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學語文修辭的理解與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修辭手法的特征與作用及在寫作中的運用。
【關鍵詞】修辭;特征;作用
修辭,即文辭或修飾文辭?!靶蕖笔切揎椀囊馑迹稗o”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后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小學語文教材中運用修辭方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鮮明、生動。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設問等。本文僅從修辭的特征、常見修辭手法的作用及修辭在寫作中的運用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修辭的特征
修辭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系,受漢文化傳統的影響,漢語修辭古今一貫的主導思想是要為表達內容服務。主要表現以下幾個特征:
1.語言單位組合靈活方便。
2.非常容易組合成音節數目相同而結構上平行的語句,通常稱為對偶。并且很容易押韻。大量運用整齊押韻的語言結構是漢語修辭的特色之一。
3.漢語里陸續出現并且積累了數量可觀的四字成語,這些成語中絕大部分富于顯著的修辭效果。
4.運用漢字的特點還產生了若干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設問、反問等。
二、小學語文常見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比喻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人們的印象,用它來說明道理時,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們理解。例如,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七月的天山野花五彩繽紛,絢麗多姿。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天山的美景。
2.擬人:借助豐富的想象,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能夠把甲事物借助豐富的想象摹擬成乙事物。例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把映山紅的郁郁生機與人的精神活力巧妙摹擬。
3.夸張:運用豐富的想象,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描繪了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把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
5.反問: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問在于突出地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說的話具有一種不可辯駁的氣勢。例如,這比上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懷?強烈表達了中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血溶于水的情誼。
6.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先問后答,自問自答。例如,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通過設問的方式讓讀者明白孔隙是多么的窄小。
三、修辭手法在寫作中的運用
作文中,正確運用修辭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無生命的事物活躍起來,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主動性,新穎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發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讀者對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應該如何運用這些修辭呢?
首先,根據作文所要描寫的事物,結合修辭的特征準確合理運用。如:小鳥在枝頭叫,我們可以想象成唱歌;螞蟻在地上爬,我們可以想象成為螞蟻悠閑地在漫步;蝴蝶在花叢間飛,我們可以說是翩翩起舞。以上例子就是很好的結合了小鳥、螞蟻、蝴蝶等與人的某些共性而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其次,還可以多種修辭手法一起運用。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句中既有比喻,又有排比。語言優美生動,讀來朗朗上口。再如,諒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風,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中的堅冰;諒解是一束溫暖的陽光,能驅散積聚在人們心頭的陰云;諒解是一場綿綿的春雨,能洗滌飄落在人們心頭的塵埃;諒解是一陣柔和的清風,能熄滅堆積在人們心中的怒火;諒解是一滴晶瑩的甘露,能滋潤人們心中干涸的土地。
總之,修辭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對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至關重要,教師應該把修辭的教學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理解修辭手法,并善于運用。
【參考文獻】
[1]許紅菊.漢語修辭與詞匯發展[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2]劉春艷.試論漢字修辭[D].廣州:暨南大學,2008
[3]寸鎮東.語境與修辭[M].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4]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