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多媒體技術優越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蔣婷婷 岳東輝 肖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031-01
  摘要:教育技術學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技術工作者的角色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龍頭的信息產業迅速發展,標志著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它不僅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進程,而且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以適應信息化要求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實質就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潛能,培養人的健全個性。
  關鍵詞:媒體技術 素質教育 優越性
   正如南國農先生所說,“我國電化教育發展是先有電化教育這個事,后有電化教育這個名,再有電化教育這個學”[1]。在由“事”到“名”,再到“學”的發展過程中,教育技術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教育技術學(電化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技術工作者的角色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技術工作者角色的變遷史與教育技術學的發展史密切相關。在如今時代,社會賦予教育技術學更多的歷史使命,教育技術工作者面臨新的角色。如何轉變角色,應對新時期的歷史使命成了當今教育技術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多媒體教學在開發學生智力中的優越性
  學校傳統的觀念認為,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是否深諳教學方法中的技巧藝術,是評判教師水平的唯一依據。“教育藝術”是教師們所醉心研究和向往的學問。但是,現代遠距離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產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教育思想,由現代遠距離教育物質文明特性,引發的工業化教育思想,將教師們向往和追求的“教育藝術”轉變成為“教育技術”。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逐漸被充滿色彩美、構圖美、立體美等聲形并茂的視聽教材所替代,人們所向往的“一切教育帶有樂趣”的教育愿望正在變成現實。由于數字特技技術、三維動畫技術、圖形設計技術等新型傳播技術的介入,現代遠距離多媒體教學中,“教育技術”日益由過去的隱性教育元素,轉變成現代的顯性教育元素。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媒體教育環境形成,加之智能化的個別輔導者出現,靈活多樣的多媒體教育模式使教學效果實現最優化成為可能。
  超媒體(計算機控制的交互性的多媒體技術),極大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并且能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教師利用這種能力,可產生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媒體學習環境。在未來的課堂上,學生如果想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可由學生自己來控制獲取包括視頻、音頻、靜止圖片、圖像和文本、文件在內的各國風土人情的詳細資料,整個過程都是交互式的。此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感覺。應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課堂里可能會出現專家系統來仿效不同課程中專家的教學過程,學生也能從中仿效各科專家的教學過程??梢韵胍?,這些程序能讓學生看到系統中被仿效的專家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些系統能讓學生有機會比較在特定領域中自己和專家解決問題策略的異同,從而修改自己的策略,使計算機成為真正的智能輔導者。在未來的課堂上,每個學生在每門課程學習中,都將擁有一個計算機的個別輔導者。
  二、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化學生記憶的功能
  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過程中,有許多不同類別的記憶材料。有的是圖像,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數字,有的也可能是聲音等等。心理學家實驗證明:學生對不同類別的材料的記憶容量是各不相同的。對于圖像的記憶明顯超過對于表明物品名稱的詞語如“蘋果”、“桌子”的記憶。造成學生對不同類別材料的記憶力差異是由記憶時的編碼方式與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短時記憶主要以聽覺編碼為主,長時記憶以視覺編碼為主。根據記憶的編碼方式不同而產生短時記憶和長久記憶的原理,我們在制作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時完全可以根據材料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以適應不同的記憶編碼方式的需要。
  學過英語和漢語的學生,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看到一個英語單詞是,常能正確地讀出其音而不知其意。而在看到一個漢字時,常能理解其意而不知其正確讀音。分析其原因,這是因為英文字母和漢字的不同性質,導致不同的記憶編碼方式造成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它是傾向于表意的文字。它的形與意聯系緊密,而音與形聯系不大。而英語是表意文字,存在著一套拼寫與發音相對應的規則。它的形與音聯系緊密,而意形關系不大,考慮到這一特點,在制作學習英語和漢語多媒體課件時就應該避免千篇一律現象,采取區別對待方法。在制作英語課件時,應把學生的觀察視點放在其形與意的聯系上。
   同樣,材料的不同表現形式,對學生的記憶也有著深刻影響。實驗證明,同是一種材料采用不同表現形式對學生的視覺感受力與注意力的影響是不同的。美國的教育家在實踐中發現,用電視媒體向學生傳遞文字信息時,文字置于屏幕上方1/3處最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發現,如果在文字下方配以有聲音的運動的視覺形象,學生易被聲畫形象所吸引,對文字的注意力易被干擾。這雖然是用電視作為研究對象得出的結果,由于計算機屏幕與電視屏幕有著類似的性質,因此,這種實驗結論同樣適用于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啟示我們,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一定要把傳授的重要文字內容,盡可能放在屏幕上方1/3處,同時應避免使用過于復雜搶眼的圖像,畫面應突出文字,這樣才能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大小不同的視覺材料,顯然大的更易引起注意。根據這一原則,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中,凡需要通過圖文來傳遞教學信息,制作出來的都不宜過小。小的圖文信息不僅不會引起學生注意,相反還會引起學生的視角疲勞。
  有關記憶材料的不同類別、記憶材料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人對某一色彩的感受力和其背景顏色密切相關的這些原理,是我們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必須考慮和注意的。只有按照這些科學的記憶原則,制作多媒體課件,才能為開發學生的潛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莊為其.南國農與蕭樹滋――我國電教開拓者與奠基人[M]. 蘭州:電化教育研究雜志社, 2000:21,82.
  [2]劉仲林. 跨學科學導論[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65-67.
  [3]吳在揚. 中國電化教育簡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2.
  [5][6][7][9] 南國農,李運林. 電化教育學(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9-20.
  [8]尹俊華,莊榕霞,戴正南. 教育技術學導論(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360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