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的中西醫治療現狀姜天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增加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原發性肝癌的治療主要以西醫為主流,但有研究發現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顯著,且中醫藥不僅能夠減少西醫治療的副作用,也在肝癌的復發、轉移方面有著自身特色。因此,原發性肝癌的診療方式呈現中西醫結合發展的趨勢,本文主要對中西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現狀作一綜述,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中西醫結合;惡性腫瘤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3.01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3-0035-04
Abstract:Primary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clinic,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s the famil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urde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mainly based on Western medicine, but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Chinese medicin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liver cancer. Theref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resents a trend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Primary liver cancer;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Malignant tumor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其中包括有肝細胞癌(HCC)、膽管細胞癌(ICC)、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類型。在世界范圍內,原發性肝癌是男性常見五大癌癥之一,同時也是女性第七大常見癌癥[1]。我國的原發性肝癌新發患者約占全球55%,其中有90%以上是肝細胞癌(HCC)[2]。原發性肝癌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如何減輕原發性肝癌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已是當今原發性肝癌的熱點問題。本文主要對中西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現狀作一綜述,旨在為臨床治療。
1中藥結合西醫學的治療現狀
1.1中藥聯合手術治療 吳良村教授研究表明,對可行手術的原發性肝癌早期患者術后予補氣養血、調理腸胃的中藥可幫助患者術后恢復、防止術后復發轉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3]。陳建杰教授認為,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損傷正氣,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調,致痰濕瘀毒阻于內,因此治療上應常以扶正祛邪、健脾化濕解毒為法[4]。雷華濤[5]研究表明,給予Ⅲ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聯合中藥可減少其術后不良癥狀、減輕肝臟免疫功能的損害。
1.2中藥聯合局部消融、介入治療 栓塞術后綜合征是指腫瘤介入栓塞術后,因組織缺血壞死引起的惡心、嘔吐、局部疼痛、發熱、反射性腸淤脹或麻痹性腸梗阻、食欲下降等癥狀。中藥聯合經肝動脈栓塞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復發率、改善術后多種不良反應,提高生存質量,同時能夠減少術后對肝臟免疫功能的影響[6,7]。有研究表明,中藥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在防止術后復發、提高生存質量及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效果顯著[8-10]。原發性肝癌消融術后容易發生急性消化道出血,李丹青等研究表明[11],術后使用圣愈湯加減能夠有效減少消化道出血,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VEGF蛋白的表達。
1.3中藥聯合放療 中藥聯合放療是通過改善原發性肝癌患者肝臟微循環狀態,從而提高病灶穩定率、改善中醫證候、降低甲胎蛋白水平。中藥聯合放療在改善放療后的胃腸道反應方面[12,13]及提高原發性肝癌放療敏感性也有顯著效果。有研究表明[14],運用放療與中醫藥中“君-佐”相配伍的理論配合使用對HepG2干預后,可顯著降低HepG2細胞克隆形成,提高腫瘤細胞凋亡率,同時可有效提高細胞放療的增敏效果。另有研究表明,原發性肝癌放射治療后進行中藥湯劑治療,可有效調節放療后出現的肝脾不和、食欲減退,增加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繼發感染率[15]。 1.4中藥聯合全身系統治療 李清波等[16]研究結果顯示,抗癌保肝湯聯合化療治療原發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的臨床緩解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此外還可提高患者白細胞、谷丙轉氨酶及甲胎蛋白水平,減少化療毒副反應、提高臨床療效。曹治云[17]等研究表明,中藥“解毒消癥飲”能夠增強氟尿嘧啶體內外的抗腫瘤作用。林麗珠教授[18]對原發性肝癌患者使用靶向藥物引起的皮疹有其自身獨特的認識和見解,通過對皮疹的輕重程度、病邪深淺結合,并參考溫病的衛氣營血理論得出皮疹多以肺胃熱盛、血熱風燥為主;因此使用荊防四物湯加減并配合其自擬皮膚外洗方治療皮疹有著顯著臨床效果。中醫藥聯合靶向藥物治療,不僅能夠減輕靶向藥物引起的皮疹等不良反應,同時能減低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19,20]??共《局委熞彩侨硐到y治療中的重要環節,賈云飛等[21]研究表明,中醫藥聯合抗病毒治療原發性肝癌,其5年內肝癌發生率發生率為26.6%,可減少代償期患者的肝癌發生。
2其他中醫治療方法結合西醫學治療現狀
