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績效評價指標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是我國科技服務領域正在努力推進的一項重大工程,加強城市群科研成果轉化和管理模式做出的重大科技體制創新改革,其目的是加強我國現有科技資源有效利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我國目前的科技服務平臺多面向省內或者單一城市,針對城市群的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建設還在探索中,尤其在平臺績效評價方面,尚未形成系統的研究。文章將對于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績效評價做出研究,并提出相應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區域;科技資源綜合服務平臺;績效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5-0033-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gional comprehens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is a major project being promoted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 our country, and a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innovation reform made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ts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use of China's exis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the ground.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s in China are oriented to the province or a single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for urban agglomeration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especially in the platfor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systematic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words: regio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企業對現代科技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國在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模式缺乏創新、科技創新支撐不足、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能力薄弱等[1];對此,科技部在2017年啟動了“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 重點專項定向項目。
  目前,我國企業對于科技服務的需求有研究開發、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科學技術普及、科技金融、數據災備(最新提出)這九大專業科技資源服務[2]。專業性科技服務則是圍繞這九大專業科技資源服務中的一項,作為核心業務為需求者提供服務。隨著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企業對于此類服務需求的逐步增加,國家政策也正在積極引領和倡導,許多的地方和省級部門均在籌備建立起相應的科技服務平臺,以滿足當地科技服務需求。
  綜合性科技服務是指提供三種或更多種類的專業科技資源服務,但是目前國內面向城市群的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卻少有建立,幾乎處于空白狀態,給我國科技資源的充分利用,科技服務產業的良好發展帶來了阻礙;如今,各城市群的科技服務需求主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科技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資源未得到有效整合[3];二是區域協同創新體制不完善,區域內城市的科技合作無法良好開展,城市間科技服務資源難以有效聚合;三是應對某些特殊需要的定制科技服務尚不能實現,科技服務資源與企業需求之間不能精準對接。因此,通過對城市群相關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績效評價分析,深度分析挖掘平臺的運行狀況,揚長避短,以現有科技資源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所需,滿足企業發展特性需求,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其最大價值,提升區域內城市協同創新能力。
  2 文獻回顧
  國內學者對于科技服務平臺績效研究方面,多著眼于創新平臺上,對于該類平臺的績效評價問題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比如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王宏起教授團隊,對于科技創新平臺包括績效評價在內的運行機制進行了較為完整的研究;另外,浙江工業大學的王文燕,西南交通大學的董娟分別對于浙江省和成都市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建立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了實證研究。王宏起教授在《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一文中構建的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考慮了資源整合、運行管理和服務成效三方面;王雪在其碩士學位論文《區域科技共享平臺服務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中,詳細闡述了區域科技共享平臺服務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并對黑龍江省做了實證研究。   3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1 創新點
  以上學者對于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績效評價做了相對完善的研究,但對于科技部最新提出的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研究不足,處于相對空白的狀態,主要原因在于:
 ?。?)區域概念理解的差異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技服務平臺中的“區域”指省、市甚至更小的區域,平臺的主導和領導機構均為當地政府或企業,相對單一,不存在領導機構的溝通協同問題;平臺入駐企業及資源和服務的對象,均在本省市內,政策法規統一, 激勵措施適配度更高(如創新券的發放使用),資源調配更為便利。而本文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中的“區域”一詞,在科技部發布的“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中,明確地將其界定為城市群;在該項目2017年申報中,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哈長四個城市群;2018年啟動了珠三角、長江中下游、北部灣、中原四個城市群的研究工作。城市群資源相對集中,人口密集,經濟活躍,是各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推進城市群梯度轉移以及集群化、服務化和生態化的產業集群發展是城市群科技創新的本質,因此,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2)平臺功能的差異性
  我國現有科技平臺主要有科技創新平臺和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本文涉及的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在國內仍處于起步狀態,三者在功能上有較大差異。
