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環形外固定架輔助骨搬運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的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環形外固定架輔助骨搬運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7例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骨搬運手術且額外給予環形外固定架進行輔助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手術一般情況,術后利用Paley評級法對患肢恢復狀況進行評價。結果:所有患者均正常接受隨訪,隨訪時間12~24個月,平均(17.56±5.67)個月;所有患者創面全部為Ⅰ期愈合。隨訪期間雖有3例患者出現針道Ⅰ級感染,但均及時給予對癥治療,感染均被有效控制并無復發現象。利用Paley分級對患者進行評級,優良率為88.89%。結論:環形外固定架輔助骨搬運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不僅手術效果顯著,而且術后并發癥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環形外固定架; 骨搬運術; 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 患肢恢復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1.0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1-0-03
   A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Long Bone Defect of Tibia with Annulus External Fixator Assisted Bone Transport/ZHANG Chaokai,LIU Qingbo.//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1):-12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 annular external fixator assisted bone trans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long bone defects of tibia.Method:Twenty-seve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traumatic tibial defec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bone-transport operation and additional annular external fixator was used for adjuvant therapy.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use of Paley’s rat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status of the affected limb.Result: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normally.The follow-up time ranged from 12 to 24 months,with an average of (17.56±5.67)months.All wounds were healed on the stage Ⅰ.Although there were 3 cases of needle-grade Ⅰ infec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symptomatic treatment was promptly given so that the infection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here was no recurrence.Patients were rated using the Paley classific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a good rate of 88.89%.Conclusion:The annular external fixator assisted bone trans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 bone defects of the patella is not only effective,but also has 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igh safety.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nnular external fixator; Bone transport; Traumatic tibial long segmental bone defect; Recovery of affected limb
   First-author’s address:Xiangyu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Xiangyun 672100,China
   近年來隨著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增加,使得臨床骨科中創傷性脛骨骨折患者的比例和數量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嚴重的脛骨骨折常伴隨出現軟組織及骨性缺損、開放性感染等并發癥,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均差強人意[1]。隨著臨床骨科手術的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以及相關輔助設備的發明與更新,環形外固定架輔助骨搬運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2]。為此本研究對2015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7例脛骨長段骨缺損患者實施此類手術,并就手術效果和展開觀察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7例脛骨長段骨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因意外事故造成脛骨骨折;(2)X線檢查顯示脛骨骨缺損長度超過
  5 cm;(3)具備臨床骨搬運術相關指征;(4)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拒絕接受手術或不具備手術指征患者;(2)無法隨訪或隨訪時間小于12個月者。所有患者中男19例,女8例;年齡17~66歲,平均(34.14±9.08)歲;交通事故意外13例,高處墜落9例,重物砸傷7例;平均脛骨缺損長度(7.71±2.07)cm;脛骨中端17例,脛骨中下段10例;平均送診時間(2.65±1.77)h。
  1.2 方法
   患者在急診入院后均給予相應的對癥基礎治療如清創、止血等,待確定手術方式和時間后即給予術前生命體征監護、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質紊亂、腸外營養支持、靜脈輸液、給藥抗生素和/或鎮痛解痙劑等。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后采取仰臥位并給予環形外固定架進行固定,根據患者健側的肢體長度調整相應支架后,將患肢脛骨遠近端的環上分別打入相應的克氏針以便外固定架的組裝;同時在擬行搬運骨骨體上打入相應克氏針,并將環形外固定架進行安裝以及對患肢的力線和脛骨骨折端的長度進行維持,然后在相應的脛骨遠端和近端取小切口,并對干骺端實施完整的環形剝離,同時在骨膜下進行相應截骨;若有單純皮損者應用VSD負壓吸引治療,若皮膚缺損且伴骨外露者則應用腓腸肌肌瓣治療。待創面新鮮后即可進行植皮將創面游離進行覆蓋。所有患者均在固定術后的1~2周內進行骨搬運,根據患者的個體實際情況,每天分3次總共實施大約1 mm的骨延長;并在術后的第2、4、6、8周分別進行X線攝片以觀察恢復情況,同時根據檢查結果所提示的骨痂最小直徑和截骨端直徑的比率對延長速度進行及時的調整,待兩斷端確保接觸后即進行加壓。期間如果3周后患者的斷端接觸面積仍然狹窄,或無明顯的骨痂形成和生長趨勢,則需要進行切開植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1)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手術情況,包括外固定架使用時間、骨搬運時間、骨性愈合程度和速度及隨訪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2)利用Paley分級方法對患者患肢術后的功能恢復進行評價,觀察指標共5項:①軟組織營養缺陷;
