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區域活動合作行為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三大活動之一,不同的區域活動有其特殊的存在價值。本研究從中班幼兒合作行為的具體表現、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來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幼兒合作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 區域活動 合作 行為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209-01
現在的幼兒,由于家長的溺愛和過度保護,導致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較少地與他人進行合作活動,缺乏自制力和合作交往的方法,攻擊性行為時有發生。因此,要從小培養幼兒合作意識。教師重視合作教育,引導幼兒掌握簡基礎合作技能,并為幼兒提供機會和條件。
1 研究思路
研究對象:本研究以中班4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對幼兒的區域合作行為進行觀察,并對4個中班的老師進行問卷調查。
研究內容:(1)個性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不同個性幼兒合作行為的表現;(2)家庭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不同家庭背景下幼兒合作行為的表現;(3)認知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
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問卷法 和訪談法。
概念界定: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到達目標而協調活動,以促進一種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的結果出現的行為。對于幼兒而言,合作就是在游戲、生活和學習中,和同伴共同商定、分配任務并協作完成作品。
2 影響幼兒合作行為的因素
2.1個性的影響
2.1.1個性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
安德森(Anderson)發現智力水平中等幼兒的合作水平明顯高于低智商與高智商幼兒。在活動中,觀察發現活潑開朗、積極外向的幼兒更愿意主動同他人合作,并有良好的合作行為;而性格內向怯懦、消極被動的兒童則不善于與他人交往。
2.1.2幼兒合作行為的表現情況
觀察所得:在區域活動中,活潑開朗的幼兒發生的合作行為占總人數的43.67%,幾乎占總人數的一半;而性格內向怯懦的幼兒發生的合作行為僅占總人數的11.40%??梢?,性格對幼兒合作行為有極大影響,外向的幼兒更主動進行交往、合作。
2.2 家庭的影響
2.2.1 家庭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
家庭對幼兒合作行為的影響深遠,包括家庭成員的關系以及家長的教育理念等都影響幼兒的合作行為的表現?,F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過度擔心孩子的安全,將其禁錮在一個地方,使得幼兒早期的成長環境中缺少合作伙伴,不利于合作意識的喚醒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2.2.2 不同家庭背景下幼兒合作行為的表現
本次調查發現:身為獨生子女的幼兒要比有兄弟姐妹的幼兒缺少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合作態度。經常外出的幼兒比待在家里的幼兒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行為的頻率也發生更高。獨生子女中,經常外出的幼兒的合作行為占總人數的74.31%,可見經常外出接觸的伙伴多之后,幼兒的合作行為也隨之增加。
2.3認知的影響
學前兒童正處于自我中心與去自我中心的過渡階段。而現代幼兒多是獨生子女,長輩的寵愛使得幼兒更加自我中心主義,影響良好合作行為的發展。當幼兒多與他人交往、游戲,幼兒的自我中心主義會慢慢減弱,逐漸產生良好的合作意識、發生好的合作行為。
如在生活區域活動中,去自我中心的幼兒更愿意與他人合作、交流,遇到問題會主動探索或詢問;而自我中心的幼兒會出現焦躁、左顧右盼等,但不會主動與他人交流。因此,認知的不同也會影響幼兒的合作行為。
3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中班幼兒合作行為處于萌芽階段,對合作行為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在不斷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活動。但由于中班幼兒缺乏交往合作的技能技巧,在嘗試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針對中班幼兒易沖動、自制力弱、愿意與人交往但缺乏技巧等心理特點和發展狀況,找出其原因并加以分析,確定并執行恰當的教育措施,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
3.1 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
現代社會,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中唯一一個孩子,家長對幼兒的喜愛寶貝程度可見一斑。家長過度保護、過度溺愛,這樣的行為導致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些孩子缺少與同伴的交流、游戲,缺乏與陌生人交流的經驗,致使他們到幼兒園與同伴游戲、活動時只考慮自己,不會與同伴合作。
3.2 教師缺少“教育機智”
每個幼兒都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性格,不同的家庭環境加大了他們之間的差別。每個幼兒身上都有獨特的印記,這對教育他們的教師提出了高要求。然而,現在社會教師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時缺乏教育機智。比如,在建構區中兩個不愿意合作的幼兒,教師統一以說教的方式教育,最后效果甚微。
3.3 家園合作不同步
家園合作是促進幼兒形成良好性格、品行、習慣和行為的重要方式。家庭和幼兒園是兩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場所,雙方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時,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最為有效;反之,幼兒在家中是一種行為表現,在幼兒園是另外一種行為表現,幼兒成了“雙面人”,不但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反而會使其思維混亂,危害其健康成長。
4 對策與建議
4.1 提高教師教育能力,因材施教
教師要加強專業能力和教育能力,善于發現區域活動中能夠激發幼兒合作行為的教育契機,提供充足的材料、創設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良好合作行為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活動區的面店,客人太多地方太小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增加快遞員。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增加幼兒的合作機會,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
面對不同幼兒,教師要尊重其個體差異,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性格特點,選擇適合幼兒的方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4.2 加強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要主動與對方建立聯系,了解雙方的教育環境、教育策略,密切配合,共同商討適合幼兒的教育措施并嚴格執行,促進幼兒的合作能力的提高。
5 研究不足
樣本偏小。由于條件有限,本次研究只在一所幼兒園進行,研究的幼兒只有一百多個。所以研究的結果有局限性,并不能代表大多數幼兒的情況。
問卷設計不到位。由于研究者本人能力有限,對于有些問題設計不精確,導致收集的資料不夠完善,研究時有一定的難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