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學校商貿類專業校企合作的SWOT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采用SWOT分析法,對廣東省商業職業技術學校商貿類專業校企合作中具備的優勢和劣勢,面臨的機遇和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校企合作規章制度、探索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打破常規教學的周期性和學生的常規管理、重視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等四條對策。
  [關    鍵   詞]  中職;校企合作;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98-02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目前,我國大約有1.5億人次從事高級技工崗位,而真正的高級技工需求大約為2.2億,這一巨大的缺口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1]我國的中職學校是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機構,對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結合所在學校商貿類專業的校企合作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推動校企合作的若干對策。
   一、SWOT分析概述
   SWOT分析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經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方面。[2]SWOT分析法,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其中,S(strength)代表優勢,W(weakness)代表弱勢,O(opportunity)代表機會,T(threat)代表威脅,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近年來,SWOT分析已被廣泛應用于許多領域,如企業的戰略分析、個人能力的分析、企事業單位的分析等。
   二、我校商貿專業校企合作的SWOT分析
   (一)優勢
   1.辦學歷史悠久,生源穩定
   廣東省商業職業技術學校是直屬廣東省教育廳的公辦全日制商貿類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創辦于1951年,距今已經有68年的歷史。在校生穩定在4000人左右,其中商貿類學生占比達到40%以上,為校企合作提供了穩定的人員。
   2.學校十分重視校企合作
   一直以來,學校各級領導對校企合作都持著大力支持的態度,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對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秉持一貫的主動服務精神,校內給予一定資源的傾斜,保證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我?!半p11”校企合作期間,為了保證客服人員工作網絡的穩定,我校在校內網絡資源分配和專任教師跟進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全天候的服務和待命狀態。
   3.商貿類專業強、師資優良
   我校的商貿類專業主要包括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和商務英語,均為廣東省重點專業。以上專業的教師90%以上為雙師型教師,每年學校會委派專任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甚至會安排部分教師進入校企合作的企業,從事為期半年到一年專業崗位的工作。于專業教師來說,不僅了解和接觸到了最新的行業咨詢,也達到提升專業素質的目的。
   4.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礎
   我校開展校企合作已經有20余年,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優良的基礎。三個專業每個學年都安排有校企合作,如市場營銷專業與地產公司的電話營銷、家樂福超市多崗位的零售實習等;電子商務專業的“雙11”實訓、校企合作的客服工作室;商務英語專業每年廣交會上的專業實習、合作過得企業累計達數十家。
   (二)劣勢
   1.學校占地面積不大、實訓場地有限
   由于歷史原因,雖然學校有地理位置的優勢,但是占地面積僅幾十畝。學校所設專業共13個,每個專業都建立了各自的實訓室,因此,現有實訓室的面積和數量都極為限。在引企入校的開展項目合作時,必須要考慮到合作規模、容納人數等問題,較難實現規模效應。
   2.教學的周期性與企業的實際要求不一致,需要進行大量的協調工作
   中職學校一般都是按照學期安排課程,包括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每個學期的教學周數至少為18周,呈現出周期性的特征。但是企業用人是根據行業需要產生的,如市場營銷專業的電話營銷項目,企業希望學生能夠至少實習9周以上,并且是分批進行;電子商務專業往往是配合電商平臺開展類似于“雙11”“雙12”“年終大促”等項目進行;商務英語專業則根據每年廣州的4月份的春交會和10月份的秋交會的具體要求,安排學生上崗實訓,這樣每個專業的用人時間、用人周期都不同。同時,與學校固定的教學安排存在一定的沖突,常常面臨復雜的事前計劃、事中調整和多個部門的協調,工作量不容小覷。
   3.學生的日常管理規定與企業工作要求的工作時間存在沖突,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增加
   一方面,在校期間學生需要嚴格遵守學校的日常管理規定,如外出、回校、就寢等規定。另一方面,與企業合作的實訓項目中學生工作時間與學校相關管理制度有沖突。比如,電商客服人員在“雙11”期間,學生分兩班制工作,晚班學生的下班時間是到深夜12點,這與學校規定11點的就寢時間不一致,并且這一部分實訓學生下班回到寢室后,對其他同學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就需要事前做好周密的計劃,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管理的難度。
   4.個別學生年齡偏小,導致無法參加校企合作    由于校企合作項目中,參與實習和實訓的學生都必須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要求,與企業建立契約關系。因此,不滿16周歲或者18周歲的學生無法上崗實習或者實訓,以至于個別年齡未達到要求的學生只能進行插班學習。
   (三)機會
   1.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推動
   2018年2月24日,教育部會同其他五部委發布了教職成
  〔2018〕1號文件,文件指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以及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本次《辦法》的發布可以看出,國家確實要開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了,而教育部會同其他五部委共同制定并發布國家層面關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更是近年來首次,本次《辦法》的發布意義重大。[3]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可以說是迎來了中職校企合作的春天。
   2.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
   以往由于企業從學??色@得的利益少,學校是合作的主動方,企業是合作的被動方。一般是在企業急需用人、需要學校提供技術支援等情況下,才會考慮開展校企合作,這樣的合作關系松散,缺乏持久性。但是,隨著企業對于職業教育認識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與中職學校建立較為深入的合作關系,如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客服工作室,就類似于企業“訂單式”的培養。企業按照企業文化、行業標準、崗位規范來培育和提前儲備新員工,大大減少了重復培訓,學生畢業可以直接上崗。
