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標下高中生物“低負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優化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標指導下,從教學導入、課堂提問、合作與交流學習等角度對高中生物“低負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進行優化探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核心素養;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3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31
   “新課標(2017版)”提出,“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內容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1]”。新課標下,要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課堂學習效率,以達到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有必要對高中生物低負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和學生學習方式做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一、創新教學導入策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導入時,一要設法扣住學生好奇心,二要簡短高效。我通過設置情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時設置情境:恐龍早已滅絕,但在《侏羅紀公園》這一科幻系列電影中,科學家利用基因成功使恐龍復活,基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在《群落的演替》中設置情境:傳說中國古代有位女仙叫麻姑,一千年后和哥哥偶然相見,就說自己看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滄海是怎樣演變成桑田的?教學導入應當形式多變,有的內容需要聯系前面章節和學生已有知識以復習形式導入新課,例如“細胞呼吸”;有的則益開門見山直接進入新課學習例如“DNA復制”;有的內容則要通過展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任務來導入,例如高三的一輪復習教學。
   二、精確分配教學時間
   在課堂有限時間內,面面俱到的教學是不可能的[2]。高中生物“低負高效”課堂應突出重、難點。
   (一)課堂上時間的分配要合理
   我通常把課堂分為四個時間段:第1-5分鐘,激發興趣;第6-29分鐘,講授重、難點;第30-40分鐘,合作互助、操練、鞏固;第41-45分鐘升華、總結、提高。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方面
   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具體化、問題化,以落實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為目的。例如,“細胞分化”教學目標可設定為:1.比較細胞分化前后有哪些具體變化?2.高度分化的細胞在個體中有何特點?3.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為何又能重新生長發育成完整個體?
   (三)教學內容要結合學情取舍
   教學內容要結合實際學情,有所側重和取舍,課堂耗時要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增減。
   三、課堂提問要精準
   構建“低負高效”課堂,離不開問題的引導。我將課堂提問大致分為以下幾種范例:
   (一)啟發式提問[3]
   該類提問常用于引導學習新內容。若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邏輯思維把相關提問編成“環環相扣”的“問題串”,效果會更好。例如學習基因工程時發問:1.基因的定義是什么?2.基因有什么作用?3.自然條件下基因如何重組?4.不同物種的基因在自然條件下能進行重組嗎?5.基因在不同的生物體內成功實現“轉移”和“嫁接”的原因是什么?6.為何基因能在“異域”表達?7.如何對基因進行“切取”“轉移”“拼接”?
   (二)過渡性提問
   教師常常需要過渡性的提問來承上啟下。過渡性提問要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前后有一定的聯系。
   (三)指令性發問[4]
   即教學要求語言,如學生應該干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花多長時間完成等。教師的提問不可人為增添難度和復雜程度,要符合教學內容與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提問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新課堂交流與合作學習方式
   課堂溝通、交流就是要在課堂上和學生形成默契,在預設與生成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進行師生互動。生物高效課堂應當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養成[5]。我在教學中針對某項教學內容,常設4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每個小組設置小組長進行管理,在把教學內容分成數個主題,每個小組討論或探究一個主題,小組內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分析,然后形成問題或結論,向其他小組進行展示、匯報。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時,教師不是作壁上觀,而是積極參與、巡視,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糾正錯誤。展示匯報時,教師及時點撥、總結、反饋并嚴格控制時間,努力使課堂做到高效有序。
   五、教學內容及時落實
   課堂落實即在課堂上通過一定的考查訓練促使學生理解掌握新學知識。我一般通過精選的試題對本節主要知識進行隨堂考查,防止學生聽課與做題脫節,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隨堂考查試題一定要兼顧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在進行隨堂考查時要 “趁熱打鐵”,即講完后及時做題鞏固,課堂小結時要再次進行總結式習題考查。 例如,講解種群的概念時,舉例:A.草原上所有的生物 B.池塘中所有的鯽魚 C.校園里所有的花草樹木 讓學生選擇符合條件的答案。此外,在生物課堂練習中,采用一題多變的方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聯想能力。例如,種群在進行隨機交配后求子代基因型頻率,可采用逐一分類交配法,在單個運算后求和;也可運用配子比率進行棋盤式運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修訂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2]沈興燦.中學數學教學低效課堂的成因及其對策[J].中學數學研究,2014(11):1.
  [3]王建飛.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提問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97.
  [4]王芳.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釣魚的啟示》聽課有感[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7):19.
  [5]朱曉婷.初中語文教學經驗淺談[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2):290.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吳玉章(1980.10— ),男,貴州天柱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生物課堂教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4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