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響應面法優化軟棗獼猴桃組培增殖培養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優化軟棗獼猴桃的增殖培養基。方法:以軟棗獼猴桃初代培養的不定芽為外植體,利用響應面法對其增殖培養基進行優化。在單因素的試驗基礎上,根據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試驗設計原理,以6-BA、IAA、IBA為試驗因子,植株再生頻率為響應值,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試驗設計。結果表明:三因素對植株再生頻率的影響力大小為6-BA>IBA>IAA,最終得到的二元回歸方程顯示,一步成苗的培養基優化結果為MS+6-BA1.61mg/L+IAA0.55 mg/L+IBA0.33 mg/L。在此條件下,最佳再生頻率預測值為7.27,實際操作結果為7.23,說明該方程預測與實際試驗擬合度較好,該優化方案有實際意義和可行度。
  關鍵詞:響應面;優化;增殖系數;軟棗獼猴桃
  基金項目:吉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編號20140204030NY,編號20140101271JC; 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編號(2017496)
  中圖分類號: Q949.758.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02.024
   軟棗獼猴桃(Actinidia arguta)為多年生落葉藤本,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在吉林省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區各縣,是著名的經濟野果[1]。野生軟棗獼猴桃酸甜可口,富含營養成分,如黃酮及苷、氨基酸、有機酸、油脂及多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C、葉綠素、果膠、胡蘿卜素等[2,3],還可加工成果脯、果酒、果汁等產品,有良好的食用價值。其根、莖、葉均可入藥,可治療消化不良、腹瀉、嘔吐和風濕性關節痛,有抗衰防癌的功效[4],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軟棗獼猴桃的常見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但種子繁殖生長周期長,扦插和嫁接成活率低[5],組織培養是快速繁殖大量植株并保留其優良性狀的有效途徑。目前,關于軟棗獼猴桃的組培已有一些研究報道,在增殖階段的研究中[6-9],一般通過調整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及濃度,來篩選增殖系數更高的培養基,但增殖系數不夠理想。增殖培養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6-BA、IBA、NAA、IAA、KT等,但研究其中交互作用的文章未見報道。本次試驗用響應面的研究方法,選用6-BA、IAA、IBA三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初代培養產生的不定芽為試驗材料,探究最適宜軟棗獼猴桃增殖的培養基,以及三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之間的交互作用,以期獲得高于前人研究的增殖系數,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軟棗獼猴桃的快繁體系,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實踐基礎。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外植體為長白山野生軟棗獼猴桃帶芽莖段,于2017年5月采自吉林長白山地區,經消毒后接入誘導培養基:MS+6-BA1.0mg/L+IBA0.1mg/L中,培養30d后,選取長勢一致的不定芽為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1.2.1單因素試驗 為探究每種生長激素的不同濃度對外植體產生的影響,以MS為基本培養基,將6-BA、IBA、IAA分別設置5種濃度:6-BA(0.5mg/L,1.0mg/L,1.5mg/L,2.0mg/L,2.5mg/L);NAA(0.05mg/L,0.10mg/L,0.20mg/L,0.40mg/L,0.80mg/L);IAA(0.05mg/L,0.10mg/L,0.20mg/L,0.40mg/L,0.80mg/L)。將不定芽分別接種到培養基內,每個處理接10個不定芽,3次重復,30d后,統計增殖系數。增殖系數=培養30天后不定芽總數/接種的不定芽數。
  1.2.2 響應面優化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應用響應面分析法,根據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試驗設計原理,以6-BA、IAA、IBA為試驗因子,增殖系數為響應值,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優化試驗,見表1,每個水平處理10個組培苗,培養周期為30d。
