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細心、耐心與愛心守候花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說到“活潑、可愛、好動……”想到的就是小朋友,活力四射是他們的代名詞,他們擁有著最純真的世界,對世間萬物都有著好奇心。而我們的職業就是與這些小朋友朝夕相處,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照顧他們。而我作為一名剛入職兩年的教師,離開了曾經的庇護,進入一所新園中,挑戰接踵而來,首當其沖要面臨的就是需要立馬成為一個班級的主心骨,要承擔起一個班級的重任。那如何關注和愛每個孩子?如何進行家園溝通?如何讓班級成長?許許多多的問題盤旋在我的腦海之中,帶著困惑,我在工作之中慢慢的尋找到了答案。
  案例一:“噓噓”到底是什么?
  惟是各方面發展遲緩的孩子,通過平時的觀察與父母的溝通中知道,惟的發展水平處于兩歲的幼兒水平還不到的狀態。無論是自理、學習還是日常游戲,都需要老師的特殊照顧,并且他是一個比較固執的孩子。在和他相處的日子里,最難的就是溝通。他的語言發展還處于單詞句的階段,并且因為長期與奶奶、外婆相處,而她們說的都是方言,所以惟說的話中摻雜著方言,在與他的交流過程中很難理解他的話。記得有一次我帶他去上廁所,他說:“噓噓?!蔽依硭斎坏囊詾槭且”愕囊馑迹谑俏規退撓铝搜澴?,可是他的嘴巴里還是不斷地說著:“噓噓,噓噓。”過了幾秒鐘,他沒有尿出來,卻他自己撅著屁股,蹲了下來,我詢問他:“好了嗎?”他用力的發出了一聲“嗯”,于是,我幫他把褲子提了上去。在這時,我依舊沒有明白他說的“噓噓”是什么意思。后來在活動中,他只愿意搬著椅子坐在窗戶邊,我曾嘗試著把椅子拿到小朋友中間,但是他會手指著椅子,大哭大喊著:“噓噓,噓噓”,我問他:“你要小便嗎?”他回復我的依舊是“噓噓”,可是我心想:“你這個表情不像是要上廁所呀”,我疑惑的看著他,后來阿姨過來想帶他去上廁所,結果被他掙開了,這時,我明白,“噓噓”肯定不是要上廁所的意思,最后我實在拗不過他,只能把椅子放回原處。
  無奈之下,我打通了他媽媽電話,在溝通中了解到了“噓噓”的含義,原來他表達的“噓噓”有著不同的含義,有的“噓噓”是不要,有的“噓噓”是上廁所,他用“噓噓”表達的不同的意思。明白了這一層意思,在與他的溝通中就容易了很多。記得在一次去操場時,需要走過一些石板,在我帶著其他小朋友已經走到操場時,看見他手伸出來,作出要牽手的樣子,兩個眉毛皺到一起,聽見他在門口著急地喊著:“噓噓,噓噓……”我猜測他是不敢走這個石板路,于是,我走到他身邊牽起他的手,一步一步的帶著他走到操場,嘴里還說著:“哇,惟你真棒!能走石板了呢,真厲害!”順勢給他點了個贊,惟被表揚之后,露出了害羞的表情,但臉上洋溢著滿足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現在的他已經能夠用搖搖晃晃的步伐自己走過石板路了,“噓噓”一詞也用得越來越少,不同的事情能用不同的詞語表達,雖說還是一個字,一個詞的往外蹦,但他確實進步了,在所有孩子中他的變化是最大的。
  在與惟的一天天相處中,在與他交往的一點一滴中,我也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觀察幼兒”對于每一位教師是多么的重要,就像在《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六大支架”的解讀》中說到的,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兒童,認識兒童,形成正確的兒童觀。我想也正是這每天不斷地觀察,我才能了解惟,了解班級中每個幼兒,了解他們的不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支持。當然,在觀察這條道路上,我還在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前進,關注幼兒,細致地去發現,去了解。
  案例二:他到底是什么樣的?
