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成功課堂的教學準備及課堂設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成功課堂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起到的作用尤為重要。主要圍繞教學準備和課堂設計這兩大環節,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重點探討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和技巧,以期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助益。
  關鍵詞:成功課堂;教學準備;課堂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8.084
  1 引言
  一堂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5分鐘,但是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與臺下的精心準備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也與臺上的充分發揮息息相關。成功課堂離不開優秀的教師,他不僅僅是知識的權威、課堂的中心的和表演者,更重要的是把握“以學生為中心”,只有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把學生的需求納入教學環節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本文結合教育學及心理學理論,系統分析從課前準備到課堂設計的全過程,以期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所助益。
  2 充分的教學準備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其實就是在說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就一門課而言,教學準備應包括站上講臺前的一切工作。這其中涉及教學資料的準備、教案的設計以及諸多細節的考慮等。下面分別進行考察。
  2.1 教學資料
  教學資料是圍繞著課堂教學內容及目標而存儲的第一手資料,也就是所謂的備課資料。這是上好一門課至關重要的一環。備課資料主要有:(1)教材、配套的教輔以及專業書籍。舉例來說,現今高校最流行的現代漢語版本是黃伯榮、廖旭東版,在上語言學課程時,如語言學概論、應用語言學等,都需要應用到“現漢”的知識,但由于各家知識體系在構建上略有差異,難免會與學生已接觸的知識體系相矛盾,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困擾,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準備課堂教學資料時,一定要先以黃廖本為基礎,總結提煉出一套最合理的理論框架,再往里填充“肉”,這樣才能更貼近學生的需求。此外,專業書籍的使用也需要精心挑選,作為高校青年教師,對很多知識的認識和想法相對精深一些,但是畢竟接觸的學生都只是大學本科,所以即使有向學生灌輸前沿知識的想法,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切不可變成老師的“一言堂”。(2)案例,導入的資料以及醒目的示意圖等。舉例來說,在講“漢語史”中的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時曾提到先秦時期的“蝌蚪文”及秦代的“小篆”,如果單純講述這兩種不同的文字寫就的《尚書》,學生可能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因而可以在備課階段就先做好相應的資料積累,尤其可用醒目的圖片直接展示,這樣起到了視覺刺激的效果,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對于備課資料的準備,教師可專門為每門課設置一個資料庫,里面分為“視頻”“音頻”“示意圖”等,在編寫教案或者制作課件時,可以根據上課的情況進行修改和補充,以備不時之需。
  2.2 教案設計和課件制作
  一般來說,由于現在多媒體手段流行,教師上課多采取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所以教案往往是簡案。即便如此,也不可忽視這一環節,因為它可以明確教學思路,弄清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
  具體的方式可以先確定本節所要講述的幾個大問題,然后再確定如何導入本課要講的內容,最后確定重點難點。這些教案應與課件內容緊密相連,可采取不同的版式或標注的方式來進行區分。例如,重難點內容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專題的形式,直接列出“專題一.論元理論”等,這樣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用一整段的時間去專門解決一個重點問題。同時在多媒體的設計上,重點問題可以在前面添加“★”標示,或者把ppt的底板背景做成不同的樣式,這樣學生一看到這種背景,就能明確知道這是要講的重點,自然會聚精會神地注意聽。
  至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我們也有一些實際的經驗和認知:首先,應該明確多媒體課件與課堂講授的關系。筆者認為,多媒體相較傳統板書有一個特別大的優勢就是節省時間。傳統采取板書的形式,老師往往只抄了3,4個古文例句,5分鐘就過去了。而且,有的老師字跡潦草,很多古文字學生難以識別,只能像畫圖似的描下來。但是,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簡單準確地展示這些例子,學生也一目了然,這樣的教學效果更加理想。不過,多媒體的缺點也隨之而來,就是難以把握其使用的比例。很多時候整節課都是多媒體課件,黑板上只寫幾個簡單的字,一方面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往往印象不深刻;另一方面,有些具有邏輯性或者推導性的知識,還是用板書展示更為直觀。此外,ppt課件也不宜把所有的話都直接展示在一張ppt上,如果設置動畫,讓它們一條條的展現出來,層次性更強,而且能夠加深理解,不至于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除此以外,結合實際課堂經驗,我們還可以將細節做到完善,尤其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最開始站上課堂就一定要站穩講臺,所以一切可能遇到的細節問題都不容忽視。例如筆者在剛走上講臺時,對于教務多媒體的操作還不甚熟練,如果在上課時一旦出現了突發問題,那很有可能影響到上課的進度,教學效果就會打折扣。所以,為了做好充足的準備,一般可以提前1天去上課的教室,演練一遍多媒體,然后順便放一下ppt,看看視頻能否正常播放,圖片能否完整展示等,這樣走進課堂也比較有自信。還有就是要自己練習試講,尤其是最開始上課容易緊張,所以很多闡釋的內容,都需要在備課階段練習幾遍,看看是否連貫。此外,每次的課件也應做好備份,例如傳入郵箱、網盤等,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再就是儀容、服裝等,只有以一種整潔的形象,飽滿的狀態走入課堂,才能帶動學生,讓他們也以一種飽滿的狀態回應教師。
  3 良好的課堂設計
