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102例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病理學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病理學特征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 選取102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總結患者的臨床病情、分型、臨床表現、主要病理等相關情況。結果 102例患者中:出發型患者56例, 慢性復發型42例, 其他4例。患者的病情主要以輕度和中度為主, 輕度患者52例, 中度患者33例, 其中廣泛結腸型E3患者45例, 占比為44.12%。主要臨床表現:存在黏液膿血便患者81例, 存在腹瀉患者75例, 存在腹痛患者61例, 存在里急后重患者44例。主要病理表現:83例患者為黏膜急慢性炎癥, 22例患者存在潰瘍形成, 15例患者表現為腺瘤性息肉, 其中22例患者檢查出不典型增生, 占比為21.57%。結論 臨床強化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理學認識, 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潰瘍性結腸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關鍵詞】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病理特征;分析總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20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因炎癥性腸病為表現的一種病情, 現如今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還不完全明確。臨床有研究認為是因為遺傳因素、感染因素、腸黏膜屏障功能失調或免疫因素等導致患者發病, 也可能是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1]?;颊甙l病后臨床主要表現是存在有腹痛腹瀉情況或同時存在有黏液膿血便, 患者存在體質量減輕, 病情遷延不愈, 活動期或緩解期存在交替發生的狀況?,F如今臨床對于潰瘍性結腸炎進行診斷, 在臨床病理上還沒有金標準, 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病史和臨床病癥或者分析患者的病理、內鏡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 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腸炎進行診斷而確診。本文主要分析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病理學特征, 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颊咧?, 男54例, 女48例;年齡最大60歲, 最小44歲, 平均年齡(52.4±6.4)歲;病程最長5年, 最短0.4年, 平均病程(3.2±1.4)年。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2012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炎癥性腸病協作組中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 患者均有詳細的腸鏡和病理學資料, 且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標準。
  1. 2 診斷標準
  1. 2. 1 內鏡診斷標準 患者黏膜血管存在紋理模糊和紊亂, 或者存在有充血、水腫、接觸出血、膿性分泌物附著等狀況, 或常見黏膜粗糙, 表現為顆粒狀, 存在有糜爛或潰瘍狀況, 結腸袋存在變淺、變鈍等狀況。
  1. 2. 2 病理組織學診斷標準 ①活動期:黏膜表面存在糜爛及淺潰瘍, 固有膜內存在重度彌漫性急慢性炎癥細胞浸潤, 存在隱窩膿腫和眼窩周圍炎癥, 并且有隱窩結構改變。②緩解期:黏膜存在糜爛或潰瘍愈合, 固有膜內中性粒細胞浸潤減少或存在消失, 存在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并存在淋巴細胞濾泡形成, 或者存在眼窩結構改變或腺體增生[2-4]。
  1. 3 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總結患者的臨床病情、分型、臨床表現、主要病理等相關情況。
  2 結果
  102例患者中:出發型患者56例, 慢性復發型42例, 其他4例?;颊叩牟∏橹饕暂p度和中度為主, 輕度患者52例, 中度患者33例, 其中廣泛結腸型E3患者45例, 占比為44.12%。主要臨床表現:存在黏液膿血便患者81例, 存在腹瀉患者75例, 存在腹痛患者61例, 存在里急后重患者44例。主要病理表現:83例患者為黏膜急慢性炎癥, 22例患者存在潰瘍形成, 15例患者表現為腺瘤性息肉, 其中22例患者檢查出不典型增生, 占比為21.57%。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西方國家比較常見的病癥, 最近這些年我國的發病率也相對逐年提高, 總體來說, 雖然發病率低于西方國家, 但是病情仍然不容忽視。現如今有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因為遺傳易感性個體在環境、微生物以及腸道免疫等因素的作用之下而發病[5-7]。有研究認為, 個體在兒童時期如果生活在接觸微生物抗原較少的環境當中, 那么其免疫系統將無法得到鍛煉, 所以防御能力較差, 這就不能夠應對日后生活當中的新抗原, 所以無法產生高效的免疫應答和清除攻擊自身的抗原[8-11]。而微生物因素主要包括致病原和腸道共生菌, 免疫機制指的是腸黏膜屏障、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參與。促炎因子增多, 抗炎因子減少會導致腸道黏膜慢性炎癥發生, 有研究認為這是一個主要的因素。
  我國最近這幾年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流行病學研究在不斷的進展,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視程度。西方國家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年齡表現為雙峰狀分布, 而我國在年齡分布方面和西方國家存在差異。有研究認為, 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高峰年齡主要表現在40~49歲, 而且體現為單峰分布, 并提示這種病情可能和種族、飲食結構、基因、生活環境等存在關聯。本研究提示, 患者的發病年齡為(52.4±6.4)歲, 患者發病年齡相對較大, 為中老年群體, 并且與臨床相關研究的出入不大。從患者病情表現進行分析, 患者癥狀主要存在有腹痛腹瀉情況, 個別患者存在里急后重, 主要病理為黏膜急性慢性炎癥和潰瘍形成。提示, 臨床上應該強化對于存在這些表現的患者重視, 并強化對于這類患者的病理學研究, 這樣能夠為臨床的疾病治療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據。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同時應該做好護理干預工作, 必須嚴格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 了解患者的嘔吐情況和大小便的情況, 還要常規對患者的體溫進行監測, 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 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瀉、腹脹等癥狀, 及時發現患者的并發癥, 并進行及時處理[12, 13]。   綜上所述, 臨床強化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理學認識, 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潰瘍性結腸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初禎. 106例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病理學特征分析. 中國療養醫學, 2018, 27(7):752-755.
  [2] 董寧寧, 周艷華, 何振, 等. 急性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進展.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7, 16(24):2491-2494.
  [3] 孫中美, 胡立明, 毛堂友, 等. 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治療進展.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20(11):171-175.
  [4] 楊夢. 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單純西醫治療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14):94-95.
  [5] 劉亮, 李春濤, 牛應林, 等. 益生菌聯合康復新液在活動期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刊, 2017, 52(5):24-26.
  [6] 白天麗. 潰瘍性結腸炎102例臨床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4):1654.
  [7] 李兆勇, 徐培縣, 張淳. 潰瘍性結腸炎102例臨床分析.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08, 17(2):130-131.
  [8] 周穎. 118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6):273-274.
  [9] 陳西洲. 潰瘍性結腸炎106例臨床分析. 吉林醫學, 2011, 32(22):4587-4588.
  [10] 趙英培, 胡燕梅, 熊小青, 等.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特點及其與血小板的相關性.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4(3):282-285.
  [11] 馬貴陽. 潰瘍性結腸炎54例臨床表現及內鏡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32):169-170.
  [12] 別文華. 潰瘍性結腸炎289例臨床特征回顧性分析. 臨床誤診誤治, 2016, 29(9):98-101.
  [13] 項平, 周鋆, 方穎, 等. 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內鏡和病理分析.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09, 31(16):1542-1544.
  [收稿日期:2018-1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