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提問在英語教學中綻放異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這與宋代朱熹的“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一語不謀而合。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實現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出色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起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換言之即提高課堂效益。出色的課堂提問可以使“一臉疑團”的學生“豁然開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瀾不驚”的被動局面轉化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熱鬧場面。所以,我們可冠之以“英語教學催化劑”之美名。
一、對傳統觀念中的課堂提問的反思
目前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當前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準備材料、組織教學活動,學生也積極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但是,大多數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較高的投入換來的是較低的教學效率。造成此種“高能低效”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現象中看到問題的癥結。
二、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提問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上,使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獲得滿足,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通過提問,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掌握學習方法。出色的提問能夠引導學生去探索要達到目標的途徑,獲得知識和智慧,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三、課堂提問的藝術
?。?)審時度勢,注意適時性。一個注重課堂實效的老師,應充分調動英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英語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英語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在提問、解答、訂正的過程中,完成“溫故而知新”的教學任務。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說老師要善于創造啟發式教學的最佳時機。
“問答”時機一般有三:一課首、二課中、三課末。課首“問答”能有效的吸引英語學生的注意力,立即營造出“緊張”的教學氣氛。課首“問答”內容都帶有復習性質,兼有導入新課的作用。
課中“問答”需要老師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是老師教學機智的體現。講課中,提問在多數情況下都具有突發性,起到隨時集中英語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使走神的英語學生意識到沒有逃脫老師的注意,是老師給了面子,正在期待他的回答;課中“問答”最主要的作用還在于一步步啟發英語學生獲得新知識。
課末“問答”能有效地消除英語學生聽課后的精神疲乏,促使英語學生興奮,充實 45 分鐘的邊角時間。課末“問答”內容都具有鞏固授課內容性質,有畫龍點睛、捉漏補缺、強化要點的作用。
?。?)循循善誘,注意啟發性。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提高的過程。課堂提問前,老師要循循善誘地交代說明,從英語學生興趣所在處切入問題,在廣泛聯系的所在處設置問題。問題設計要考慮英語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面,要抓住熱點,關注焦點、把握興奮點,使英語學生有思維動力,思維空間和思維成果,即有感而發,有話可說,“思有所得”。將英語學生引入到一個求知的境界中,思維進入到一個最佳狀態,積極思考,展開討論,大膽發言。
(3)面向全體,注意廣泛性。課堂學習是英語學生集體的活動,面向全體是指老師提出問題后目光要掃視全體英語學生,使每一個問題都產生群體效益,保證全體英語學生都有時間、有動力對問題進行思考;對于整堂課的教學而言,老師應保證每個英語學生都能有鍛煉能力、施展才干的機會。因此,“問答”面要廣,要盡可能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應根據英語學生的智力差異、接受能力的快慢,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學習程度好的英語學生感到英語大有學頭,學習稍差的英語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使所有的英語學生各得其所,人人有練習的機會。
四、課堂提問的設計
?。?)導入新課時提問。有經驗的老師非常重視導入新課時的藝術性,他們往往用設問的方法,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奧秘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there be結構的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時,我就是用提問導入新課。結合新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問題:教師指著圖片讓學生回答:Where is the boy? He is under the tree. Where is the rabbit? It is behind the tree.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從學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問句: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并幫助學生回答:Yes, there is.這樣由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既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同時啟發了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把新舊知識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學生理解新語言的一種障礙,為新語言的教學創造條件。
(2)過渡時提問。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边@樣課堂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直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時,從一個知識點講到另一個知識點要銜接自然,否則學生會覺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而且利用現有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突出重點時提問。設計課堂提問抓住了重點,主要訓練內容也就抓住了。備課時,有經驗的教師就會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然后以此為主線,串起其他教學內容。例如有一節課的重點是:Mary is going to the shop. She is going to buy a card.Mary is at home now. She is writing on the card.
?。?)化解難點時提問。備課時,除確定教學重點外,教師還應該找出教學難點,并為它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環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有的在語音、語調上,有的在語法上,還有的在句子結構上。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化解難點來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如在初次教學疑問句“Is this……? ”時,學生既要理解問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還要學會用升調來提問。漢語中沒有類似的語調,因此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
這樣,通過教師自問自答和學生問答等多種形式,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逐步化解教學難點。而難度的降低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語言材料,學習的成功又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提問屬于教學藝術的范疇,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具有“集中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提供反饋信息”等多種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不斷地、科學地、藝術地對待“提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