  1.3 培養條件
   基礎培養基為MS培養基,蔗糖30g/L,瓊脂粉8g/L,pH值為5.8~6.0。培養環境為溫度(25±2)℃,光照強度2000lx,每天光照14h。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20.0和Design-Expert8.0.6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 6-BA濃度對增殖系數的影響 由表2可知,6-BA對不定芽增殖的效果較顯著,6-BA濃度為0.5、1.0mg/L時,產生的新芽葉片為嫩綠色,芽細弱矮小,長勢不佳。隨著濃度的升高,增殖系數隨之升高,6-BA濃度為2.0mg/L時,達到了最佳增殖系數4.07,新生芽多,莖較粗壯,與其他處理有顯著差異。但濃度超過2.5mg/L,增殖率下降,植株葉片邊緣發黃,芽較細弱,長勢不佳,可見6-BA濃度過高,對芽苗增殖分化有抑制作用。
  2.1.2 IAA濃度對增殖系數的影響 由表3可知,低濃度的IAA對不定芽幾乎無促進增殖的作用,新生芽極少,且莖段及葉片呈白綠色,長勢不佳。IAA濃度越高,不定芽增殖系數越高,當IBA濃度為0.40mg/L時,最佳增殖率為2.37,芽苗翠綠色,長勢健壯。
  2.1.3 IBA濃度對增殖系數的影響 由表4可知,低濃度的IBA對不定芽增殖的促進作用較弱,芽呈嫩綠色,較細弱,隨著IBA濃度的升高,增殖系數有所上升,新生芽漸多,且翠綠粗壯。IBA濃度為0.20mg/L、0.40mg/L時增殖系數無顯著差異,新生芽較多,芽長勢健康。IBA濃度為0.40mg/L時,增殖系數最佳,植株健壯,長勢良好。   2.2 軟棗獼猴桃增殖培養基的優化試驗結果
  2.2.1回歸方程分析  以6-BA(X1)、IAA(X2)、IBA(X3)為自因素,以植株再生頻率(Y)為響應值,設計了17組試驗,5個中心試驗,見表5。得到回歸方程為:Y=7.04+0.69X1+0.33X2+0.51X3+0.20X1X2+0.12X1X3-0.10X2X3-1.76X12-1.03X22-0.51X32。R2=0.9694,說明試驗值與預測值有較高的相關性,該回歸模型的P值<0.0001,有極顯著性。失擬項F值=0.0551>
  0.05,不顯著。說明該方程模型擬合度良好,試驗誤差小。表6中,X1、X3、X12、X22均呈極顯著影響(P<0.01),X2、X32呈顯著影響(P<0.05)。X1X2、X2X3、X1X3不顯著。說明三種單因素對植物的增殖系數有顯著影響,但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單因素對響應值的影響力大小為6-BA>IBA>IAA。
  2.2.2響應面分析 等高線的形狀可體現兩因素交互作用的大小,圓形表示交互作用小,橢圓形則相反[10]。響應面的坡度變化可體現因素對響應值的影響力,坡度平緩說明影響力小,坡度陡說明影響顯著[11]。由圖1~圖3可知,IAA與6-BA的曲面最陡,呈明顯凸面,6-BA與IBA的曲面偏陡,IBA與IAA的曲面相對平緩。由此可知,三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對響應值的影響力大小為X1X2>X1X3>X2X3。
  2.2.3 模擬方程的驗證試驗 通過二次回歸方程的分析可得出軟棗獼猴桃增殖培養基中,三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最佳濃度為:6-BA1.61mg/L,IAA0.55 mg/L,IBA為0.33mg/L,最佳增殖頻率預測值為7.27。對該模型進行三次驗證試驗,每次處理10個不定芽,得出的三次結果為:7.3,6.9,7.5,平均結果為7.23。與方程預測值接近,說明該方程預測與實際試驗擬合度較好,該優化方案有實際意義和可行度。
  3 討論
   增殖培養是組培試驗中至關重要的階段,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及濃度對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組培苗的長勢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12.13]。本次試驗以初代培養誘導出的不定芽為試驗材料,通過調整6-BA、IAA、IBA三種植物調節劑的濃度,篩選出了適宜軟棗獼猴桃增殖的培養基,最佳增殖系數為7.23。有研究用2mg/L的6-BA和0.2mg/L的IBA對軟棗獼猴桃進行增殖培養,得到的最佳增殖系數為5.0[14]。也有研究用到0.8mg/L的6-BA和0.3mg/L的NAA,得到最佳增殖系數為4.84[15]。還有研究篩選的最佳增殖培養基為MS+BA 1.5mg·L-1+IBA 0.1mg·L-1,增殖系數達4.5[16]。本次的試驗結果明顯高于上述研究,可能是因為所選的3種植物生長調節劑間相互作用對不定芽有更好的促進作用,其濃度經過Design-Expert8.0.6所得方程更為精確的計算,所以有了很好的增殖效果,高于部分前人的研究結果。
