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改下課程評價體系的再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給課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與之對應的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也憑借著這股春風,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本文將從課程評價理念、課程評價主體、課程評價內容、課程評價方式四個方面來探究新課改春風下課程評價體系的再構。
  【關鍵詞】新課改;評價體系;課程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相關的課程評價改革標準,課程評價體系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同時兼顧促進教師能力的發展、促進課程不斷優化的功能。課程實施的效果最終要通過課程評價進行檢驗,課程評價對課堂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由此可見,課程整體改革要想成功,必須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對課程評價系統進行再構,建立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勢在必行的。課改已進行了十幾年,在課程評價理念、課程評價主體、課程評價內容、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喜人的成績,積攢了不少經驗,本文將從這四個方面探究如何構建新課改下的課程評價體系。
  一、課程評價理念
  1.以“發展”為核心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課程目標的最高層次,是教育人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的影響下,課程評價的構建也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注重促使課程不斷改進和提高的理念。
  發展性課程評價的基本理念在新課改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判斷的基礎上,挖掘新的價值并提升;②面向未來,不斷改革;③目的是促進課程發展和學生發展;④充分調動參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⑤多元評價主體參與的評價。
  2.重視學生差異
  人的發展與變化取決于遺傳和生存環境兩方面,不同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得不成人,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也有著不同的后天生長環境。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應當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興趣愛好的差異,這些差異直接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發展發展速度以及發展水平的不同。
  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評價應當要用發展的眼光對學生做全面的總結和分析,根據學生的現狀和過去對其未來的發展態勢進行判斷,并在發展過程中給予引導。在評價前,我們首先要深入地認識學生、了解學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充分地挖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發展能力,逐步實現個人目標。所以,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發揮評價的最好效果,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成長養分。而這,正是教育公平的真正含義。
  二、課程評價主體
  1.多元化
  多元評價指的參與評價的人員范圍更廣,方式更多樣,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教師、管理人員評價教師等方式評價學習的過程和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調動教師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主動性。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但可以有利于新課改的落實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2.民主化
  新課程評價由原本自上而下的單向性的評價轉變為雙向性的評價。 這樣的評價方式使評價體系更加的平等與民主。新課程評價提高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主動性,雙向性的評價方式讓被評價者更多地參與到整個過程中,評價也更加客觀民主,評價者也在這樣的督促下變得更加的積極和謹慎,只有不斷地反思和發展,才能跟上新時代前進的步伐。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消除了對立關系,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的主動性,使外在評價與每個評價對象的內在發展統一起來;能根據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制定評價方式,選擇適合的工具和手段,評價的效度得以提高。
  三、課程評價內容
  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總結,過去的課程評價雖然可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性,但因為方式單一,也有很多局限性。新課改改變了以往一畏追求評價的標準化,而忽略評價全面性的弊端,從獨立地考察某個單一變量轉變為注重整體課程方案實施的場景。新課改要求評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由過去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評價內容更全面更多元。宋志華提到要實施素質教育要對于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方法, 學習效果多方面進行評價,而不能單一方面的評價作為對其整體的結論。
  四、課程評價方式
  課程評價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從方式上分,有目標分解量化的評價、以評價對象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評價;從功能上分,分為準備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 從維度上分,有橫向的評價與縱向的評價; 從性質上分,有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最顯著的轉變是課程評價方式一步步地從自然科學的方法論轉為人文科學的方法論上,手段也從單一到多元。有目標分解量化的評價,簡稱為量化評價,可以將所有的教育現象轉化成對數量的統計和分析,從客觀的數據中得出結論。檔案袋評價、表現性評價、真實評價、動態評價、另類評價、應答評價、解釋性評價等就屬于質性評價方法。它們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和局限,定性是定量的基礎,沒有正確的定性就不可能有準確的定量; 而且定量的結果還要靠定性的描述來解釋,兩者結合,才是科學的評價方式。這是尊重學生差異、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豐富的必然結果。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的課程評價體系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新課改中促進學生發展的新理念要求教育者以生為本,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差異,評價功能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評價內容的側重點也要轉變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關注和考核;注重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輔相成;強調評價主體從教師一元轉向了多元評價,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評價更民主。 構建新課改下的課程評價體系是推行新課改的關鍵和必要前提,只有制定一套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課程評價體系, 新課改才能在全國名符其實地開展與實施,我們還任重道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8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