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物理概念是一種物理學思維方式,它能夠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在教學中應用導學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诖?,本文通過對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從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合作導學、課后梯度練習、提煉抽象概念等方面論述了導學案在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物理概念;自主學習
   一、 前言
  導學案主要是指以協商學習菜單、課堂目錄、活動單、助學稿、講學稿、學案等理論為主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材料。近年來,導學案教學法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通過精心設計學習流程和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思路,同時深度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快速實現物理概念教學的目標。
  二、 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作用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時,通過設置有趣、精煉、科學的導學案,圍繞導學案創設各種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導學案中的情境是培養學生自我感知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自我感受,不斷挖掘自身的內在潛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在應用導學案時,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概念學習,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興趣。
  (二) 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利用導學案開展概念教學最為主要的特點是可以利用任務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體而言,導學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欲望,而不是始終處于被動獲取知識的狀態。教師在教學時,將學生作為主體,引導學生不斷探究物理概念以及延伸的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找出問題,并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實現掌握知識、獲取知識的目標。
 ?。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物理概念是學生解決各種物理問題的基本前提,物理概念繁雜多變,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觀察到其形成因素。教師將導學案應用到概念教學之后,通過對各種物理概念進行拆分、組合、整理以及歸納,使物理概念更加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同時通過引導式探究,可以使學生準確把握物理概念的觀察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且在熟練掌握物理概念后,將其運用到物理習題解答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一) 在課前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導學案在課前自主學習中應用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將教材中比較簡單的知識點編入導學案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其中知識點的呈現方式應以問題探究模式出現,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然后設計一些簡單的習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例如:在某初中,教師在講解《溫度》這一章節的概念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利用導學案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首先,教師設計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溫度的概念以及單位;液體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體溫計的使用和構造特點。這些教學目標涵蓋了這一章節的所有概念,在學生有效預習的前提下,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點。其次,教師編寫了“預習案”,預習案的內容主要包括:其一,做一做。準備一杯涼水,一杯熱水,其中熱水的溫度要適當。將兩只手分別放入兩個杯中,15s之后,同時將雙手放入溫水中,感受兩只手在溫水中的感覺。并提出疑問:“你認為在生活中僅憑對溫度的感覺對事物進行感知可靠嗎”“在物理學中溫度是什么”。其二,小制作。將吸管插入灌滿食用油的小瓶中,并將這個小瓶分別放在冷水和熱水中,觀察吸管中液面的變化。與此同時,提出問題:“對溫度進行判斷時,需要用到什么測量工具”“溫度計怎樣使用,它的特點和工作原理是什么”“在測量時,溫度單位是什么,怎么讀?!睂W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更好地理解溫度概念,并能夠在實踐中,學會測定溫度的方法。
  (二) 在課堂合作導學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是傳授物理概念的關鍵環節,在此過程中,應用導學案需要從三方面設計:(1)概念引入方面設計。在進行物理概念教學時,引入環節非常重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科學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屬性,并對其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例如:在某初中,教師在講解《升華和凝華》這一章節時,導學案中的概念引入策略為:通過舊知識引入相關概念。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問:“在學習液化、汽化、凝固、熔化時,物質都是怎樣轉化的”。待學生們回答之后,教師繼續說:“水有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之間能夠相互轉化,那么水能不能從冰直接變成水蒸氣呢,簡單來講氣態與固態之間可不可以直接轉化呢”。這樣便將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引入課堂,使學生能夠發現其中的規律,激發其探索欲望。(2)概念形成方面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概念形成是最難理解的一個環節,教師在設計導學案過程中,可以通過整、分、合、補、測等五步進行。整主要是針對學生預習情況從整體上介紹本章節內容,指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并尋找切入點,從而進行概念引入。分主要是指將概念形成分為幾個階段,分別利用探究、解答物理概念習題、復習以及講評等方式提高學生認知物理概念的能力。合主要是指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小結,使“分”中的幾個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補主要是指教師為學生預留一段時間,雙方共同查缺補漏。測便是對本節課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同時也是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例如:教師在講解完《大氣壓強》后,可以讓學生將裝滿水的塑料瓶倒置,并在上面覆蓋一紙片,然后在瓶子上用針扎一個小孔。以此實驗現象檢測學生對大氣壓強概念的理解程度。
  (三)在課后梯度練習中的應用
  導學案在課后梯度練習中應用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1)達標測評設計。達標測評主要是針對學生課后學習而進行設計的,這是物理概念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其中的練習題是教師在編寫導學案過程中,挑選的有針對性、有代表性的題型,通常情況下,不會超過15道。在挑選練習題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水平,將習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直接應用概念的習題,全班學生都需要解答和練習的,同時也是教材和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直接要求。第二類是靈活應用概念的習題,這一類習題主要是對概念的辨析、應用范圍、物理意義等知識點進行考察,需要所有學生掌握。第三類主要是綜合應用概念的習題,這一類習題的設計目標是學生在全新型問題模式下,能否將所學的概念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主要是對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靈活運用知識以及理解知識的程度進行考察,并不面向所有學生。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更好的掌握概念,并全面梳理課堂知識。同時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2)資源閱讀設計。在設計這一環節過程中,教師需要挑選與所學物理概念知識相關的文章和報刊,并將這些文章和報刊發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下進行閱讀。在挑選過程中,需要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以初中生認知能力和規律為基本原則,挑選具有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材料。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資料,可以逐步提高自己采集信息和閱讀能力,體驗探究科學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興趣。
  (四) 在提煉抽象概念中的應用
  物理概念主要是描述物理現象的,而物理現象具有抽象性,相應的物理概念也具備一定的抽象性,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把握其中的關鍵知識點,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將導學案法應用到物理概念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其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例如:在某初中,教師在講解“加速度”這一物理概念時,將導學案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應用過程中,首先,教師將抽象的加速度概念轉變成幾個判斷題。如“加速度是對速度大小變化進行描述的物理量”“當速度比較大時,加速度有可能會非常小”“當啟動汽車時,加速度和速度都等于零”等。其次,教師設立幾個主題,讓學生圍繞幾個主題進行探究。主題包括加速度概念的構建、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之間的關系、根據汽車時間與速度的關系圖,畫出加速度的時間與速度關系圖。學生在圍繞這些主題進行探究時,可以將抽象的概念知識具體化,熟練掌握加速度概念,并明確加速度和速度之間的關系。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導學案法是一種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物理概念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經過上文分析可得,導學案的應用,可以全方位覆蓋物理概念教學,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以高度凝練概念的方法,為學生學習物理概念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毅.“翻轉課堂”與“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5):238.
  [2]張杰慕.“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3]孫維龍.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15(24):68.
  作者簡介:
   陳建銀,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2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