  其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是為創新創業項目整合提供申報、場地、補貼、貸款、投資等信息的一站式服務,以此降低科技創新成本等[4]。
  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是全國各地、各層級主管部門為了解決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同類資源重復設置造成浪費、區域間相對封閉、應用轉化效率低的問題,實現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提高,為區域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等提供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專家咨詢、專業儀器設備共享、研發融資等各類服務的載體[5]。
  本文研究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提供專業科技服務資源的平臺,是向區域專業科技服務和新興資源服務的實際需求,選擇研究開發、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科學技術普及、科技金融等新興服務資源領域,以及最新提出的數據災備;能夠滿足企業生產所需全部科技服務需求,在企業在生產各環節予以幫助。
  三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交叉,均能起到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的功能;但是科技創新平臺主要為創新創業提供科技服務,多服務處于初創期的企業或組織,而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可服務于所有需要科技服務的企業或組織;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相對于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包含更多功能,前者能夠提供企業所需科技服務的所有類型,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以及產業落地后的支持,都能提供相應的服務,而后者只能提供部分服務專業服務。
  3.2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原則
 ?。?)系統性:在指標體系的制定,應該遵循系統性的原則,考慮到平臺運行的各方面,不可片面的、有選擇性地選取評價指標。
 ?。?)客觀性:在指標制定過程中,應做到績效評價指標的客觀性,從平臺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客觀選取指標,不可捏造。
 ?。?)實用性:在指標制定過程中,應考慮到績效評價的可實施性,能夠切實地對于平臺運行的情況做出評價。
  3.3 績效評價影響因素
  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績效評價是用以衡量平臺運行、服務成效及持續發展的狀況,在指標體系制定中,應從平臺建設全過程來考量,主要有平臺建設、平臺運行、平臺推廣、服務成效及持續發展等方面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如下:
 ?。?)平臺建設:平臺建設過程中,最主要是政府政策支持;其次有平臺建設的主導機構,由于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是跨省市的科技服務平臺,其主導機構在平臺運行的各方面應做到省市間協同,處理省市間政策不同帶來的問題,和各地科技資源優化配置。
 ?。?)資源集成:主要包括資源類型、資源數量、資源質量、資源增長率等。
 ?。?)平臺運行:影響平臺運行狀態的因素主要有政府激勵、聯盟合作、組織管理等。
 ?。?)平臺推廣:平臺建立后,為充分發揮平臺的作用,需要采取積極的推廣措施,包括線上網站的建設工作,新媒體宣傳及線下宣傳手段等。
 ?。?)服務成效:主要包括平臺運行的服務質量、經濟社會效益,科技成果轉化及服務滿意度等。
 ?。?)持續發展:平臺持續發展策略主要包括平臺維護資金的投入,資源更新與維護、市場機制及自我造血功能。
  3.4 績效評價體系及指標解釋
 ?。?)根據以上原則和各準則層影響因素,制定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指標解釋
  A1政府政策支持:指平臺建設中,政府政策對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
  A2主導機構:平臺建立的主導機構,由于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是跨省市區的科技服務平臺,主導機構對于不同地區資源,政策的協調能力。
  A3資金投入:主導機構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用于平臺建設的資金支持。
  B1資源類型:平臺科技服務資源能夠支撐綜合科技服務平臺提供其所包含的八項功能的資源等的種類,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技術和科研成果等。
  B2資源數量:能夠提供各類型專業科技服務的資源數量。
  B3資源質量:平臺所包含資源中,高質量資源、最新資源的比例。
  B4資源增長率:平臺科技服務資源數量的增長率。
  C1政府激勵:政府對于平臺提供服務的補貼支持。
  C2組織管理:發展規劃有效性、管理制度完善性、員工學歷提升資助、年均員工培訓次數等。
  C3人員結構:高學歷人員、高級職稱等高級人員的占比。   C4交易方式:產品類型和交易方式的匹配程度。
  C5服務定價:平臺針對不同類型服務的定價策略。
  C6政策、制度落實:服務平臺資源集合與政策支持相關產業契合度。
  C7服務的持續支持:平臺對于科技成果交易后轉化落地的持續支持。
  C8支撐保障:平臺運行的資金保障體系完善程度,人力的持續保障。
  C9聯盟合作:與相關科技管理部門、科技服務平臺、科研單位的合作情況。
  C10協同策略及措施:平臺管理中,對于不同省市間資源整合、平衡的措施。
  D1線下平臺建設:平臺實體機構的建設情況。
  D2線上網站建設:平臺網站建設情況,包括網站信息綜合程度,信息查詢便利度。
  D3新媒體推廣: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宣傳方式的建設、運營情況。
  D4線下宣傳:平臺線下宣傳力度。
  E1服務規模:平臺所服務的對象數量,服務覆蓋的地域范圍,提供各類服務的數量。
  E2服務質量:服務響應及時性、服務渠道多樣性、服務匹配有效性、服務領域全面性。
  E3經濟效益:平臺服務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E4社會效益:平臺服務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E5科研成果產出:平臺提供科技服務帶來的科研成果產出狀況。
  E6科研成果轉化:科技成果交易后轉化落地的程度。
  E7平臺盈利:平臺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
  E8服務滿意度:供需雙方在交易完成后對服務平臺的滿意度評價。
  F1資源更新與維護:平臺對服務供應商的挖掘、引進,以及現有落后資源及技術的淘汰,先進技術和資源的引進。
  F2平臺維護資金的投入:平臺盈利中,用于平臺持續發展的資金比例。
  4 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從平臺的構建、資源集成、宣傳推廣、運行成效、持續發展等方面建立,基本涵蓋平臺運營的所有方面,內容全面;目前各指標權重尚未確定,待作者下一步研究中確定,以期能夠為區域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績效評價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重點專項2017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Z].
  [2]發展新興業態打造創新全鏈條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Z].
  [3]荀妍妍,姜云龍.淺析搭建哈長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可行性及實現方法[J].商業經濟,2018(03):45-46+92.
  [4]唐麗娟.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3(21):211-213.
  [5]王宏起,王雪,李玥.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33(02):48-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18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