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設計助力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全面落實課堂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效率的前提和保障。筆者擬從研透考綱明確目標、活化教材創新使用、了解學情有的放矢等三個方面淺談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設計,助力高效課堂的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教學設計;道德與法治;優化;高效
在中高考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一傳統意義上的“小科”雖然比以往有所重視,但因該學科在課時、上課時間、考試、課外作業、中考分值比重等方面的劣勢,仍然無法擺脫其“弱勢學科”的地位。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教學效果,是需要每一個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研究的課題??茖W、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效率的前提,而這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需要教師通過長期的、循序漸進的甚至是艱苦的錘煉和積淀才能提高。筆者現結合一線教學經驗淺談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設計,助力高效課堂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 研透考綱,明確目標
各省市《初中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又稱考試說明)均依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編撰,旨在全面落實課程內容,實現課程目標?!吨笇б庖姟肥侵锌济}的依據,也是教師日常教學和中考備考的重要依據。對于《指導意見》,筆者建議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讀:
?。ㄒ唬?教學要求與考核要求對比研讀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重點研讀《指導意見》中的“教學要求與建議”中的三維目標,熟悉每一個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的目標層次要求,把教學要求與考核要求進行對比,找出考核目標中刪減和整合的知識點,在教學設計時可以作為非重點弱化處理,重點突出考核要求中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對于教學要求中的“教學建議”可以精選課內外教學資源和本地實際情況參考使用。
?。ǘ?評價目標研讀
《指導意見》詳細規定了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6冊書、23個單元的考核要求,每個考核要求后面都有相應能力目標層次要求,《指導意見》中“評價目標”,對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需要達成的八種能力目標(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論證、評價、探究)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解讀,每種層次能力目標又分為若干個類別,每個類別后都有對應的例題及命題意圖說明。教師反復研讀評價目標,熟練掌握每種目標的考查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設計中隨堂練習和日??荚嚸}的科學性、有效性。
?。ㄈ?樣卷研讀
《指導意見》的最后一部分是中考樣卷。教師應把樣卷完整地做一遍,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樣卷的題型題量、呈現方式、答案設置、難易程度等方面,熟悉中考怎么考,以便確定我們應該怎么教。
?。ㄋ模?新舊版本考綱對比研讀
《指導意見》的制定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各省市每年會公布新版《指導意見》,這就意味著《指導意見》有所變化。教師要對新舊版本的《指導意見》進行對比研讀,找出變化的內容,并在教學、備考過程中及時體現這些變化。以福建省2018年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為例,新版《指導意見》相對于舊版新增內容5處,表述變化8處,語序調整1處。通過對比研讀,可以總結歸納出五個方面的變化:
1. 教材版本及相應的考核要求的變化(根據教育部統編新教材確定教學與考核要求);
2. 教學要求與考核要求編撰順序的變化(舊版指導意見以知識模塊為序,新版指導意見以教育部統編新教材單元內容為序);
3. 教材內容各模塊考查分值比重的變化(七年級20%+八年級30%+九年級30%+時事20%);
4. 題型題量的變化(選擇題由25題增加為26題;增加新題型—判斷說理題、實例列舉題);
5. 考查的能力目標的變化(從以理解應用為主,變化為以中低層次目標為主)。
二、 活化教材,創新使用
科學、有效地設計教學的具體內容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筆者在設計新授課教學時,常采用以下步驟:
1. 結合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意見,研讀、熟悉教材內容,了解編撰者的意圖。
2. 結合《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明確教學要求與考核要求。
3. 結合歷年中考真題,熟悉本課知識點在中考中常見的考查方式,科學有效設計問題和課堂練習。
4. 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對教材素材進行適當取舍,聯系社會熱點、當前時事熱點和學生生活實際,對教學資源進行精選,并結合學情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5. 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思想性、基礎性、科學性、人文性、導向性),設計課堂活動,巧設問題,啟發思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6. 結合核心知識點、高頻考點、教學重難點、易混易錯知識點,精編隨堂鞏固練習。
三、 了解學情,有的放矢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甚至每一個學生個體都有不同的特點,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生的學習設計教學,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效率。
初中學生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思維活動既有具體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邏輯思維,思維仍屬于經驗型。初中教學往往要從學生的具體經驗出發,當學生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認識時,需要通過圖片、視頻展示、類比等多種教學手段和載體,向學生提供具體感知,借助形象思維,使學生思維不斷向高水平轉化。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經驗,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析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分析學生學習知識時可能要遇到的困難等。
參考文獻:
[1]劉文川.凸顯學科價值 提升教學品味——部編本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建議[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7).
[2]福建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2018)[EB].福建:福建教育考試院,2018(11).
[3]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4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