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蹦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煥發光彩,成為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呢?
關鍵詞:數學課堂 過程
首先,要創設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教材吃透,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改變和重組,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有人說“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可見良好的情境對課堂教學的意義重大,沒有良好情境的課堂相當于一杯索然無味的白開水,兒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數學知識的殿堂,這樣的課堂則宛若一碗美味的湯。
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計算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單一的計算,不斷地重復往往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性,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時,我創設了帶學生去軍事主題公園參觀的情境,請學生解決全校同學怎樣乘車的問題。首先我給出了全校各班的人數,并給出了大巴車限乘的人數,然后讓學生根據條件設計乘車方案,學生通過反復的計算解決了問題。學生情緒高漲,百算不厭,這樣引入新課,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使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了童趣,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孩子們個個迫不及待的投入到緊張認真的計算中,課堂變得飽滿而有活力。
其次,注重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總是受教學時間、教學任務的限制,過分注重課堂效率,總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輕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上總是老師講的多,而學生的自主空間比較少。在當今的教學中,我們教師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師只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他們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在實踐中去求得新知。例如,我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并沒有講解計算方法,而是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在巡視指導時捕捉有代表性的錯誤案例,在交流時請這些有錯誤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找到他們出現錯誤的真正原因,再請做對的同學幫他們講解,指導他們改正。就這樣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錯誤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明確了算理,那么總結計算法則就水到渠成了。在總結時,我表揚了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孩子們舉起自己緊握的小拳頭,自信滿滿的歡呼,看到他們興奮的樣子,真是讓人感動至極!課堂的活力不僅僅是表面的,還應該是能喚起學生思考的,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孩子們專注于某一問題時,他們的外表是平靜的而他們的內心是活躍的,這樣的數學課堂也是充滿活力的。
再次,貼近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 。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挖掘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的契合點,將課堂引向生活,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融入課堂。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融入課堂,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數學是“人人必須”的,從而認識到學好數學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學應用題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某地出租車實行階梯收費,3公里以內(含3公里)收費7元,三公里以外,每增加一公里加收1.9 元(不足一公里按一公里計算)。星期天,小紅和媽媽乘出租車去姥姥家,姥姥家距小紅家10公里,媽媽應付車費多少元?這道題是在生活中我們人人都會遇到的情況,它是一個與生活聯系特別緊密的問題。教學中,我首先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始研究。在匯報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了自己在平時打車時遇到的實際問題,引發了孩子們探究這類問題的欲望,接下來學生就開始熱情洋溢的匯報自己的解題過程,方法掌握得很熟練,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教師再順勢出示其它變式練習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這樣學生就能輕松掌握此類問題?!皵祵W來源與生活,又服務與生活。”學生從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獲得了心理滿足。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生活為載體,把數學問題和生活緊密相連,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的是有用的數學,是有價值的數學,是有現實意義的數學。要做到教材與生活有機結合,一面要引導學生由生活走向教材,一面要帶著學生由教材回歸生活,??傊吧睢笔菍W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做到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技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充滿活力。
最后,要發揮評價語言的激勵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激勵學生學習”是評價的重要目的之一。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課堂是師生交往的主要場所,學生學習過程主要表現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評價的契機,審時度勢地給予恰當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學習的信心,讓課堂充滿活力。例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這一環節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先獨立量一量、算一算,得出初步的結論,再和小組同學交流。在匯報時當學生得到“一個圓的周長總是他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一結論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激勵性評價“你們真棒!”“你真的很了不起!”“你的結論和我國古代數學家的結論是一致的!”“你具備數學家的潛質!”聽了老師的評價,孩子們個個充滿自信的微笑,接下來的學習孩子們的熱情更高了,知識的學習更加輕松了!看到孩子們的成功,我們的心里也會充滿自豪。這種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僅激活了我們的學生,而且連我們的教師也被激活了,像這樣的課堂無疑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當然,除了以上談到的幾方面以外,在課堂上我們還應該給學生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富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的,能達成教學目標的學習素材,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充滿活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