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應用心理干預護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觀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應用心理干預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OSAHS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行一般護理干預,觀察組行心理干預,比較2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中患者SDS、SAS評分相比對照組降低,且PSG參數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OSAHS患者應用心理干預護理模式,可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改善睡眠感知狀況,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心理干預;不良情緒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mode o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00 OSAHS patients admitted between Jul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SDS and SA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SG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y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mode to OSAHS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ir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adverse emotions as well as their sleep percep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d mood
中圖分類號:R765.21;R248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4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常見的一種睡眠呼吸疾病[1],在臨床中多表現為打鼾、睡眠中呼吸暫停等癥狀,具有潛在致死性特征,這使得患者在睡眠中可能發生猝死等癥狀,由于患者在治療中合并OSAHS,容易出現嗜睡、昏迷等不良反應,影響其正常生活,使其在心理上患者多伴隨焦躁等負性情緒;因而在對其治療中展開針對性的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對OSAHS患者應用心理干預護理模式的效果作出詳細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OSAHS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64.5±6.5)歲,給予一般護理干預。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64.5±6.5)歲,給予心理干預護理模式,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皆符合OSAHS診斷標準;2)無口、鼻腔與咽喉病變者;3)未伴隨復雜性睡眠呼吸暫停者;4)患者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者;2)伴隨心絞痛或不穩定性心律失常者;3)合并消化系統疾病者;4)即將行汽提塔方式治療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一般護理干預,包括睡眠監測、飲食干預、運動指導等方面。
1.4.2 觀察組 給予心理干預護理模式:1)認知干預:在患者入院后對其行健康宣教,加強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交流,詳細講解治療中各環節操作方式、執行步驟、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等,讓患者對治療方式有深入了解,樹立其良好客觀的認知。同時向其發放健康手冊,波錄像、宣教視頻等[2],糾正患者對這一病癥的錯誤認識,告知其具體防治知識,消除其缺乏正確認知而產生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進而提高其在治療與護理中的配合度。2)病房環境優化:患者住院期間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使其睡眠質量較差,這不僅會影響患病情康復,還會使其產生煩躁等不良情緒;因而對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可單獨安排病房,或根據患者的日常作息將其與相同生活習慣的病友安排在一間病房,以確保患者睡眠充足,便于病房管理。同時在病房內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使其心理平靜;在患者休息期間要減少人員走動,盡量在該時段不安排相關治療與護理操作,以免因睡眠被打斷產生負性情緒[3]。在日常健康教育中說明養成良好睡眠作息的重要性,并深入交流、溝通了解其內心,向其舉例成功病例,消除其內心不安,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3)家庭與社會支持:患者在患病后,其心理上擔心給家人帶來負擔,使其心理較壓抑、抑郁,因而護理人員需加強與家屬的溝通,告知其多給予患者支持與關懷,允許其親屬、朋友等探望,使患者能夠真切感受到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關愛,從而提高其戰勝疾病的勇氣,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展開。 1.5 觀察指標 1)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進行評估,SAS評分以50分為界,SDS評分以53分為界,分值越低則表明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效果越理想;2)護理前后睡眠感知狀況:采用多導睡眠圖(PSG)及睡眠參數,其中包括患者呼吸紊亂指數(AHI)、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SpO2)、SpO2<90%時間與總睡眠時間占比;3)護理后滿意度比較:由我院自行擬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指導患者對護理過程進行評價,以100分為準;總分值在90分及以上,為十分滿意;總分值在60~89分,為滿意;總分值在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度+滿意度。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前后不良情緒改善效果 觀察本次研究數據顯示,2組間患者在經護理干預前,其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經護理干預后,其不良情緒狀態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更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G參數比較 比較分析2組間數據得知。見表2。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其PSG參數各項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下,其睡眠感知狀況皆有較為明顯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AHI、SpO2<90%時間與總睡眠時間占比指標水平相比對照組更低,且夜間最低SpO2指標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分析2組數據,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對護理服務總滿意度為96.0%,對照組為8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相比對照組有提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OSAHS的發生主要是因軟腭過長、下頜弓狹窄、鼻中隔彎曲等導致,由于患者出現睡眠中呼吸暫停、低通氣、睡眠片段、低血氧等都會導致機體其他器官系統的功能障礙[4],還會并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提高了臨床病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與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嚴重影響。且患者在OSAHS發病后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精神障礙,在消極情緒的影響下降低了治療依從性,直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的盡早康復;因此在對OSAHS患者治療過程中針對其不同心理問題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尤為必要。心理干預護理模式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護理方式,其以患者為中心,在對患者展開生理護理的基礎上更關注其心理狀態,使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進而縮短治療時間,改善預后。在本次研究分析中,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展開心理干預護理模式,首先通過健康教育,如發放健康手冊、播放健康教育視頻等方式提高其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從而消除患者內心恐懼、不安、緊張等情緒,以配合護理工作的展開;其次通過對患者住院環境的優化,為其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并對其日常生活作息與睡眠習慣進行干預,使其保持充足睡眠,減少焦慮感;最后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鼓勵,安排親屬、朋友探視,讓其在心理上感到重視,并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提高治療信心。因而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焦慮、抑郁情緒有明顯改善,且睡眠感知狀況相比對照組得到改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在對OSAHS患者行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良心理狀態,提高睡眠質量與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莫欣,謝麗葉,李小燕,等.門診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情緒特征及心理干預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95-96.
[2]胡曉紅,熊雪丹,毛茹蔚,等.心理干預對OSAHS患者使用BIPAP呼吸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4):4889-4890.
[3]孫陽,劉芳,劉艷云,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8,26(5):46-49.
[4]陳杰,陸曉培,李月紅,等.伴抑郁、焦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多導睡眠圖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7,39(2):25-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