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農產品營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實現了對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的合理配置與優化,有效地改變了傳統模式的產品配置與發展方式。論文立足于傳統農產品加工專業教學模式的弊端,就如何實現“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展開研究,旨在改變過去傳統農產品加工專業教學模式,創新和推動農產品信息化的應用和普及。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suppor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realizes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ales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ffectively changes the product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Based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iming at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specialty, innovating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formatization.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加工;產學研;協同創新
  【Keywords】 "internet+";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F32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4-0123-02
  1 引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發展模式的不斷轉型和升級,在智能、環保與協同等相關理念的推動下,我國農產品專業產學研模式日益朝著規模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加工專業的產學研模式更是呈現出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特點,將互聯網的思維導入農產品的加工專業產學研創新中,為后期農產品市場資源的科學配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 傳統農產品加工專業教學模式弊端
  2.1 導向不明確,市場信息不對稱
  傳統的教學模式市場導向性并不明確,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不能很好地將市場目標和農產品的營銷政策相整合,忽略了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品的市場規律和一些市場營銷的因素影響?;ヂ摼W背景下,隨著農產品市場供求的不斷變化,市場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吸引顧客。但因為當前教學與市場需求銜接不對稱,導致市場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人才短缺,不利于農產品加工市場的發展[1]。
  2.2 教學思維僵化,教學效果不明顯
  現代的市場競爭是時間與效率的競爭。傳統觀念認為,任何行業的發展和持續贏利能力受市場開發和生產效率的約束。在知識經濟時代,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狀況和持續盈利能力主要受市場需求變化和信息更新速度的制約,即確認顧客的需求、市場的機遇,并把它們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組合的時間和速度。傳統的農產品加工專業教學中,往往都是引導學生先開發概念產品,然后制造樣品,再試制產品,最后才是產品營銷,這種從計劃、生產到投入市場盈利模式時間長、效果差,容易失去市場競爭的主動性,因此,滿足市場需求的時間長、速度慢。
  3 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路徑
  3.1 制定產學研教學計劃,建立完善教學體系
  學校要成立農產品加工專業的研究工作室,讓學生立足實踐開展產學研的學習。學??梢越梃b同類別院校的做法,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教學計劃,重新修正傳統的教學模式,設立并籌建農產品加工實驗室,并完善相應的配套,滿足專業研究發展需求[2]。
  3.2 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傳統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只是注重理論專業知識傳授,而忽視實踐的教育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培養模式。在培養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有面臨市場競爭的意識和勇氣,讓他們積極深入企業的發展中,根據實際的問題而不斷思考和實踐,樹立起農業科技人才的擔當責任,成為技術型和專家型的農業技術人才。
  3.3 與時代需求結合,推廣新型產業鏈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農產品加工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抱著產學研一體化的思路,通過多種有效的途徑來深化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創新模式的探索。教師要將當前農產品的生產、學習、加工與研發等與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信息的創新性、廣泛性和先進性,來給學生植入新型的農產品產業發展理念,為今后我國農業領域實現全流程產業鏈培養有用的專業人才。
  3.4 溝通與企業的渠道,建立產學研關系
  學校在進行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的教學探索中,要積極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在企業的設備安裝以及產品安裝等過程中形成合作,建立學校農產品加工專業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的研究成果能夠利用到生產一線,解決農產品加工專業實踐困難的問題。
  4 結語
  在農產品加工專業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與當下互聯網發展背景相結合,從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出發,對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進行深入的探索。從多方面提高學生對農產品營銷的認識,增強產業研一體化的重視,充分依托當前農業發展信息化的特點,打造農產品加工專業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促進這些學生在今后農業領域工作中能夠引領農產品市場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淑波.基于“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18,49(18):22-23.
  【2】呂洪碩,王淑芹,李玉紅.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4):62-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572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