 ?、谥w疼痛;③患肢明顯運動功能障礙;④僵硬性踝關節馬蹄畸形;⑤明顯跛行。其中未出現任何一項者視為優,患肢活動正常;但出現①~⑤項中2項及以下者視為良;患肢活動正常,但出現①~⑤項中任意3項及以上者視為可;凡是患者活動受限者均視為差[3];其中術后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2 結果
  2.1 患者手術一般情況
   所有患者均正常接受隨訪,隨訪時間12~24個月,平均(17.56±5.67)個月。所有患者創面全部為Ⅰ期愈合。隨訪期間雖然有3例患者出現針道Ⅰ級感染,但均及時給予對癥治療,使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并無復發現象。外固定維持時間為(13.78±1.01)個月,骨性愈合時間為(10.33±0.75)個月,骨線延長長度為(7.12±1.23)cm,骨搬運時間為(1.56±0.23)個月。
  2.2 患者術后Paley分級情況
   利用Paley分級對患者進行評級,27例患者中,優14例(51.85%),良10例(37.04%),可3例(11.11%),差0例(0),優良率為88.89%(24/27)。
  3 討論
  3.1 實施環形外固定架輔助骨搬運術的適應證及可行性
   臨床上脛骨長段骨缺損大多是由于高能量損傷所引起,患者在骨折的同時往往還會伴有嚴重的肌肉、神經、血管等組織的損傷,因此單純骨折治療效果并不顯著,為此筆者提出了利用骨搬運術進行對癥治療。其中臨床對于脛骨長段骨缺損治療進行骨搬運術的適應證要求為:(1)骨缺損程度需超過5 cm;
  (2)骨形為長管狀,且能夠在遠近端進行支架固定操作;(3)未出現急性感染;(4)一側骨的骨體長度較長,可以進行運輸骨;
 ?。?)肢體端的組織具有完整性[4]。骨搬運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的可行性:(1)通過環形外固定架輔助能夠有效避開因骨缺損所致炎癥區域,而且固定架通過穿針組架的形式能夠有效防止感染的進一步擴散,同時還能在早期對缺損部位進行固定與加強[5];(2)通過外固定架可以有效避免對骨折部位軟組織的進一步損傷,而且術中無需對骨膜進行單獨剝離,從而保障了脛骨骨折端的供血,同時避免出現骨不連等并發癥[6-7];(3)利用骨搬運術不僅能夠確保移植骨的愈合,而且對于下肢運動均衡及創傷修復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脛骨出現慢性骨髓炎或患肢縮短等異常癥狀的出現[8-9]。
  3.2 骨搬運術的注意事項
   在實施骨搬運術時,需要注意:(1)截骨的選取位置應當位于骨骺端,原因是該處的血流供應較為充盈,而且成骨的面積和能力俱佳,因此不僅能夠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同時也能顯著改善和提高患者術后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2)截骨過程中,需要注意確保骨膜的完整度,因此在實際操作時,應當視患者的局部軟組織的具體情況進行[10]。本研究中之所以選擇在患者術后的1~2周內實施骨搬運術,首先經過上述時間能夠有效確保皮瓣以及受區皮膚的骨組織位置的正常血供循環已經建立和維持,不會實施骨搬運而對皮瓣血運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年齡>60歲、受傷時間持續過長、或成骨不全者都不適宜本方法。(3)對于骨搬運的速度,文獻[11]研究表明,臨床以每天1 mm的延長效果最為適宜,如果延長長度為0.5 mm則可能導致出現早期骨愈合,如果延長長度為2 mm則不利于成骨性活動的出現,只能在斷端產生纖維結締組織。因此本研究在患者術后的第2、4、6、8周均進行X線檢查,其目的就是為了實時調整骨搬運的速度,有效確保了手術療效。因此本研究中利用Paley分級對患者進行評級,結果顯示優良率為88.89%。    目前雖然骨搬運術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認可和青睞,但是其缺陷和不足也是需要正視;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術后疼痛以及針道感染[12]。目前臨床對于疼痛明顯患者多給予非甾體抗炎類藥物口服治療;為預防針道感染,可向針道內滴入酒精,2次/d,如果出現早期感染,則需要給予患者頭孢類抗生素藥物口服治療。本研究隨訪期間出現3例針道Ⅰ級感染的患者,但均及時給予對癥治療,使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且無復發現象。
   總而言之,臨床上對于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患者實施環形外固定架輔助骨搬運術治療,不僅能夠有效確?;颊叩氖中g效果,而且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術后的并發癥,提高患者術后的患肢功能恢復,因此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光林,蘇曉華.環形外固定架骨搬運治療脛骨創傷后大段骨缺損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16):74-76.
  [2]左畢,和麗琴.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脛骨遠端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云南醫藥,2017,38(5):469-470.
  [3]成亮,徐佳,柴益民,等.單邊外固定支架與環形外固定支架骨搬運治療下肢長干骨缺損的療效及并發癥比較[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5,17(10):863-867.
  [4]謝秉局,王偉良,周德彪.骨搬運技術治療下肢大段骨缺損[J].臨床骨科雜志,2017,20(1):85-88.
  [5]喬永軍,張曉瑞,楊文學.骨搬運技術在下肢創傷后感染性骨缺損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16,22(1):128-131.
  [6]王軍,魏華,張永飛,等.骨搬運技術治療脛骨骨缺損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2):164-167.
  [7]肖樵蘇,張先文,葉俊武,等.應用骨搬運術同期治療合并難治性軟組織缺損的脛骨大段骨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6,30(8):961-965.
  [8]張桂友,楊戈,林宇雨,等.基層醫院應用骨搬運技術在脛骨骨缺損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12-14.
  [9]龍超,劉炳勝,王瑋,等.環形外固定架骨搬運治療脛骨創傷后大段骨缺損[J].中國骨傷,2013,27(4):281-283.
  [10]阿吉木·克熱木,李國慶,艾合麥提·玉素甫.骨延長術和腓骨移植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的療效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5,28(11):1065-1067.
  [11]鄭立峰.骨延長術和腓骨移植術治療創傷性脛骨長段骨缺損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23):143-144.
  [12]韓震,梁國富,張聞生,等.Illizarov環形外固定架輔助下骨搬移術治療脛骨長段骨缺損的療效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09,26(3):422-4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992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