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海北州主要農牧業氣象災害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各類災害性天氣事件發生越發頻繁,給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帶來的危害也更加嚴重。本文主要根據青海省海北州氣候實際,闡述了海北州主要農牧業氣象災害及其影響,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防治措施,以供氣象工作者及農牧業生產者參考。
  關鍵詞    農牧業生產;氣象災害;防治措施;青海海北
  中圖分類號    S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199-01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區,整體氣候特征為寒冷期長、溫涼期短、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干濕季分明、雨熱同季、多夜雨和大風。在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的大背景下,海北州干旱、大風、沙塵、冰雹、洪澇等各類氣象災害的出現越發頻繁[1-2],給該地區農牧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海北州主要農牧業氣象災害特征,并積極探索出了一些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減輕災害影響,推動海北州農牧業健康、持續發展。
  1    主要農牧業氣象災害
  1.1    干旱
  干旱是海北州主要的農牧業氣象災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現,但是春旱出現的概率最高,對農牧業造成的影響最為顯著。其中,春旱出現概率最大的為剛察,所占比例為54%;門源與海晏次之,所占比例為42%;出現幾率最小的是祁連,為38%。春季正值海北州農作物播種和牧草返青階段,農作物以及牧草正常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此時出現旱災,可能會抑制作物的正常出苗,還可能會致使牧草返青延遲,進而影響農牧業有序生產。
  1.2    風沙
  由于海北州地處青海湖北邊區域,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土地沙化現象比較嚴重;再加上降水稀少,土壤比較干燥,導致大風、沙塵頻發,給當地農牧業生產帶來極大的危害。春季,風沙天氣會促使海北州草原和農田的干旱災害加重,將大量沃土刮走,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對海北州作物和牧草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大風還會損壞設施大棚、牲畜棚圈,致使幼畜死傷,給農牧業生產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1.3    冰雹
  海北州受其地理區域位置的影響,冰雹天氣時有出現,年平均冰雹日數為12.2 d,并且往往伴隨著大風、雷雨等強對流天氣。海北州冰雹天氣一般出現在5—9月,尤以夏季(6—8月)最為集中。一旦發生冰雹天氣,輕則致使農作物產量下降,嚴重時甚至絕收,還會威脅牲畜的安全,給農牧業生產造成嚴重的損失。
  1.4    洪澇災害
  海北州的大雨以及暴雨天氣通常由強對流天氣導致,并經常引發洪澇災害,給農牧業生產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人員和牲畜傷亡,給農牧業經濟造成較大的損失。例如2017年7月20—21日,海北州祁連縣野牛溝鄉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天氣,局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引發了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使部分地區道路、橋梁、草場被沖毀,部分群眾的牲畜被洪水沖走。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次暴雨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837萬元,其中,沖毀橋梁涵洞45座,損毀道路135 km,沖毀網圍欄10 721 m,受災草場484.47 hm2,死亡牲畜467頭(只匹),沖毀帳篷13頂,受損房屋4間、畜用暖棚1幢、太陽能3套,受災群眾232戶789人。
  2    防治措施
  2.1    干旱災害
  首先,應該正確認識干旱災情、樹立節水意識、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從而有效改善土壤覆蓋層、增強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沙漠化現象,同時避免河床淤積、降低干旱造成的危害;其次,應該建立起人工增雨基地,加強對天氣的監測,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增雨作業,不斷增強人工增雨的催化效果,盡可能降低干旱對農牧業生產造成的危害[3]。
  2.2    風沙災害
  首先,應憑借地方資源優勢,科學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注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減輕風沙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危害;其次,應加強農田防風林帶建設,積極發展經濟林,最大限度地減輕大風、沙塵活動的強度,避免風沙蔓延,提升農牧業生產對大風、沙塵等災害性天氣的抵御能力;再次,建立健全風沙天氣監測和預警系統平臺,借助現代化探測方式,對沙塵天氣的產生、發展以及蔓延整個過程進行實時監測,第一時間發布風沙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使農牧民能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2.3    冰雹災害
  一是在冰雹多發區域加大牧草以及樹木的種植力度,增加森林覆蓋率,通過對地方地貌條件進行改善,阻礙冰雹云的形成;二是加強氣候監測,提升冰雹天氣預報準確率,積極進行人工減雹作業,降低冰雹對農牧業生產的危害,確保農牧業穩定生產[4]。
  2.4    洪澇災害
  首先,應建立健全抗洪搶險應急機制,及時發布大雨、暴雨預警信息,為防汛抗災應急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洪澇災害應急響應的工作效率;其次,可以實施暴雨預警網格化管理,逐步增強實時監測以及提升信息匯報的效率,切實達到實時、有控、有效的目的;再次,應強化防洪體系的建設,提升防洪標準,突出海北州境內主要流域以及重點城鎮防洪設施建設,完善水庫的加固除險工作,并結合其重要性、保護范圍和受災情況等資料,制定精細化針對性的防洪標準,強化生態保護,建立健全防洪工程,以便有效防御洪澇災害。
  3    參考文獻
  [1] 王旭.通遼市農牧業氣象災害及減災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2012(1):70-71.
  [2] 馬曉虹,宋理明,何彩青,等.青海省海北州氣象災害分布特征[J].青??萍?,2005(5):22-26.
  [3] 辛盛鵬.西藏農牧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J].中國畜牧業,2013(17):32-35.
  [4] 王春乙,張繼權,霍治國,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氣象學報,2015,73(1):1-19.
  作者簡介   晁慧(1990-),女,青海樂都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地面測報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3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