   (四)威脅
   1.我國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不細致,需要完善
   雖然國家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下文簡稱《辦法》)等相關政策,但是這些文件過于宏觀,缺乏可實踐性的操作步驟和實施細則。[4]另外,我國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方面,除了一部《職業教育法》以外,沒有專門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更沒有與之配套的細致的可執行的法律。例如,在校企合作中,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如果在實習過程中出現了安全問題,這一問題該由誰來擔負責任,學生和企業的權益將如何保障,這些問題都沒有得以明確。
   2.企業過分看重結果,合作的穩定性不夠
   俗話說,商人都是逐利的,企業之所以愿意開展校企合作,一定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企業有利可圖,因此,這樣的校企合作關系穩定性較差?!奥殬I學校和企業開展合作,應當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合作協議。合作期限應當不低于3年。”但實際上,目前企業與學校簽署的合作協議的以短期為主,而且合作的形式較為單一、簡單,以短期的雇傭關系為主,這樣建立的合作關系不牢固,容易被企業打破。
   3.高職與中職爭奪校企合作的資源
   企業不愿意與中職學校合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區內高職院校的存在。高職生的基礎素質、學習能力都優于中職生,這會影響其在校企合作中的表現。對企業來說,更愿意選擇高素質的學生。比如,某些保險公司或者國內知名連鎖企業,在我校進行校企合作探討過程中,曾明確表明對學歷的最低要求是高職生。
   三、主要對策
   (一)完善學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規章制度
   《辦法》第八條指出“職業學校應當制定校企合作規劃,建立適應開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學組織方式和管理制度”。雖然我校的校企合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針對校企合作的規章制度。這就導致了在進行校企合作中,出現大量因為制度缺失而額外增加的協調工作,以及由于責權利的不明確,導致的“踢皮球”現象,降低了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根據《辦法》的精神,我校有必要盡快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方面的規章制度。
   (二)探索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兩個轉變
   1.由松散型向緊密型的轉變。目前,我校開展的校企合作較多的是短期性、階段性、一次性的合作,合作的形式也較為單一,學校與合作企業之間聯系不緊密。在今后的合作中,考慮從企業用人標準的角度切入,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同時,學校和企業可以互派人員,實現協同增長。一方面,專任教師進入企業,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的同時,給企業的員工開展理論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企業導師進入校園授課,給學生講授最新的行業資訊。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多贏,學校與企業也逐步形成了一體化的戰略發展模式。
   2.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目前,我校開展的校企合作以“短期訂單化”“項目化”為主,合作模式比較單一。在以后的校企合作過程中,根據實際條件,可以嘗試校企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將學生“送出去”;也可以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將企業“引進來”;或者兩者相結合。總體而言,達到“訂單化”培養、“師徒制”培養、“工學交替”培養、“校企一體化”培養共同開花的效果,實現培養手段的多元化。
   (三)轉變傳統觀念,打破常規教學的周期性和學生的常規管理
   一方面,學校的教學部門應該轉變觀念,允許在校企合作的進程中,打破傳統教學春秋兩季的周期性安排。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學生的實習或實訓時間,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當然,這樣的調整還需要考慮到全校的整體教學進度,切不可“一刀切”,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較難給出標準化的指引。另一方面,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應該提高主動服務意識,針對校企合作中的學生管理,制定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主動配合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改變目前“學生所在學部提出請示——領導審批——學部傳達給相關部門”的現狀,這樣既提高了辦事效率,也避免了信息不暢導致的效率低下。同時,學生管理部門可以嘗試采取信息化手段,利用學校的OA或者其他傳輸手段,提高信息傳輸的速度。
   (四)重視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打造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條件。[5]一方面,學校應該鼓勵、支持或者規定專業教師以多種方式到企業親歷實踐、進修或到企業掛職。另一方面,學??梢云刚埿袠I的資深人員擔任學校兼職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參加了企業進修或者掛職的專業教師,回校以后通過開展經驗分享、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還有助于實現對其他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只有專業教師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校企合作期待的人才培養效果方可取得實效。
   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辦學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認定這個方向,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行之久遠。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我校要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發揮優勢、抓住機遇,才能在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琪.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2]王蓉霞.高職學院汽車類專業校企合作之SWOT分析:以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系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9):94.
   [3]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4]陶霞.美德日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制度比較與經驗借鑒[J].教育與職業,2018(4):23.
   [5]黨蒙.關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105.
  編輯 張 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