2.1耳穴結合西醫學治療 耳與臟腑、經絡的關系十分密切,早在《陰陽十一脈灸經》中便有了耳脈的記載,在《內經》《難經》中也記載了耳與五臟之間生理功能上的聯系,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通過對耳穴的刺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有研究表明[22,23],耳穴壓豆能夠改善患者介入術后疼痛、惡心、嘔吐,并且可以改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睡眠質量。耳穴不僅能夠改善圍手術期患者的焦慮及改善術后疼痛情況,而且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24]。
2.2穴位貼敷結合西醫學治療 穴位貼敷是用中藥在相應的穴位上進行敷貼,以達到益氣養血、舒筋通絡或者化瘀止痛等目的的一系列外治方法。因此中藥穴位貼敷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相關臨床研究表明[25,26],穴位貼敷可以改善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術后引起的腹痛,并且對于術后患者的康復有著一定意義。另有研究表明[27,28],穴位貼敷還能夠增強原發性肝癌腹水患者自身免疫力。吳金苗等[29]通過對原發性肝癌小鼠的研究表明,穴位貼敷能夠除了能改善原發性肝癌所致的不良反應外,而且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2.3膏藥外敷結合西醫學治療 膏藥外敷是通過對疾病所在部位和病程發展特點的分析,辨證論治后將相應的中藥方劑制成膏方施用于患處,從而使得藥力直達病所,以達到直接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法。中藥膏藥外敷在改善原發性肝癌癌性疼痛方面有著顯著優勢,也在改善中晚期患者生存質量、控制腫瘤生長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而其機制可能與調節機體免疫平衡相關[30,31]。同時有相關研究表明,中藥外敷不僅能夠對原發性肝癌所致的疼痛有所減輕,在治療原發性肝癌相關并發癥方面也有顯著療效,如:朱磊等[32]研究表明中藥外敷對于原發性肝癌腹脹的緩解有著明顯效果;陳紅[33]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中藥外敷聯合低劑量阿司匹林能夠有效治療原發性肝癌所致下肢靜脈血栓,能夠改善血流變相關指標。
2.4針灸結合西醫學治療 針灸是以經絡、腧穴、氣血理論為基礎核心,在此基礎上,結合人體經絡、五臟六腑和八綱辨證之法,通過針刺治療于外、配合調整于內的方法,防止和治療疾病。原發性肝癌介入術后使用針灸輔助,能夠有效提高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以及臨床療效,改善原發性肝癌介入術后呃逆等不良癥狀[34-36]。癌性疼痛對于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患者來說是影響其生存質量的重要原因,早在兩千多年前使用針灸止痛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王北斗研究表明[37],針灸聯合止痛藥物治療癌性疼痛的的總有效率高于單純止痛藥物治療。針灸除了減輕原發性肝癌患者疼痛方面外,同時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反應。俞云教授運用俞云切脈針灸療法,加之中西醫治療(包括血管介入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療和局部消融治療等抗癌治療和中醫藥辨病辨證治療)原發性肝癌,可顯著提高其生存率、延長生存期、改善臨床證候積分、穩定瘤體、改善患者體力狀況、提高卡氏評分(KPS)[38,39]。
2.5推拿結合西醫學治療 推拿以經絡、腧穴、氣血理論為基礎核心,在此基礎上,結合人體經絡、五臟六腑和八綱辨證之法治療疾病。有研究表明,推拿可以幫助提高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術后恢復效率[40]。葉雨文等[41]認為原發性肝癌由脾胃升降失司,脾氣不足,胃氣衰敗,臟腑虛損而發食欲不振,臨床多合并痰濕、血瘀、食積等實性病理表現;治療上,基于平秘臟腑理論,在辨證的基礎上進行推拿治療可以改善腫瘤所致的厭食等臨床不良癥狀。
2.6穴位注射結合西醫學治療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用藥物注入相關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治療方法不同于傳統的針灸,其建立在傳統的經絡、腧穴理論的基礎上,應用了現代藥物提純技術。臨床研究表明,介入術后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在緩解腹脹、加快排氣等方面有著良好療效[42]。沈麗賢等[43]運用穴位注射丹參注射液聯合嗎啡緩釋片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8.9%,VAS評分高于單獨使用嗎啡緩釋片組,說明穴位注射結合西醫治療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癌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3總結
在原發性肝癌診治過程中,中醫更加強調辨證施治,對于原發性肝癌的預防、生長控制、轉移與復發控制等各個方面有其獨特優勢;而現代醫學講究規范化治療,從基礎理論出發,通過對原發性肝癌的生物學特性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有計劃地應用現有的現代醫學治療手段進行診治。目前,對于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應在現代醫學的規范化治療前提下,實現中醫以人為本的個體化治療。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已成為提高原發性肝癌總體療效的一種新趨勢,也是原發性肝癌治療的新思路、新方向。
參考文獻:
[1]Chen WQ,Zheng RS,Peter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6,66(2):115-132. [2]LlovetJM,VillanuevaA,LachenmayerA,etal.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genomic era[J].Nat Rev Clin Oncol,2015,12(8):436.
[3]王文成,王彬彬.吳良村教授治療原發性肝癌七法述要[J].新中醫,2015,47(3):10-11.
[4]倪賽賽,戴黎,丁嘉怡,等.陳建杰教授運用二術清解方治療原發性肝癌術后醫案舉隅[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8,28(4):242-243.
[5]雷華濤.手術配合中藥治療原發性肝癌Ⅲ期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1):50-51.
[6]李海鳳,周偉生,嚴英.鴉膽子油經肝動脈栓塞聯合中醫辨證治療晚期肝癌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9(5):527-529,532.
[7]王前程,陳煒,陳大慶,等.動脈灌注蟾酥、丹參、苦參堿聯合TACE對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7):632-634.
