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的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 跟骨骨折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踝-后足評分、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踝-后足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00%低于對照組的2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 不僅能有效促進患者的骨折愈合, 縮短手術時間, 還能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風險,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改良微創小切口;復位鋼板內固定術;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患者會出現腫脹、淤斑、足跟部疼痛等癥狀[1], 對患者的行動有一定的影響, 多數患者是由于從高處跌落, 足部著地, 導致的跟骨骨折, 由于跟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該部位的血液循環較為豐富, 若是不及時的接受治療, 極易導致后期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等后遺癥,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大[2];對于該疾病首選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通過手術進行骨折部位復位, 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本次研究中, 著重探討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 女27例;年齡18~65歲, 平均年齡(40.66±9.6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 女24例;年齡18~66歲, 平均年齡(40.62±9.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無精神障礙、交流障礙, 可自主交流; ②伴隨疾病對實驗研究無影響;③研究人員與患者詳細講述本次研究, 患者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本次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與科室支持。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颊呷〗扰P位, 實施腰硬聯合麻醉, 完善術前準備, 在患者下肢放置氣囊止血帶, 切口應選擇患者外踝尖下方約5 mm的位置, 長度應為4~5 cm, 逐層切開, 銳性分離患者的外側與故淺面間隙, 暴露根骨關節, 使用撬拔技術進行骨折部位復位, 復位后使用克氏針將關節面下端進行固定, 隨后再將3.5 mm的克氏針打入根骨體后部位, 以恢復根骨長度, 復位完成后可將人工骨植入關節面塌陷處, 最后使用跟骨板將其固定好, 逐層縫合后, 使用無菌敷料對手術部位進行包扎[3-5]。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踝-后足評分、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使用踝-后足評分對患者的踝關節功能進行評估, 主要包括患者的疼痛感、足部功能、屈伸、內翻、步態等, 滿分為100分, 分數越高, 踝關節功能越好[6]。并發癥包括皮膚麻木、皮瓣壞死、腓腸神經損壞。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踝-后足評分及手術時間對比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踝-后足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跟骨骨折后若不及時的接受手術治療, 患者極易發生骨畸形愈合以及創傷性關節炎等疾病, 目前臨床上對于跟骨骨折, 主要是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但是對于手術的入路方式, 仍有較多爭議, 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是現如今新型的手術方式[7, 8], 對于患者而言, 接受該手術治療, 可以有效的糾正跟骨內翻, 是跟骨結節直接復位, 從而獲得理想的關節面復位效果, 且手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較低, 手術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采用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 不僅能有效促進患者的骨折愈合, 縮短手術時間, 還能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風險,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勇, 莊云強, 姜剛強, 等.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常規解剖鋼板與掀開跟骨外側骨瓣可吸收釘治療療效對比. 中華全科醫學, 2018, 16(3):375-379, 479.
  [2] 任棟慧. 手術前后高壓氧處理對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 2018, 25(3):188-190.
  [3] 白洪濤, 王碩磊, 謝昆, 等. 跗骨竇聯合跟腱旁縱行切口與外側L型切口行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療效比較. 中國臨床研究, 2018, 31(4):518-520.
  [4] 莫濟賢, 王洪偉, 高鋒, 等. 跗骨竇有限切口內固定術對SandersⅡ、Ⅲ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7, 32(4):426-428.
  [5] 林韓, 劉圣星, 喬永軍. Ilizarov技術配合撬撥復位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在治療跟骨骨折上的臨床療效比較.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7, 21(6):449-453.
  [6] 游軍, 陳子華, 陳文超. 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效果.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7):103-105, 108.
  [7] 黃晟, 沈鵬程, 徐浩, 等. 改良經跗骨竇微創小切口空心釘內固定與傳統外側L形切口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 21(35):5668-5672.
  [8] 劉志剛. 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觀察. 北方藥學, 2014(3):126-127.
  [收稿日期:2018-1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