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健:具有傳奇“色彩”的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鐘 秀
10月8日清晨,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家中睡覺的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瘜W及物理學兩系的華裔教授錢永健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他從電話中獲知,自己和日本有機化學家下村修以及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因在發現和研究熒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錢永健由此成為繼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之后第七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錢永健祖籍浙江,1952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在新澤西州長大,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錢永健出生于“科學家之家”,他的堂叔是中國著名的導彈專家錢學森。錢永健的父親是機械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工程系教授,哥哥錢永佑是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兄弟倆不僅分別獲得過美國大學生中競爭性最強的兩個獎學金:羅德斯獎和馬歇爾獎,而且還在上世紀90年代,雙雙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錢永健研究的是分子工程學,他這樣描述自己的職業選擇:“我注定了繼承家族的血統,從事這樣的工作?!?
受家庭熏陶,錢永健從小就熱愛化學。他兒時患有哮喘,只能經常待在家里,當兩個哥哥在戶外運動時,錢永健就在家里的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父母還專門為他買了一套化學實驗用具。
很快,錢永健就對這套安全的化學裝置感到了厭煩,在學校圖書館里,錢永健超前閱讀到大量化學書籍,并自己嘗試做“更有意思”的化學實驗。一次,他和兩個哥哥用火藥自制了一個手榴彈,手榴彈最后沒有爆炸成功,只是把家里的乒乓球臺的一部分炸壞了,弄得滿屋子是煙。
16歲時,錢永健憑借“金屬易受硫氰酸鹽腐蝕”的調查項目獲得了“西屋科學天才獎”一等獎,這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青少年科學類獎項,又稱“少年諾貝爾獎”。參賽者以高中生為主,獲獎者將被重點培養,并可得到豐厚的獎學金。這次獲獎對年少的錢永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
此后,錢永健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并獲得全美著名的馬歇爾獎學金。之后,錢永健前往劍橋大學深造,獲博士學位。
錢永健的最大貢獻是發明熒光染劑技術,用以追蹤觀察活體細胞內鈣離子信號的流動和變化,并在基因上改變令水母發光的分子,這一技術被稱為“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而他對于自己的功績卻這樣表示:“我只是將一本晦澀的小說變成了一部通俗的電影而已?!?
在憑借綠色熒光蛋白分享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3人中,錢永健做出的是“最后一步”。在這之前,另兩位科學家的出色工作為他的成功做好了鋪墊。
最初發現綠色熒光蛋白的是日本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1962年,下村修從生活在美國西海岸近海的一種水母體內分離出綠色熒光蛋白。1992年,研究人員成功復制出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美國生物學家沙爾菲據此指出,綠色熒光蛋白的發光特性在生物跟蹤方面有極高價值。
綠色熒光蛋白理論成熟后,錢永健利用生物學和化學技能,找到了讓綠色熒光蛋白發光更強烈、時間更持久的辦法,他改變了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氨基酸排序,造出了能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蛋白。錢永健兼職的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發表的新聞公報說,錢永健提供給世界的熒光蛋白有“櫻桃色、草莓色、橘子色、番茄色、橙子色、香蕉色和密瓜色”。
錢永健說:“我一直喜歡色彩。顏色能給人提供直覺的快樂,幫助你度過不可避免的情緒低落期。要是我是個色盲,我一定不會做這行。”
對自己獲獎,錢永健說,發現綠色熒光蛋白的不是自己,利用它做出重大生物學貢獻的也不是自己,“我只是個造工具的人”。
沙爾菲評價說,錢永健“真正將綠色熒光蛋白變成了一個有用的工具”。
瑞典科學院將綠色熒光蛋白的發現和改造與顯微鏡的發明相提并論:“綠色熒光蛋白過去10年間成為生物化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引路明燈……成為當代生物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生活中的錢永健是個簡樸、幽默、不拘小節的人,他不在乎衣著打扮,每天騎自行車上班,有時還用蹩腳的中文講笑話。
錢永健說,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從不在一個課題上搞太久”,他喜歡開拓新領域,為后來者打開一扇扇門。他說,今后不會再花太多時間在熒光蛋白上。他將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改善人類生存狀況,尤其是希望能為治療癌癥、中風和動脈硬化做出貢獻。
錢永健說,“我的父親就死于癌癥。他得的是胰腺癌,確診之后只活了6個月”。
“我一直想在臨床方面做一些與我事業相關的事?!卞X永健說,“如果可能的話,癌癥將是終極挑戰”。
作為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希望他的獲獎可以激勵中國年輕人,“當然,我希望各個國家的年輕人都能受到激勵,但我知道,中國人對此尤感驕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319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