[8]蔣著椿.中藥聯合射頻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研究Meta分析[D].廣西中醫藥大學,2017.
[9]張欣婷.大柴胡湯合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肝癌栓塞后綜合征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5):89-91.
[10]余新蓮.四君子湯聯合西藥治療原發性肝癌導管動脈內化療栓塞術后綜合征(脾虛氣滯)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6,30(12):64-66.
[11]李丹青,賀凡.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肝癌射頻消融術后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對VEGF蛋白表達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7,38(15):2397-2399.
[12]石相如,章凱敏,徐曉婭.益氣活血中藥對肝癌放療后肝臟微循環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8,13(5):1123-1126.
[13]高映浩.扶正消積化瘀丸聯合射波刀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觀察[D].廣西中醫藥大學,2018.
[14]安鵬,李星瑤,蔡子墨,等.放療與中藥“君-佐”相伍的理論運用于肝癌細胞放療增敏效果分析[J].陜西中醫,2017,38(11):1610-1612.
[15]吳鶴,呂素珍,應曉珍,等.中藥輔助對肝癌放療患者機體免疫力恢復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8):1997-1999.
[16]李清波,張海兵,陳永朝.抗癌保肝湯聯合化療對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8):2027-2030.
[17]曹治云,鄭良樸,林薇,等.解毒消癥飲增強5-FU抗肝癌作用的體內外研究[J].康復學報,2019,29(1):39-46.
[18]余玲,林麗珠.林麗珠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肝癌分子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經驗總結[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1):133-134.
[19]馬耀凱,方世明,陳舲,等.健脾解毒方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臨床療效[J].河北中醫,2018,40(11):1682-1686.
[20]黃如意.自擬疏肝軟堅湯聯合阿帕替尼治療中晚期肝癌療效探討[J].中外醫療,2018,37(34):172-174.
[21]賈云飛,楊晉翔,王憲波,等.中醫藥聯合抗病毒治療對乙型肝炎相關性肝硬變患者肝癌發生情況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7,32(10):1814-1820.
[22]戴海萍,葉然,黃蘇閩,等.耳穴埋籽干預肝癌介入術后疼痛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2):81-83.
[23]王芳,張耀云.耳穴壓豆在肝癌TACE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3):140-141.
[24]徐蕾,包劍鋒,俞海燕,等.耳穴壓豆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疼痛及焦慮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33):98-101.
[25]盧永華.穴位貼敷治療肝癌介入治療引起的嘔吐腹痛98例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0):76.
[26]劉寶咸,來亞群,劉永剛.穴位貼敷對原發性肝癌TACE術后恢復的影響[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5):53-56.
[27]董甜甜,龐亞錚,李金玲,等.原發性肝癌術后腹水案[J].四川中醫,2017,35(7):170-171.
[28]嚴越臺,沈丹,阮嬰丹,等.艾灸關元、氣海穴對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7):1227-1229.
[29]吳金苗,周艷麗.“治癌靈”穴位貼敷聯合針刺對H22肝癌小鼠Nm23-H1表達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7,37(6):1008-1010.
[30]李丹青,孫玲玲,林潔衡.局部外敷五味雙柏散對原發性肝癌癌性疼痛的緩解作用及對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4(2):177-180.
[31]唐萬和,王熙,余智勇,等.央芪膏外敷配合深部熱療對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質量、免疫功能及Survivin蛋白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8,33(2):194-199.
[32]朱磊.中藥外敷治療肝癌氣滯型腹脹30例[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6):183. [33]陳紅,王維,李枋霏,等.低劑量阿司匹林、紅藤聯合脈通散外敷治療肝癌下肢靜脈血栓的效果及可能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8):1825-1827.
[34]熊慧生,李倩.針灸輔助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原發性肝癌中醫證候、生活質量和細胞免疫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30):108-109,111.
[35]由麗娜,黃伍奎,魏童,等.針灸治療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難治性呃逆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2):166-167.
[36]劉文導,孟凡喆,梅世偉,常鋼.健脾補腎方聯合針灸對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后綜合征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新中醫,2014,46(10):172-175.
[37]王北斗.針灸聯合鹽酸曲馬多治療肝癌中度疼痛療效觀察[J].現代臨床醫學,2017,43(4):257-258.
[38]劉澤銀,周偉康,俞云,等.俞云切脈針灸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8,25(9):114-116.
[39]劉澤銀,張海波,羅英,等.俞云切脈針灸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5(1):66-69.
[40]Lin M L,Tsang Y M,Hwang S L.Efficacy of a stress manage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eiving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J].J Formos Med Assoc,1998,97(2):113-117.
[41]葉雨文,申屠嘉俊,詹強,等.基于平秘臟腑理論推拿辨治腫瘤相關性厭食初探[J].新中醫,2018,50(2):172-174.
[42]鄒國慶.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對肝癌TACE術后腹脹治療價值探討[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7):915-917.
[43]沈麗賢,王明波,張紅宇,等.穴位注射對肝癌癌痛患者鎮痛效果影響的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4,29(4):35-37.
收稿日期:2019-3-19;修回日期:2019-3-29
編輯/杜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6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