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根管預備中三種器械臨床應用效果的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觀察三種器械在根管預備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臨床上156例患者,按照前后牙兩類隨機分為三組,進行根管預備,第一組:采用普通不銹鋼根管銼;第二組:采用手動鎳鈦根管銼(protaper);第三組:采用機用鎳鈦根管銼(S3)。根管預備后,采用側壓法進行牙膠尖充填。結果:通過X光片對根充效果以及術后疼痛程度對臨床根管預備效果進行評定,前牙組結果顯示P>0.01,表示無顯著差異;后牙組結果顯示P<0.01,表示有顯著差異。結論:鎳鈦根管預備器械在彎曲根管中的預備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根管預備;不銹鋼預備銼; 鎳鈦預備銼
【中圖分類號】R781.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5-0069-02
現代根管治療主要是處理根管感染的問題,其主要方法分為機械法和化學法。在機械法中,通常我們采用不銹鋼根管銼及鎳鈦根管銼。在以往根管預備過程中,通常會遇到根管預備形態不連續甚至出現側穿、根管預備不到位以及充填后根尖區疼痛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近一年來,我科通過使用三種不同根管預備器械對根管預備效果進行臨床評價,從器械材料學及機械力學角度分析,找到了問題的原因,臨床效果比較滿意,現將做法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 10月 —2017年10月,抽取口腔門診患患者156例,年齡18—70歲,共213 顆患牙,其中前牙72例,后牙84例,分別按照前后牙兩類隨機分為三組,進行根管預備。
1.2 材料與器械 第一組:采用普通不銹鋼根管銼;第二組:采用手動鎳鈦根管銼(protaper);第三組:采用機用鎳鈦根管銼(S3)。
1.3 方法 常規局麻下去凈腐質,開髓,揭髓頂,用 10#K 銼探尋根管口暢通根管,VDW根測儀測量工作長度,第一組交替使用15#、20#、25#、30#、40# 不銹鋼根管銼, 并用鹽水、雙氧水交替沖洗根管, 用逐步退后法完成根管預備。第二組依次使用SX、S1、S2、F1、F2鎳鈦根管銼 ,并用EDTA液和NACLO液交替沖洗根管,用冠向下法完成根管預備。第三組依次使用機用(S3)15#、25#、25#鎳鈦根管銼 ,并用EDTA液和NACLO液交替沖洗根管,用冠向下法完成根管預備。三種方法根管預備后,采用側壓法進行牙膠尖充填。
1.4 評價標準
1.4.1 X光片對根充效果評價【1】:
?。?)適充:根充材料距根尖≤2mm。
?。?)欠充:根充材料距根尖≥2mm以上或根尖區封閉不嚴。
1.4.2疼痛的評定,根據Negm【2】疼痛分級:
1級:無痛。
2級:輕微疼痛,不影響進食、咬合。
3級:中度疼痛,影響咬合。
4級:嚴重疼痛,不能咬合,甚至腫脹。
3—4級評為為疼痛。
2 結果
2.1 X光片對根充效果評價
前牙 欠充 適充 后牙 欠充 適充
第一組 2 26 第一組 9 19
第二組 2 26 第二組 4 28
第三組 0 28 第三組 2 28
2.2 術后疼痛的評價
前牙 疼痛 無痛 后牙 疼痛 無痛
第一組 2 22 第一組 6 18
第二組 1 23 第二組 3 21
第三組 1 23 第三組 1 23
3 討論:
在根管預備過程中,通常使用不銹鋼根管銼或鎳鈦根管銼,機械性地將感染的根管內壁清除干凈,去除感染源達到控制感染的目的。此次研究針對三種不同根管預備器械對根根管預備成形情況以及術后根尖區疼痛反應方面,將統計數據前牙組三種不同根管預備器械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P>0.01,表示無顯著差異,將統計數據后牙組三種不同根管預備器械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P<0.01,表示有顯著差異,從上述結果表明,由于前牙根管形態比較直,髓腔相對較大,三種器械預備無顯著差異,而后牙根管形態比較彎曲,髓腔相對較小,三種器械預備存在顯著差異。
普通不銹鋼根管預備銼物理性能硬,型號越大可彎性越差,彎曲后回彈力越強。 在根管預備過程中難以控制其按照根管走形進行預備,致使產生側穿和預備不到位等問題,導致術后出現疼痛等問題。 鎳鈦根管銼(PROTAPER)作為第二代鎳鈦根管預備器械,使用的m-wire,稱為記憶鎳鈦技術,物理性能較軟,可彎性較強,彎曲后回彈力較小。在根管彎曲處,可以避開阻力,按根管走形預備根管。由于上述優點避免了側穿和不到位等問題。S3作為第三代鎳鈦根管預備銼,物理性能主要性能表現于其不同的熱處理過程,使用的CM-wire,稱為控制記憶鎳鈦技術。這種技術的最大優點為可以任意角度預彎,且彎曲后在一定溫度下可以恢復原狀,彎曲后的回彈力減少到最低。由此帶來的好處不易過度切削牙本質,尤其在彎曲部位以及連續彎曲部位,切削過程中不出現偏移,更加有效的緩解了上述問題。但是由于,目前第三代鎳鈦器械費用比較貴,操作過程中對轉速及扭矩的匹配以及操作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否則容易產生斷針現象。因此在基層醫院的醫生應積極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技能的練習,普及推廣三代鎳鈦器械的使用,并為患者做好解釋工作。
參考文獻
[1] 黃定明.根管治療技術規范和療效評價標準[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4,22(3):196
[2] 尼娜 彭彬 TF與ProTaper在樹脂根管中成形能力的比較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2年28(50):453-4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8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