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園藝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模式與機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園藝技術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關系維持、學生創就業以及專業功能拓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技術專業依據現有的辦學務件,按照“校內基地教學化、校外基地生產化”的建設思路,構建了多種生產基地的建設模式,現就具體建設模式和運作機制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園藝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機制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指高職院校利用校內外多種資源建設的具有生產功能的實訓基地。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技術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為目標,多措并舉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搭建了“生產基地共建、專業人才共育,培養過程共管,教育責任共擔,教學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平臺,現就具體建設模式和運作機制作如下闡述。
1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
1.1校內基地建設模式
1.1.1校內基地建設模式類型。在校內由學校投資建設以滿足學生實訓、社會服務和創新創業教育為主要目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類型:①教學為主型。是由學校自籌資金主要承擔學生的教學實訓,并且面向市場需求承擔園藝產品的生產經營的建設類型。如學校的植物培養實訓室、智能連棟式溫室實訓室、食用菌生產實訓室等就是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平臺,在承擔學生校內實訓教學的同時,同時承接市場上組培苗生產、盆花生產與養護、食用菌產品生產等任務。②技術服務型。是學校利用師資、技術和生產條件上的優勢,成立服務機構,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同時完成學生實訓基地建設類型。如學校成立的食用菌協會、獼猴桃研究所、園藝植物創新中心等,都是以專業教師技術服務為平臺,主要從事新品種引進與示范、新技術研發和推廣、對外技術服務等工作,并讓學生參與其中,完成實訓任務。至今已經承擔科技部、省市級多項技術服務項目,將學校的科技成果在宜昌地區進行示范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③創業孵化型。即學校在校內基地內開辟創業園,扶持學生創業團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類型。如“萌芽花藝”、“南槿花藝”創業團隊主要從事草花、盆花生產養護、銷售、租擺等創業實踐活動。
1.1.2校內基地建設模式的特點。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其優點是易于管理,教學安排上自主性和靈活性強,在兼顧教學實訓的同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能更好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但由于經營管理人員為學校教工,生產運營成本高,市場的反應滯后,生產條件落后,易出現虧損的風險。
1.2校外基地建設模式
1.2.1校外基地建設模式類型。按照互利互惠、資源共享的原則,學校與企業簽訂協議,在科研、教學、技術服務、員工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類型:①生產型實訓基地。以花卉、蔬菜、果樹、食用菌等園藝植物種苗、園藝產品生產為主的企業,如宜昌花園里、當陽弘楊種苗、裕禾菌業等;②工程施工型實訓基地。以園林工程或市政工程施工為主的企業,如宜昌弘揚園林、宜昌山水園林、宜昌盛藝園林等十幾家園林公司;③綜合型實訓基地。如宜昌“花仙子”婚慶公司、深圳百果園、大北農等是以種子、果品、農資銷售及技術服務為主的校外實訓基地;枝江同心花海、宜昌高馬河莊園、嘉馥農莊、枝江東方年華等是集現代農業、生態休閑旅游、營地教育、康養度假于一體的校外實訓基地。
1.2.2校外基地建設模式的特點。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校企雙方服務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但由于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不確定因素較多,會影響合作的穩定性。在教學安排上要考慮企業的生產實際,所以實踐教學的主動性、靈活性相對較小。
1.3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1.3.1共建共享基地建設模式的類型。今后學校將以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的建設為契機,重點建設和發展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學校園藝技術專業共享共建實訓基地模式主要有以下2種類型:①企業經營型。由學校提供場地吸引企業創辦生產性經濟實體或校企通過聯合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共建基地(或項目)。如學校在東山校區建設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就由湖北森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生產經營,同時承擔學生的生產性實訓任務和創新創業教育;在宜昌山里來生態農莊有限責任公司校企共建的“設施園藝”試驗站;“宜昌市智慧園林系統數據采集項目”等都屬于這種類型。②企業捐助型。通常是企業提供實踐平臺或向學校捐助生產資料,用于支持高職教育,推廣和宣傳企業產品和品牌,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學校為企業培養和推薦優秀人才,滿足企業人才儲備要求,從而實現校企共贏。目前學校園藝技術專業正嘗試通過“現代學徒制”、“企業訂單班”等形式來開啟這一新型實訓基地建設任務。
1.3.2共建共享基地建設模式的特點。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有效利用雙方資源,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感受企業文化與職場氛圍;缺點是由于企業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企業的生產活動可能會與學校的教學周期安排相矛盾。
2園藝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作機制
2.1注重利用社會資源,強化校企共建機制
充分利用企業優勢如真實的生產環境、對新技術(新品種)和生產市場的靈敏性、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管理企業化等提升基地建設質量;在基地建設功能、生產過程、教學內容上體現多樣性、綜合性和職業性,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要體現企業化的運行和管理特點,擴大基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通過師資互派互聘優化師資結構,同時提升企業的社會競爭力;在利益分配上要強調校企的深度共贏。
2.2注重滿足多元需求,強化功能拓展機制
園藝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應充分生產和教學所需的多元化的專業特點,注重打造能夠滿足教學實訓、創新創業教育、技能培訓鑒定、科技開發與推廣、生產經營活動等多種功能的教育場所。
2.3注重優化師資結構,強化“雙師”建設機制
培養一支教育觀念新、創新意識強、師德水平高、教學質量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學校每年均通過企業調研、暑期下企業、指導學生實習、科研項目實施和社會服務等活動讓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技術開發,以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另外,學校也積極從企業聘請一些專家骨干和技工巧匠作為實訓指導教師,不斷優化師資結構。
2.4注重核心能力培養,強化項目創新機制
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將園藝生產規律與企業實際生產相結合,改革實訓教學內容,創新實訓項目,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提高實訓的技術和職業含量,使學生逐步形成專業綜合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