  一般來說,課堂的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導入、復習、課堂講授、練習、回顧等。雖然這幾個要素并不是必備的,但是作為完整的一堂課,這些都應該考慮。下面我們具體進行分析。   3.1 導入
  導入主要圍繞教學目標而設置,因而內容要與課堂講授相關,但又往往要新奇有趣,可以在上課伊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過一定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例如在講授語言學概論這門課時,由于該課程性質決定較為枯燥抽象,學生往往有抵觸情緒,這時可采取讓學生自行討論與課堂知識相關的較為有趣的內容,由此激發他的學習熱情。舉例來說,課本上提到“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句話本身很好記憶,但其實每個詞都值得推敲,也會衍生出眾多考點,此時教師可以將其拆解開,變換為小的思考題。既然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那教師可提問“你覺得你們家的小寵物是否有語言”,或者讓學生設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語言會怎么樣”,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降低學生的恐懼和抗拒心理,積極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一堂課的初始氣氛往往可以影響到整節課的教學效果。
  3.2 復習
  復習和導入二者有其一即可。一般來說,如果上節課的內容比較重要,而且與這節課有緊密聯系時,可以采用復習的方式,回顧重點,承上啟下。例如在講“漢語史”的第一節課時,可以帶領同學一起背“歷史朝代歌”。因為涉及到“史”的內容,這種對歷史朝代發展的知識應該是必備的,也是貫穿整門課學習的線索,因而在講第二節課時,可以讓學生一起背誦,或者采取單獨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加深記憶力。
  3.3 課堂講授
  首先,課堂講授最重要的就是重難點突出,避免平鋪直敘,所以可以采取別樣的手段進行強調。例如教師可以先拋出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感覺無從下手,或者較有難度的情況下,把重點問題帶出來,進行詳細的闡釋,一方面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對于自己無法解答的問題,學生往往更有興趣,更想知道如何解決。
  其次,要注意講課的方式,如果一節課都是采取老師在講,學生記筆記的方式,一堂課的氣氛總是有些枯燥,而且記到最后,學生很疲倦,老師往往也講得缺乏激情,所以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講課方式。古語云:“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說的就是注重新鮮性,往往可以另辟蹊徑。一般來說,可以將很多知識點先設置成小問題,這個問題往往比較簡單,學生稍加思索就能回答,這樣也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不拘形式,學生沒必要一定要舉手回答,隨時有想法就可以直接提出。舉例來說,在某次課堂提到古代老虎為何有“大蟲”之稱時,曾講過這樣一段小知識:“古人把動物泛指為蟲,例如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边@段知識學生多半覺得新鮮有趣,但有位學生突然舉手提問,“蛇”這樣的身上什么也不長的動物應該稱為什么“蟲”,這個問題看似與課堂知識無關,但是如果生硬地打斷他,或者隨便搪塞一句,這就有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個問題猛然一問也很難迅速找出恰切的答案。這時,教師應該先鼓勵學生這種積極思考勇于提問的精神,然后讓大家回去查閱資料,教師也應在課下做好充足的準備,在下一次上課時把這個問題集中討論。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保持這種好學的態度;另一方面,這樣的氛圍也直接帶動了其他學生,他們也能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
  3.4 練習
  練習的設置最忌諱的就是簡單重復,如果過于簡單的話,學生覺得沒意思,沒有成就感,如果太難的話,學生覺得像聽天書一般,這樣的問題雖然具有含金量,但學生如果連一成都接收不了的話,也完全起不到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在上課伊始,拋出一些與這節課相關的重點問題或者社會熱點,然后在下課前,讓學生自己利用上課的知識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下來,一方面鞏固了上課的知識;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學以致用。
  3.5 回顧和銜接
  一般來說,教師可在課前把一些重點內容或者綱領性內容列到黑板上,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有一種清晰的脈絡感;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課后復習。另外,兩課時的中間的休息環節也可以利用上,筆者一直采取一種銜接的方式,那就是播放有趣的小視頻或者一些文字方面的小謎語。因為,學生在上完一節課后往往會有倦怠的情緒,尤其是語言類的課程本身就較為枯燥,這會直接影響到下節課的上課效果。但是,通過播放小短片的方式,極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第二節上課大家都是一種較為興奮的狀態,所以這個傳統就被我們一直保留了下來,教學效果也較為理想。
  4 結語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事實上,教師除了上課的充分準備和盡情揮灑以外,如果能夠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讓學生可以親近你,沒有畏懼感,這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人格魅力會吸引學生更注重教師的課程教學,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人格修養,以更飽滿的態度對待工作,以更熱情的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也是成功課堂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戴慶廈.中央民族學院民族語言專業的語言學教學[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2,(1).
  [2]姜艷艷.多模態教學模式在“語言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2014,(10).
  [3]李康.教學策略及其類型探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
  [4]申小龍.論高?!罢Z言學概論”課程的理論創新[J].遼寧師專學報,2004,(5).
  [5]祖小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7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