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共享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企業的競爭日益嚴峻。如何減少內耗,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著科技進步,云計算、大數據等逐漸滲透至企業財務管理,財務共享應運而生。本文對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作了簡要分析,并介紹了財務共享模式信息化、制度化、共享性特點,最后對發展財務共享模式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信息化;制度化
財務共享(Financial Shared)是互聯網時代逐漸興起的詞匯,是社會經濟發展與信息化、智能化結合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財務共享模式將會不斷創新。財務共享模式對財務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還能夠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理念陳舊
財務數據體量大,尤其是大型企業包含子公司、分公司較多,產生的財務數據更大,并且種類繁多,包含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主要關注的是收入、利潤等方面,忽略了數據之間的關聯以及數據背后的重要價值。有些企業認為實現會計電算化就是財務共享,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財務共享模式的深層價值,缺乏對數據的挖掘和研究,沒有真正發揮財務數據的更大價值。
(二)財務管理共享性差
不少企業的財務信息被分割至不同部門,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存在不暢通,缺乏充分、深入地交流,更不要提對財務數據的宏觀管理和分析。形成這樣的問題,主要在于各部門財務數據各有要求,口徑很難統一,難以將其整合;還有一些部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并不愿意共享內部數據。
?。ㄈ┴攧展芾砣斯こ杀靖?
大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聘請專業人士,能夠掌握相關財務制度,財務管理相對規范,但在財務管理專業人士的薪酬方面是企業不小的一筆開支。而小企業的財務人員,一些是家屬,年齡比較大,缺乏規范的財務訓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財務數據共享的推進存在阻礙。此外,一些小企業的財務仍使用人工記錄,不少是兼職人員,使得數據的口徑存在差異,延續性差,加上需要對兼職人員進行管理,人工成本隨之增加。
二、財務共享模式特點
財務共享依托于信息技術對財務業務進行處理。它使組織結構得以優化,管理流程更加規范,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優化企業的運營。財務共享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信息化
財務共享模式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基礎,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財務申報、處理、電子支付等獨立系統,由綜合系統進行整合。財務影像管理系統可以把原始的單據掃描、上傳至云空間,能夠更方便地查找和長期保存,存儲容量較大;處理系統可以將審批流程信息化,避免當事人各個部門審批、簽字,使得整個流程耗時更短,更加便捷;電子支付系統能夠使資金的劃轉效率提高,讓現金流動起來。此外,綜合系統能夠將上述的獨立子系統管理起來,讓數據真正實現共享,能夠與其他系統對接。在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不斷發展下,財務共享模式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ǘ┲贫然?
財務共享模式仍然遵循財務制度準則,管理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財務數據涉及企業的收入、支出、成本、費用等方方面面,包含的項目林林總總,精細的財務管理制度是財務數據的準繩。推行統一的會計核算系統,有利于數據的規范和統計,能夠促進財務管理職能從傳統的簡單的處理交易轉變成為提供決策的基礎,實現財務數據更大價值。財務共享模式對財務管理的不同環節、對象都進行了細分,對預算、核算、審計等都制定了內部財務制度,權責分明,為企業財務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
(三)共享性
財務共享模式還是以業務流程作為主要框架,但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各個部門各自為政不同,它消除了信息孤島,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可能性。財務共享模式將財務作為核心,涵蓋企業主要財務業務,并與人事部門、信息管理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使財務數據在不同時間、不同部門之間的傳遞、處理、更新、交互更加快捷,減少信息傳遞中的耗損,增強信息的匹配程度,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進一步優化財務數據資源配置。
三、發展財務共享模式的建議
?。ㄒ唬┺D變觀念,與時俱進
傳統的財務觀念主要關注于財務報表等基礎數據,在大數據時代,不僅僅強調數據的真實、客觀,更要挖掘數據背后的含義及其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決策影響。財務共享模式實現從信息收集、賬目記錄、報告輸出、數據分析等環節自動生成,能夠一定程度上規避手工記錄、處理的風險,使日常、重復財務數據的記錄和管理更加規范、快捷,從而實現大數據時代的財務共享目標,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優化財務管理人員結構,提升綜合素質
當實現財務共享之后,大部分財務人員將從原來的重復業務中解脫出來,隨著財務制度的日益精細,也對財務人員信息化操作能力、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傳統的記錄數據、制作財務報表,提升為高層次的財務數據分析和企業決策。財務人員不僅需要有會計實務經驗,還需要懂得系統操作,了解戰略規劃、數據分析等更加全面的知識。要逐步優化財務人員的年齡結構,加強相關技能和知識的更新培訓,幫助財務管理人員為企業管理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完善考評體系
一旦實現財務共享模式,對信息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財務數據涉及許多商業機密信息,共享過程中出現泄漏、遺失,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風險管理方面需要有效地識別風險、分析風險,進而指定出應對風險的管理方案,防患于未然。此外,財務共享模式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容忽視,如果沒有合適的考評機制,財務共享模式的效果究竟如何,能否給企業提高效率、創造價值都無法衡量。因此,完善財務共享模式的考評體系,能夠了解財務共享成效,也能夠促進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共享模式的應用與創新。
參考文獻:
[1]王紅蘭、張其鎮.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大數據審計探究[J].審計與理財,2017(7):15-17.
[2]賈晶麗.財務共享服務在中國的應用探究[J].統計與管理,2017(12):133-134.
[3]白雅茹,王麗芬,楊武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與應用的相關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17(6):146-147.
[4]李建紅.企業財務共享模式研究[J].會計師,2015(2):52-53.
[5]陳可.財務管理革命:財務共享模式研究及應用[D].廈門大學,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69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