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評課做到“穩、準、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評課是促課堂教學改革,促學生發展,強教學常規管理,強教學研究活動,提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當前,老師們的評課存在思路混亂、無的放矢、敷衍了事等幾個突出的問題。筆者分析原因后認為,要想發揮評課的實效,真正促進執教者反思、修改, 在業務上不斷進步,評課不是一件小事,應該做到“穩、準、狠”。
關鍵詞:評課 “穩” “準” “狠”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69-01
評課,簡單地說就是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在觀課活動完成之后的延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茖W客觀、條分縷析地評課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執教的老師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急需改進之處,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目的。 如何做到有效地評課,真正發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還得先從問題著手。
1 問題
當前,評課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1 思路混亂,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的評課者籠統地說“這節課教得很好”,究竟好在哪里,就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沒有清晰的思路,令授課者聽了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樣的評課對教師專業水平揚升起不到任何作用。
1.2 無的放矢,沒有側重點
有的評課者抓不住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看不見授課者圍繞核心問題所設計、組織學生開展的教學活動,雖提了不少意見,但多半是不痛不癢,比如執教者儀態是否端莊大方,聲音高低,板書如何等等??傊u議沒有側重點,觸及不到實質性的問題。
1.3 蜻蜓點水,敷衍了事,套話、空話、廢話連篇
有的評課者,礙于所謂的情面,“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評課時輕車熟路,大部分是說了N次的套話、空話,只講優點,不講缺點;只唱贊歌,不說缺憾。評課愈來愈缺少理論的支撐、深入的挖掘和思維的碰撞。
2 原因
2.1 素養缺失,認識不到位
出現上述評課問題與評課者的理論素養低,對教材不熟悉,教學經驗不足,對課不能做到居高臨下的分析有密切的關系。評課帶有隨意性、盲目性和松散性。
2.2 認識不足,評議不到位
有的評課者不明確評課的意義,又怕得罪人,影響同事間的關系,所以評議時只講優點不講缺點,對授課者幫助甚小。
2.3 評議方法不當,重點不到位
評課是一門科學和藝術,有規律可循。有的評課者忽視了語言語氣,忽視了策略,評議時抓不住重點,顧左右而言他。
3 建議
3.1 “穩”
“穩”,基于授課者的教學設計及學生的課堂表現,有條不紊地徐徐道來。評議時思路清晰,不急不緩,猶如涓涓細流令人心情愉悅。
今年4月,在儀征市馬集小學舉行第五屆“真州春耘”中片數學教學競賽,筆者有幸作為評委之一參與了聽、評課。筆者在評議這節課時,從老師到學生,有知識維度,有數學活動維度,也有情感態度維度,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3.2 “準”
“準”,即準確、客觀,抓住核心問題,抓住重點進行評議。前不久觀摩了一位老師執教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評議:
第一,素材選擇,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教者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接著又出示數學書封面、尺子面、本子面三個圖形,這樣處理,不露痕跡,悄然過渡到本課的重點。更令人驚喜的是,除了PPT上的圖形、學生準備的長方形紙,教者還運用了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正方形無處不在。
第二,探究過程,利于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本節課的重點毫無疑問是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的過程,從而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及二者的相同點不同點。教材上只是給出了幾個問題。是分別研究呢?還是一起研究呢?這就見仁見智了。教者選擇了先研究長方形的特點,并在操作過程中適時地給予低年級同學一種方法上的指導,自然地滲透研究圖形的方法。
第三,數學化的過程中,抽象與直觀的發展。教者利用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這個素材,通過一系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數學化的活動,在直觀的操作中,對比、分析,發展抽象思維。
客觀、準確的議課,真切地把握住整節課的核心問題,免去了無聊的客套,直面重點,言簡意賅。
3.3 “狠”
“狠”,不光說優點,也要說缺點,既要說成功之處,也要指出缺憾與急需改進的地方,要敢于產生思維的碰撞。在教學業務上,在評課議課時,筆者認為亦是如此。
筆者最近聽了一位老師的課——五年級上冊《認識平方千米》,課后我與他交流:本課成功處有兩點。一是由舊知到新知,緊抓聯系。從復習“公頃”入手,整理并板書。接著引入“平方千米”,引導學生根據“公頃”的四個知識點開展自學,尋找答案,最后交流、補充、完善“平方千米”的知識要點。其中“平方千米”與“公頃”的進率是一個難點,你能帶著學生仔細咀嚼,判斷二者的關系。二是練習的處理巧妙。第15題“填合適的面積單位”,第(1)小題“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是780( )”,有的說填平方厘米,有的答平方毫米,你沒有直接說誰對誰錯,而是讓孩子
們去辨析對錯。第(3)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面積大約是
1100( )”,大部分孩子填了公頃,只有少數幾個填平方千米,誰也不敢肯定自己對錯。對于這個難點,你作為老師站出來了,引導孩子。教師課堂上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說,處理得恰到好處,為你點贊。但是,這節課有一個缺憾。1平方千米與1公頃的進率是一個難點,你采用了推算的方法。僅僅采用推算的方法是不夠的,對學生的認知與理解來說比較抽象,難度較大,其實還可以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
4 結語
有人說,教育是一顆心去碰撞另一顆心,一個生命去喚醒另一個生命。我們既是執教者,也是觀摩者,讓我們用飽含溫度、飽含深度、飽含力度的評語,去感染、去碰撞、去喚醒吧!
參考文獻:
[1] 徐亞男.淺談學生參與教師評課的優劣[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7(4).
[2] 遆海麗.新教師如何在聽評課中才能更快成長[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