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任務驅動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構建基于任務驅動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創建信息化環境下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適應信息化時代對學生職業能力要求?;谌蝿盏男畔⒒虒W活動設計應以設計教學任務為綱領、制作信息化教學資源為支撐、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方式為實施,三者有效結合,才能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 建筑給水管道;任務驅動;信息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方式
  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如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理論為實踐服務,實踐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形成一個知識和技能融合而成的能力框架,是專業課教師努力的方向。因此,選擇合適的任務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的融合,形成以任務為主線,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即構建基于任務驅動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利用信息技術,創建信息化環境下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適應信息化時代對學生職業能力要求。
  下面以《建筑給水管道的布置與安裝》為例,說明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任務,如何制作合理的信息化資源,如何安排課堂教學的活動環節,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
  1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設置包含理論知識且符合崗位技能需求的教學任務,達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效融合
  根據給排水專業《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課程標準,中職學生作為面向一線工作的技術工人,需要掌握的是給水排水工程方面的安裝施工、維護和運行等崗位要求。
  本次課程根據中職國規教材《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教學內容并查閱了該課程相應的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同時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調研了該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能領會設計意圖、制定安裝方案、指導工人的安裝。
  在課堂教學中,將教材中第一章第三節《建筑內部給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的理論知識和第九章第二節《建筑內部給水系統的安裝》的技能要求,整合為《建筑生活給水管道的布置與安裝》。以建筑生活給水系統的實際任務為載體,采用理實一體化的學習模式,達到知識和技能的有效融合。本次課教學任務選擇的是“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制定該方案中不僅體現了給水管道布置規范和安裝規范的理論內容,通過本次任務學生也可以掌握管道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制定管道安裝方案,同時兼顧管道設計圖閱讀能力和安裝技能操作能力[1]。
  2 依據教學任務特點,制作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達到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并適合學生自主化學習
  本次課的理論內容《給水管道的布置和安裝規范》屬于規范條文的講解,在專業課程中,枯燥的規范條文是專業教師講授較為困難的教學內容。為解決上述教學難點,制作了Flash游戲化動畫《給水管道的布置與安裝》,采用的形式是給水管道布置規范演示和給水管道安裝規范演示,通過信息化手段將規范條文游戲化、規范條文內容場景化、形象化;解決了學習規范條文比較晦澀、難懂的問題,游戲化的活動貼合學生的興趣,圖文結合的方式利于學生對規范條文的理解和記憶。學習完成后通過闖關游戲檢驗學習效果,學生闖關成功產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是教師的幾句表揚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闖關游戲中不滿足規范而產生的問題,引起了學生足夠的警惕,并使學生對規范的學習達到深化的目的。
  本次課的核心任務《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屬于將規范要求向崗位技能轉化的工程案例,是本次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通過表格引導學生掌握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的順序,但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一定要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為實現本任務,通過虛擬仿真軟件模擬給水管道安裝的三個操作步驟:管道的定位→備料→安裝,學生利用仿真軟件模擬給水管道的安裝,為學生深化理解給水管道安裝方案的知識要點提供了練習的途徑,同時該仿真軟件的統計成績功能也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提供了依據。
  本次課的技能訓練《給水管道的安裝》屬于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由于管道安裝操作的知識要點需要進一步總結并在實際操作中應用,因此制作了《給水管道安裝》的微課視頻,通過微課總結學習給水管道的安裝順序和安裝要點,并學會檢驗安裝的效果。微課總長度為4分鐘,短小精悍的視頻方便學生通過手機自主學習和隨時觀看,指導學生給水管道的安裝[2]。
  3 依據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方式,達到知識和技能融通的職業學習能力
