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素質教育展開教學任務,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期間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聽取學生的見解,并在語文的互動中拓展空間與學生的視域,導入更多趣味的元素,調動學生語文參與的積極性,基于學生對語文的初步認知理解,幫助學生深化的領會語文的內涵,明晰語文的真知灼見。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的安排課堂的互動時間,每一個環節都給予學生參與的契機,聽取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的反饋制定教學計劃,使得語文的課堂妙趣橫生,學生的參與度提升,拉近師生距離的基礎上,有效的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策略
引言: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戰地,學生課后也是圍繞課堂的知識展開互動分析,對語文進行深入淺出的辯證思考,從教學效率這個層面出發,常規化的教學中,雖然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述了很多的知識點,對于難懂的部分進行了概述,但學生由于知識的吸收水平參差不齊,課堂上不一定都能夠跟上進展,還會出現云里霧里、答非所問的現象,新時期教師應改變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多鼓勵、多贊揚、多點撥、多引導,幫助學生走出認知的誤區,消除語文的障礙,形成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模式。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的知識較為豐富多彩,在語文的世界中盡情的徜徉,學生能夠輕松的感知語文的趣味情境,但這種趣味通常都暫時停歇,又快速的消散,想要讓課堂的趣味變得濃厚起來,教師應從綜合的視角出發,衡量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展開問題的互動,強化學生的語文分辨能力,鼓勵學生大大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主動與學生溝通,從學生不同的學齡段興趣點著手,讓語文的探究過程充滿活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語文知識融入其中,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他們增長知識。多媒體集聲音、圖畫、文字于一體,比起天天看黑板粉筆字,學生會更享受這樣的視覺盛宴,而且小學生年紀小,對色彩鮮艷的東西都很感興趣,多放一些圖片會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在上課之前,先給學生放一段關于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視頻,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起來,之后,教師問學生:“大家覺得小興安嶺美嗎?”學生會說美,教師說:“那你們還想更多地了解小興安嶺嗎?翻開你們的課本,上面會有你們想知道的內容?!庇谑菍W生就會帶著求知欲翻看課本,尋找自己想知道的東西,這個過程會比平時更認真,因為他們是在感興趣的情況下做的,注意力也會很集中,這就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了一個輔助的作用,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圍著教師轉,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習的問題要由他們自己想辦法拿主意,教師只給他們提供意見,引導他們進行學習。學生養成這種習慣之后對以后的初中高中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在上課的時候,有些問題要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來,然后再想辦法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會讓他們更想知道答案,從而集中精神認真聽講。如,在學習《神筆馬良》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想到什么?”有的學生會說:“我想知道馬良是誰?”有的會說:“我想知道神筆是什么?”有的會說:“我想知道這篇文章講了什么故事?”教師說:“好,現在你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問題去看文章,找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边@樣,在學生自主提問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更認真地去看課文,尋找答案,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設計教學課堂問題
教師應該在學生的語文課堂中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知識點。首先,可以針對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課文閱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人數進行分組,分配給每個學生不同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不僅能夠營造學生的教學氛圍,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在問題的設置方面,應該嚴格地根據內容進行規定,不要偏離主題,提高問題質量,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題義。例如,在學習小學課文《赤壁之戰》中,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留給學生問題,課文的主要敘述內容是什么呢?先講了什么,后寫了什么,最后的結論是什么?在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問學生火攻這一仗的主要步驟是什么呢?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說出自己的原因,最后周瑜以3萬人打敗了曹操的80萬人,用一個成語進行概括是什么呢?這3個問題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前中后三大部分的主要內容,并進行了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課堂變得鮮活新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課堂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提問后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如教學《鳥的天堂》時,教師可以在總結課文時提出:“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話音剛落,定會就有幾個同學舉手。這時,教師不能就此讓他們起來回答,因為在這么倉促的時間內作答很可能是零亂的、不完整的,而且讓他們回答會影響其他同學思維。于是,教師用手勢示意這幾位學生先把手放下。不一會兒,學生陸陸續續舉起了手,這時,教師喊一名中等生起來回答,回答基本正確,但不夠具體。又叫另一名學生進行補充,這樣答案就完整、具體、鮮明。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從學生回答中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一個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歷程,經歷了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
結語:
俗話說得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敝灰覀円孕抡n程標準為指導,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就一定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使之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石勝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10):56-57.
[2]葛文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3):68-69.
[3]陳利利.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6(3):157-158.
[4]吳盛華. 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 求知導刊, 2016(12):101-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