  澤是一位較為沉默的孩子,他不喜與人交流,很多的時候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被周圍的事物所影響。但是他喜歡觀察一切旋轉的東西,一個普通的正在旋轉著的電扇被他看到的話,他可以持續不斷地觀察,直到電扇被關掉?;顒訒r,他喜歡單獨行動,獨自一人去搗鼓一些他喜愛的玩具,不合群成了他的標簽。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們與父母溝通后,決定由一名老師一天全程帶著他參加活動,告訴他每一樣需要做的事情。在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下,他終于進步了,同時也發現了他的許多閃光點。
  在一次晨間鍛煉時,我們提供了許多的體育器材,如拱門、獨木橋、呼啦圈等材料,在組織幼兒進行完集體游戲后,所有小朋友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了體育玩具。這時,拱門、獨木橋等大玩具被遺忘在了一邊。而澤在其他小朋友玩著呼啦圈,玩著小尾巴的時候,他一個人,一個接一個的把拱門排成一排,又把獨木橋搬到了拱門前,最后拿了三個呼啦圈放在獨木橋前,自己開始游戲,他跳過呼啦圈,走過平衡木,最后鉆過拱門,他樂此不疲地玩著這個游戲。邊上的小朋友被他搭的玩具吸引了過來,自覺地一個跟著一個的玩上了他拼好的“路”。看到他的“路”被別的孩子占領了,他又開始轉向別的目標,在不斷地搜尋中,他看到了被其他孩子遺棄的小車,他立馬騎上了上去,馳騁在操場上,玩起了一個人的游戲。但在他騎車的過程中,我卻意外地發現,在播放“寶貝,寶貝”的韻律操音樂時,發現澤在歌詞唱到“爸爸”或者“媽媽”的前一秒,不管他的車騎得多快,騎得多開心,他都會停下來跟著音樂一起演唱。
  就是這一次的晨間鍛煉,讓我對澤有了新的認識,原來他不是我們認為的調皮搗蛋,他其實認知能力、動手能力方面要比別的孩子發展的快,他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一套游戲玩法,有著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尊重個體差異,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在對澤的觀察與了解后,我對“因人而異”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為細致地觀察幼兒,盡可能地去給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地材料,創設能讓他們自主的空間,給予他們自由生長的時間,放手是我給他們最大的愛。
  案例三:相互的愛
  小朋友的笑臉是什么樣的?小朋友的擁抱是什么樣的?小朋友的親昵又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我想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肯定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他們的笑臉是治愈的,他們的擁抱是溫暖的,他們的親昵是友愛的。   班級里有這樣一位小朋友,他叫宇,他看上去很結實,平時在班級里話不多。在小班上學期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來園的時間不多,所以每次來幼兒園的時候,都能看到他委屈的小表情,仿佛下一秒眼淚就會從眼睛中立刻跑出來,他就是在這種悲傷的情緒中,斷斷續續地度過了小班的第一個學期。轉眼第二個學期來了,興許是他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從最初的不適應到慢慢地喜歡上幼兒園。在不知不覺間,他變了,變得越來越開朗,與同伴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外參觀、培訓回到幼兒園的時候,正是他們準備放學的時間,宇看到了我,他一搖一搖的走到我身邊,抿著嘴巴,露出害羞的表情看著我。我湊到他的身邊,輕輕的問:“怎么啦?”他拉著我輕輕說:“老師,今天沒看到你,我想你了!”然后露出了他靦腆的笑臉。邊上的小朋友聽到后,連忙說:“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想你了!”于是有的來擁抱我,有的直接往我身上趴,然后湊上自己的嘴巴,在我臉上親了一下,就是這些親近的動作,仿佛是一劑靈丹,驅散了奔波帶來的疲勞,讓我感到一下子被治愈了。也是在這樣的一個平常的互動中,讓我感到,原來孩子的“愛”那么簡單卻有力量,那我能給予他們的“愛”還有什么?我想我能給他們的就是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給予他們成長需要的養分。也許這只是一次上下樓梯時的牽手,也許只是彎下腰為他們蓋上被子,也許只是一次擁抱,一句親切的問候……可是卻在這一次次的互動中,孩子越來越信任你,越來越依賴你,責任也在這之中生根發芽。
  曾看到過一句話:“愛不是一種技術,愛是一種藝術。藝術的力量在與它默默無聞,在于它的潛移默化,這種無言的愛才是真正地愛。”走在教育的這條康莊大道上,沒有“愛”的相伴,這條路將變得蜿蜒崎嶇,無法前行。而有人也把教育比作人生的一場旅行,讓我們在行囊中裝上滿滿的“愛”,帶著它溫暖前行。
  作為一名剛入職兩年的教師,在與幼兒的相處與引導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與矛盾,而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思考如何與孩子相處,在這場教育之旅中,我會讓每天的經歷、投入和感悟,去澆灌,讓“細心”、“耐心”和“愛心”之花布滿這條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鐘園幼兒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5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