  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稍差,但比較喜歡動手實踐和親身體驗,在以往學習經歷中很少獲得認可和成功,心底希望獲得鼓勵和成功。本課特點是管道布置和安裝是在封閉環境下進行,學生沒有進入過管道施工的現場,缺乏實際工作體驗。根據以上特點確定在本次課中增加學生的體驗機會,通過“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完成學習目標,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教學活動方式。
  3.1 活動1:情境引入,明確任務
  考慮到學生對專業課的陌生性,心理對未知事物的抗拒性。在課前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利用手機拍照已經建成的不同建筑物內不同給水管道的不同部位,認識本次課要學習的載體——給水管道。通過播放任務描述動畫進行課堂引入,明確本次課的任務《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同時插播視頻《建筑內部漏水的危害》,明確本課程的重要性,建立工作的責任意識。
  3.2 活動2:資源助力,梳理規范
  以Flash游戲《給水管道的布置和安裝規范》為載體,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規范條文→小組討論規范制定的目的→教師點評錯誤點及難點。規范學習不再局限于書本上抽象晦澀的條文,而是游戲中形象化、場景化的學習資源,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討論,教師也能借助游戲中的動畫講解疑難點。比如:游戲中涉及的覆土厚度和管道埋深兩個概念,學生容易混淆,教師要進行適當的點撥。最后利用學校課程平臺的測驗功能檢測規范的學習效果。
  3.3 活動3:軟件引導,制定方案
  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需要完成三個步驟的活動:管道定位→管道備料→管道安裝,以給水管道模擬安裝軟件為載體設計活動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給水管道布置圖,由于無法一一考核每個學生閱讀給水管道布置圖的情況,可以利用軟件的檢測功能,檢測閱讀效果,重點是各個管道的高程。第二步,管道備料環節,方法容易掌握,但學生容易在數量上、配件類型上出錯,活動方式是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獨立查找、相互訂正、疑難討論等方式,確定材料的類型、數量和長度。第三步,管道安裝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微課自主學習給水管道的安裝要求,其次小組討論總結安裝要點,然后利用軟件的測試功能檢測管道安裝的學習效果,最后教師講解學生的易錯點,通過層層深入遞進方式掌握管道的安裝要求。   3.4 活動4:實際操作,檢驗方案
  按照制定的安裝方案進行給水管道的安裝操作,由于教室實訓場地的限制,僅需要給水管道中支管的安裝操作。技能訓練給水支管安裝中,管道的定位和備料要求學生必須繪制安裝草圖,而且給水支管安裝過程中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協助和配合,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安裝,因此在技能訓練的實際操作部分,學生分組進行,每組4個人,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活動分為準備→安裝→檢查→點評四個步驟。第一步準備階段:繪制安裝草圖、準備材料、準備安裝工具和檢查工具,這就需要學生將活動3中的制定方案環節所學知識點在實際工程中進行應用,因此,要給予學生小組討論、提問的機會。第二步安裝階段:管道的螺紋連接是課程前期已經學習過的內容,要給予學生用手機觀看課程平臺微課《螺紋連接》的機會,復習螺紋連接的要點。第三步檢查階段:眼看預留口位置正確性,尺量支管的位置是否正確,水平尺檢查給水管道的水平度;這些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現場實操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檢測原理,并讓學生觀看錄像施工現場的技術工人如何進行檢驗的操作規程,更加具有直觀性并貼近工程的實際要求。第四步點評階段,教師針對學生的操作流程和安裝成果進行點評,學生理解實操過程中安裝要點如何應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技術人員點評、總結,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比如給水管道安裝時,不同管材安裝時的注意事項,明裝管道與安裝管道的操作差異性等[3]。
  3.5 活動5:成果分享,總結評價
  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以任務《制定給水管道安裝方案》為核心,以明確任務、知識準備、制定方案、檢驗方案四個活動為主線,每個活動中均以學生為主體,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教學活動方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了一個主觀的認識,并且每個活動通過題目測試、教師點評、學生討論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了過程考核,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了客觀認識。因此,在課程的最后環節通過成果分享的方式,每個小組介紹自己的成果并分享完成任務中的一些感受,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交流和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協作的意識和總結能力。
  總之,基于任務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應從設計教學任務、制作信息化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方式三方面綜合考慮,設計教學任務為綱領、制作信息化教學資源為支撐、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方式為實施,三者有效結合,才能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 蔣曉霞.中職園林專業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以國慶花壇的設計為例[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6(4):43-47.
  [2] 張程程.基于任務驅動的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設計——以《網上購物》一課為例[J].赤子(上中旬),2017,(04):271.
  [3] 潘巖.《航空服務英語》微課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制作的案例分析[J].高教學刊,2016,(11):136-1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07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