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家校關系的優等策略與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一線的德育工作中我始終堅信“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觀念,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創新合作機制的育人功能,努力創設良好的學校德育環境,并對家校合作實行科研課題化研究,拓展家校合作品牌的影響力。
一、通過家長教師論壇,讓理念共融
家長是學校的寶貴資源,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對教育有著不同的視角和看法,學校通過舉行家長教師論壇,分享成功教育的案例和經驗,讓家長影響家長、教師引導家長,共同提高家長、教師的素質,提高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的能量是巨大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定是學校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的結果。除了論壇的形式,家長沙龍、專題講座、創辦出版《家長教師聯合會會刊》等方式都可以傳播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使家校合作在理念上共融,在思想上和諧,在行動上一致。家長與學校深度探討社會轉型對教育的沖擊,家庭培養孩子的目標,以及當代父母的角色分工等議題,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并掌握切實有效的方法,真正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二、通過家校親子活動,讓了解加深
充分利用假日組織群體親子活動,讓家長、孩子、教師在課外得到更深、更近的了解與接觸,拓展教育內涵。親子活動作為一種校外活動課程,形式豐富多彩,活動內容積極健康??梢砸园嗉壔蛐〗M為單位,讓家委會負責人成為課程的直接操作者和實施者,設計活動方案,預設活動效果。在親子活動中,教師引導家長們注意自己的言語行為,關注學生的細微進步,學習引導學生從成功和愉快的經驗中發現自己潛能的技巧,不再隨便放過孩子們那些“不起眼”的成功和愉快的經驗,而是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贊揚。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親子關系的融合及促進也可以幫助家庭教育更好地進行。
三、通過家?!懊鎸γ妗保岅P系融洽
孩子、家長、老師三方面對面活動,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個性及在家的表現,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解決一些需要面對面說清楚的問題,也可以對學校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面對面活動都根據需要擬定主題,如“親子閱讀、快樂成長”“說一句贊美孩子的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磨練意志增強體質”“承擔起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等。真誠的溝通可以迅速增進感情,讓孩子從心理上對家長與老師的交流從接受到贊同,從贊同到期待。讓面對面成為常態,成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形式。
四、通過家長義工服務,讓輻射廣泛
組織有意向、有愛心、有時間的家長義工到學校及班級進行義工服務,通過家長的義工行動來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在我校校園里常??梢钥吹郊议L義工的身影,從校門護衛、放學排隊,到協助組織學校大型活動;從幫助教師處理班級事務到引領家校和諧相處,他們盡心盡力,竭盡所能。家長義工活動讓家長有機會近距離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活動情況,能更準確地把握這一代孩子的心態和成長,更好地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而家長義工這種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大愛精神也會通過身教,逐漸滲透到孩子內心深處,對孩子成長不無裨益,由家長義工延伸出的義工精神也輻射四方,讓這個社會更加溫暖。
五、通過家長資源進課堂,讓資源匯聚
在學校開設“故事爸媽進課堂”“生活技能課程”等活動,發掘家長中的優質資源,讓家長切實走進課堂。家長資源就是促進班集體建設的一片沃土,值得我們去開發和利用。如“小鬼當家,生活技能”活動,家長把廚藝、茶藝、插畫、手工編織等技藝帶進課堂,讓生活技能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學校和家長一起為孩子設計生涯教育,進行生涯輔導,從頂層設計到基層鋪開,一貫而下,由里到外的喚醒學生發展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成長動力與發展潛能。讓家長成為學校、班級建設的參與者,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學生成長的督導者。
教育呼喚與時俱進,教育期待更多的學習共識。要拓展家校合作的新渠道,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良性互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為德育工作者的我們要搭好平臺、匯聚資源,時刻牢記學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服務對象。家校一定要共同攜手,從尊重學生的個性與需求出發,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
責任編輯 錢昭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