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支架式教學”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運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支架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進行教學引導,幫助幼兒掌握建構、內化所學知識的技能,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諸多教學實踐表明,在幼兒區域活動中實施“支架式教學”具有較明顯的優勢,有助于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促使幼兒素質得到綜合全面發展。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 幼兒區域活動 運用方法
  一、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幼兒區域活動通常是結合幼兒心理特點、生活環境等進行創設的,旨在讓幼兒在比較熟悉的環境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發展。幼兒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的時候,也通常是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有更加充分的生活體驗,并能夠在此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意識等等,在游戲中能夠獲得愉悅感、滿足感、成就感。例如,幼兒都喜歡玩“娃娃家”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扮演爸爸、媽媽、孩子、爺爺、奶奶等角色,并且家庭是幼兒最熟悉的環境,他們對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特點都有比較直觀的了解,因此在扮演相應角色的時候便會將家庭成員作為參照,在此基礎上還會進行角色的再創造,讓角色更符合自己的期望。[1]
  案例分析:佳佳選擇了“娃娃家”區域活動,她進入到活動區域后,首先根據自己家的布置以及自己的想法,布置好了小家的場景,然后系上小圍裙像模像樣的拿起玩具鍋鏟學媽媽做飯的樣子。她又邀請了明明、歡歡、萌萌、軍軍等小朋友加入到了活動中,分別扮演爸爸、爺爺、奶奶、寶寶等角色,爸爸和爺爺在下棋,奶奶在哄寶寶睡覺,這個小家的日子過得像模像樣,大家玩的可開心了。
  二、通過遷移學習法,為幼兒營造寬松、愉悅、高效的學習氛圍
  由于幼兒生活閱歷較少,對生活的感知以直觀形象為主。但是我們現實中很多生活知識、經驗常識都是比較抽象的,要想讓幼兒更好地建立生活認知,需要化抽象為具體,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更加形象的去進行感知。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做好生活規律的比較、概括、分析、歸納,并進行總結,通過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有更加深刻的體驗,促進其思維持續發展。任何一個生活情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為此,教師在區域活動的創設中,應當考慮到區域活動情境的遷移性。這樣幼兒在進入到活動區域中后便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進行活動,并隨著活動進行學會遷移情境,進行情境的調整以順應相應的情境需要。[2]
  案例分析:欣欣:“我在扮演媽媽呢!”幼兒老師:“那么今天作為媽媽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欣欣:“早上起床我給寶寶做了早餐,寶寶不太喜歡吃我做的食物,跟寶寶講了一些道理之后,寶寶乖乖的吃完了早餐。然后我送寶寶去幼兒園,到幼兒園寶寶有些不舍得我走,哄了好半天才不哭了!送完了寶寶,我又要去菜市場買菜給家里人做午餐了!”幼兒教師:“做媽媽很辛苦吧,不過你對寶寶很有耐心,是個稱職的好媽媽哦,現在趕快去給家人做午餐吧!”對于幼兒的思路,教師不應去打斷,而應當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游戲,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情境的布置,這樣幼兒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能得到培養。[3]
  三、鼓勵幼兒提問,培養探究能力
  幼兒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區域活動中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從而調動幼兒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另外,還應當鼓勵幼兒勇于發問,并主動探究,自己去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幼兒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分析:開展竹子運水這一區域活動時,教師讓幼兒們分組進行操作。幼兒:“老師,為什么接頭處總是漏水呢?”幼兒教師:“大家可以先仔細觀察,看看有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呢?”幼兒:“老師,水能從低處向高處流嗎?”幼兒教師:“你可以嘗試以后做結論哦!”幼兒:“老師,我可以用膠帶把它們連起來嗎?”幼兒教師:“你可以試一試,將結果告訴給老師哦!”教師這樣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進行嘗試,得出結論,會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并使他們獲得成就感。
  四、組織協作學習,提升教學效果
  幼兒區域活動的主要特點是幼兒的參與性,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必須要讓全體幼兒都能參與其中。另外,設置的區域活動應當能夠讓幼兒從中獲益,而不是盲目的進行游戲。在區域活動中,可以多設置一些幫助幼兒構建知識體系的游戲、活動。
  案例分析:開展“接水管”區域活動,活動材料有PVC管道,水管接頭,各種形狀、顏色的積木,樓房圖紙等等。幼兒們進入到活動區域,小伙伴們自愿結組開始自主去擺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小組把兩根、兩根的管道連接在一起,打算建一座又高又漂亮的房子,可是管道太高立不穩,這時幼兒通過嘗試,在管道底部用積木堆砌牢固,使問題得到了解決。有的小組將幾根管道連接在一起準備玩管道運水游戲,但是接口處總是漏水,幼兒們一起動手用膠布將接口處粘牢。通過這樣開放式的活動,使幼兒不但能動手,還能動腦。
  在幼兒區域活動中開展“支架式教學”,即在設定的活動框架內讓幼兒自由發揮,自主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可以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認知能力等,并增加幼兒的生活體驗,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這也是目前我國素質教育大力推廣背景下對幼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可以為進入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4]
  參考文獻
  [1]王輝洪.支架式教學在幼兒建構游戲中的運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26):32.
  [2]崔映飛.支架式教學對3-6歲幼兒語言發展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4(34):31,32.
  [3]吳潔.搭建學習支架促進幼兒情感發展——大班繪本活動《鳥窩里的樹》同題異構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31(3):112,58.
  [4]黃雪云.促進幼兒第二語言學習的支架式教學方式及其作用——以新加坡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37(4):2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5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