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要求也在逐漸提高??茖W這一門學科教學的發展不僅有了相應的理論基礎,而且有了強大的物質保障。而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限制了學科的發展,新的社會環境要求我們不僅教給孩子們知識,也要求他們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對目前一些學校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簡單分析,進而談對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理解和提高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建構 有效性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痹谛W科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認識探究、體驗探究、學會探究,要實現這個過程,一方面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另一方面需要教師以科學教育理念為指引進行悉心地指導。要讓學生通過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獲得親身體驗,產生積極情感,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學習中學會合作與分享,養成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對社會的責任心。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有效實施,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學生課堂的組織紀律性
  傾聽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養成學生傾聽的習慣,強化學生傾聽的意識,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鄭重強調,聽和說是同等重要。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孩子,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那是傾聽的最高境界。在明確了要求之后,我常常和善而親切的提醒學生:“聽她把話說完好嗎?也許,他有他的道理呢。只有這樣日積月累,才能充分培養起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課堂的紀律是必須要的,那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的保證,是教師組織的體現。當課堂上有學生發言時,往往有學生不聽,在座位上竊竊私語,而讓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卻啞口無言或答非所問。在我們班級,確實有此種情況,此類孩子。課堂上,要讓他們一節課端正坐好,難度很大。但是,我們不能放棄這些孩子呀!對此,我們只能在調整紀律上多努力了。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特別喜歡聽到表揚聲,因此在組織教學中我首先肯定課堂紀律做得好的孩子,而在這時,你會發現,當老師表揚這個小朋友時,其他孩子的眼光就會齊刷刷地注視著被表揚的孩子,并也努力向他學習。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的紀律確實較以前有了進步,但作為老師我們想讓孩子們提起學習的興趣,還需要在好課上下功夫,課堂精彩有趣,才能真正吸引孩子的眼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知識的真諦。
  二、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科學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科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中,教師應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實驗過程,但不控制學生討論和實驗的結果;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通過示范邊想邊說以及演示幫助學生把新信息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和指導給學生線索和反饋,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教師把自己當做學習者,與學生一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增強有效的教學參與
  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科學的方式,也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以及內容。教師應當堅持鼓勵性教學原則,不斷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活動一旦出現“同學互勵、教學相長”的局面,便會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性。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組合作也不是走過場、搞形式。但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在探索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要求、提示和指導,探究方式由學生自己挑,喜歡怎樣就怎樣;一旦發現時間很多,就讓學生“充分”探索來拖延時間;一旦發現時間不夠,就匆匆走過場,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探索就已終止。進行小組合作時,也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整個教室就沸騰起來。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有些學習小組的學生搶著各說各的發現,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結果導致誰也不在傾聽;有些學習小組中,發表意見者往往只是一些優秀的學生,他們常常會為某個觀點爭得面紅耳赤,而其他學生則端端正正的坐著,一言不發,冷眼觀戰,還有的甚至做起與課堂無關的事。長此下去,必然課堂渙散,難有學習效果。
  四、運用有效提問策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提問是引發學生產生心智活動并作回答反應的信號刺激,是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有效的師生溝通手段,是教學成功的基礎之一。在注重科學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提問是對學生的考問,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檢驗。而現代教學的觀點認為,提問不僅是對學生的檢查和診斷,更應該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行為。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向學生提示重點、強化各教學活動間的邏輯關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首先要準確,即問題要用詞準確,語言清楚,要使用與學生語言能力相當的詞,切忌含糊不清,不合邏輯,給學生的思維設置不必要的障礙。如《:沉與浮》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學生通常無法理解問題的含義,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因素”這個詞的意思。其次,問題要具體,即問題的指向性應明確,不應模棱兩可,容納的概念太多。
  總之,科學探究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科學探究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過程目標是不斷變化的。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觀察、思考、實驗、討論、應用”等環節的學習和指導,以使學生在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科學帶給的樂趣,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22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