   在單因素的試驗過程中,發現低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不定芽促進作用不顯著,植株長勢細弱,可能因濃度未達到其生長分化的需求量。但6-BA濃度為2.5mg/L,IBA濃度為0.8mg/L時,增殖率都有所下降,且試管苗葉片發黃卷曲,莖段細弱,長勢不佳。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發現,當添加的6-BA和IBA的濃度逐漸高于2.0mg/L和0.2mg/L 時,叢生芽增殖系數呈下降趨勢[17]。說明高濃度的生長調節劑對試管苗的增殖分化促進效果減弱,抑制其增殖生長,在組培試驗中,要控制好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濃度,才可得到最佳的試驗效果。
   響應面法是一種綜合試驗設計和數學建模的優化方法,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各點進行試驗,回歸擬合全局范圍內因素與響應值間的函數關系,計算各因素最佳水平值[18]。相比于常用的正交設計,響應面法可分析幾種因素間的交互作用,以達到較全面地反映各因素水平的效果??稍谡麄€區域上因素的最佳組合和響應值的最優值,且實驗次數少,節省了試驗成本和時間。
  參考文獻
   [1]牛曉林.長白山軟棗獼猴桃組織培養和快繁技術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2.
   [2]孫寧寧.長白山野生軟棗獼猴桃的成分分析及保鮮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 2007.
   [3]張嵐芝,張先,周美英,等.3 種長白山野生獼猴桃營養及功能成分比較[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0,32(02):106-109,118.
   [4]王曉東,段全猛.軟棗獼猴桃的利用與栽培[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6(02):33-34.
   [5]鄭小華.軟棗獼猴桃莖、葉離體培養與植株再生的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08.
   [6]劉延吉,郝桂杰,姜巖巖,等.不同品種野生軟棗獼猴桃最佳組培方法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2(17):124-126.
   [7]鄧踐.軟棗獼猴桃“龍成2號”組培擴繁技術研究[J].遼寧林業科技,2017(02):38-40.
   [8]胡皓,張志東.軟棗獼猴桃“魁綠”品種組培微繁技術研究[J].吉林農業,2011(02):71-72.
   [9]屈德洪,吳景芝,吳興恩,等.野生軟棗獼猴桃種子萌發及離體快繁技術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7,46(06):56-60.
   [10]代文亮,程龍,陶文沂.響應面法在紫杉醇產生菌發酵前體優化中的應用[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7(11):66-72.
   [11]張黎明,李瑞超,郝利民,等.響應面優化瑪咖葉總黃酮提取工藝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14,30(04):233-239.
   [12]譚文澄,戴策剛.觀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13]張建華,張建鳳.幾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及硝酸鹽對唐菖蒲繼代苗芽增殖的影響[J].青海大學報,2012,30(05):20-22.
   [14]劉長江,劉國成,趙德英,孫曉榮.野生軟棗獼猴桃莖尖培養研究[J].中國樹,2009(02):32-34.
   [15]屈德洪,吳景芝,吳興恩,等.野生軟棗獼猴桃種子萌發及離體快繁技術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7,46(06):56-60.
   [16]盧華,林強.“桓優1號”軟棗獼猴桃離體快繁研究[J].遼寧林業科技,2016(02):27-29.
   [17]趙芮.軟棗獼猴桃離體快繁技術的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6.
   [18]李莉,張賽,何強,胡學斌.響應面法在試驗設計與優化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8):41-45.
   [19]趙強,余四九,王廷璞,等.響應面法優化禿瘡花中生物堿提取工藝及抑菌活性研究[J].草業學報,2012,21(04):206-214.
   [20]海洪,汪坤,金文英,王新雯.Box-Behnken響應面法優化超聲波提取蠶沙中葉綠素的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9,30(03):207-209+211.
   作者簡介:趙春莉,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觀賞植物資源引種馴化及繁殖技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20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