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黃 震

  摘 要: 生活與語文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因為生活積累是理解之源、生活情景是感悟之源、生活經歷是寫作之源。同時,語文教學也要最終回歸生活??梢蚤_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排解學生的多種心理問題,這樣才是充滿生活氣息的語文教學。
  關鍵詞: 生活 語文教學 學生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是語文的本源與歸宿,它們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語文源于生活,任何作品都是當時現實生活的記錄,另一方面語文服務于生活,是生活的工具。
  因此,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了解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并最終運用語文工具更好地生活。
  一、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本源
  (一)生活積累是理解之源
  閱讀理解與生活息息相關,需要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積累。閱讀理解得越透徹,就越需要這樣的積累。在教學中,教師應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把學校和社會聯系起來,帶領學生走出學校的小課堂,走進社會的大課堂,從觀察、體驗入手積累生活,并利用生活積累,為理解語文知識服務。
  如《學會查“無字詞典”》一文中指出:“要學好語文,不僅要學會查有字詞典,更要學會查生活這本‘無字詞典’”,并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驕陽似火”、“驚濤拍岸”等詞語作出解釋。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驕陽似火”的現象。學生的思維很快被激活了,有的說:“烈日炎炎,把爸爸的摩托車都曬燙了。一坐上去,覺得屁股滾燙滾燙的?!庇械恼f:“夏天,太陽當空照,曬得人們滿頭大汗,真是驕陽似火。”……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很快就明白了詞語的意思。
  (二)生活情景是感悟之源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經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就是情境教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情境,為學生的感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在課堂中就可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師生模演、師生口頭描摩等多種途徑來展示情境。但無論采用何種途徑,教師都應創設相應的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在書本知識與學生感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如在口語交際課上,教師可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把教室變為商店、醫院等,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讓學生進入情景,有感有悟,打通認識通道,從而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三)生活經歷是寫作之源
  《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一論述體現了“生活本源”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作文教學必須回歸生活,以生活為本源。教師必須鼓勵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關注生活、了解社會,從生活中選取素材,提倡寫生活真實。只有生活真實、感情真摯,文章才會感人,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才是作文教學返樸歸真、正本清源的關鍵所在。
  如在教完《天鵝的故事》之后,我問學生:“你在生活、電影、電視中,看見過齊心協力完成一項任務的場面嗎?”學生記憶的閘門頓時被打開了,便滔滔不絕地聊起來。有的說:“在拔河比賽中,我們班同學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庇械恼f:“聽到玉樹地震的消息,醫療隊、救援隊……奔赴災區,從廢墟中搶救出許多生命?!薄詈?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正是有了生活的經歷,真情的體驗,在寫作時,這些情景、體驗才會招之即來,奔入眼底,注入筆端,達到文思泉涌的寫作佳境。
  二、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回歸
  (一)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
  小學生已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份好奇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創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境。
  如在學生學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七)――讀書要有選擇》后,教師可引導他們去班級圖書架查找資料,選擇圖書……學生購買了新書,教師就可引導他們制作“新書介紹卡”,在新書介紹會上展示、介紹。學生在口語交際課《推薦一本書》中,已掌握了好書的介紹方法。所以在介紹會上,還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本書,并朗誦自己認為最感人、最精彩的片斷,介紹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喚起同學們閱讀新書的興趣。介紹之后,在班內掛上“新書介紹卡片”,并展示新書,供學生們參照購買新書和互相借閱。
  廣播、辯論、采訪、課外“小書吧”等無不是運用語文知識的活動,開展這些活動,學生親身實踐,既能不斷從活動中汲取營養,又能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使語文教學這棵大樹根深葉茂。
  (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習語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只有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學生學習的語文才能顯示出強大的實用功能。學生一旦能運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學習興趣必然得到提高。
  如在“為地震災區獻愛心”活動中,學生們紛紛捐出了零花錢。但大家沒有匯款經歷,不知如何寄出去,我就提前教了課文《第一次匯款》。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怎樣填寫匯款單和填寫時的注意點。他們利用星期日去郵局匯款,既加強了語文知識點的掌握,又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真切體會到了語文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排解學生多種心理問題
  近幾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都存在心理壓力,如自卑心理、畏難心理、厭學心理等。小學語文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滲透心理教育的課文,學習這些課文,可以使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迎刃而解。
  如學習了《二泉映月》后,學生被瞎子阿炳歷盡磨難、與命運抗掙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由此,他們聯想到自己學習上、生活中的困難挫折,與阿炳的經歷相比,是如此渺小。學生以阿炳為榜樣,激勵自己,向畏難心理挑戰。
  諸多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生活是語文的本源與歸宿。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語文的世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51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