的學生介紹一處有特色的景物。學生每天步進鼓文化氣息的校園,每天接觸校園里中國鼓的景致。再點撥學生回憶校本課程學習時了解中國鼓文化知識,課堂上學生的語言是豐富的??商崆安贾糜^察,畢竟是入門,還是要適當引導注意觀察順序,讓學生語言更有條理。
  2.在學鼓、演鼓、寫鼓中感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曉知感悟生活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當今是信息化的時代,現在的少年兒童了解的事物真不少了,但卻沒有深刻的感受,因而寫不出有獨特感受的文章來。人生經歷少,沒有生活感悟,的確會為學生的寫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阻礙語文素養的發展。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盡”??梢?,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在學生身邊的中國鼓就是生活經歷的源泉。讓學生在鼓這種精神與藝術的元素中品味和體驗生活,獲得獨特的感受,使有感而真發,有為而真作。
  巧用“學鼓、演鼓”的生活感悟為突破關鍵點,積累寫作素材。 現在絕大部分的小孩嬌生慣養,沒吃過多少苦頭,生活上感覺沒缺什么。隨著《中國鼓》這門校本課的實施,根據不同年段設定的目標,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便多了學鼓、演鼓等活動,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各找其需,顯其所能,并能互助互學,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發展個性,激發民族自豪感。學生暫時不懂去總結人生經驗,那么我們就扣緊這“鼓韻”這個校園主旋律,教會他們如何感悟生活。“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個廣闊的舞臺,不僅是才藝表演的舞臺,更是人生的舞臺。學生在學鼓、演鼓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與鼓有關的人生故事。例如,參與社區表演,為學鼓堅持不懈,舞臺上的成功喜悅……不單充分展示才華,成功與他人合作,更是歷練了人生。對現實生活有所感,感而發之,發而細膩,從中認識自我,創造真我。
  回歸語文教學,與教材聯系。 在五年級教材中“運用場面描寫,記一次活動”,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藝術的魅力”等,可以用圖片、視頻回顧生活中學鼓、演鼓的畫面,鉤起回憶經歷點滴,便可打開寫作思路,童手寫童心。
  如,“每天練鼓時很辛苦,頂著烈日當頭,豆大的汗水不斷地流下來。有時候為了排好一個隊形,幾乎站上一整天。因為長時間拿鼓棒,手都起了繭……”每字每句,都是孩童的真情流露。沒有與鼓有過這樣的故事,文章何以充實?
  說鼓、賞鼓,寫鼓,就是巧妙地利用在學生身邊的中國鼓文化資源,引導學生從身邊事、物有質感地說起寫起,正確地真實地學會表達。巧妙利用這樣真實的動態教學資源,提供“營養劑”,開出素養之花。
  (二)語文課堂綜合性,在探鼓、寫鼓中積累
  學校生、家庭、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篩選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如,五年級教材綜合實踐單元“走在信息高速路上”,可引導學生以“中國鼓文化”信息來選題進行探究,這不失為一個“練兵”的好選題。以小組為單位,對中國鼓的起源、發展、敲擊等方面真實展開調查,要求有文字記錄,也有圖片支持,最后共同完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實踐活動全過程,小組共同商議,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調查時捕捉點也有異,這是個性和能力的體現。
  引領學生攜中國鼓這身邊物走向生活實踐,享受接觸社會、合作、寫作、收獲的快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傳承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素養?!颈疚南捣鹕绞心虾^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特色學校創建專項課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國鼓特色學校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TSXX046)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