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導學案不僅有利于整合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雙主性”的共同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可以說,導學案是順應時代發展、深化課改教學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诖?,以高中物理為例,詳細介紹導學案的概念及特點,并從課前預習、課堂應用、課后復習三個方面闡述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提出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為推動導學案的運用做出努力。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物理;特點;運用對策
   為了培養優秀人才,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導學案作為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學科都在實行的教學模式,既順應了現代教育的發展,又契合了課堂教學的需要。導學案不同于教師的教案,它不僅能夠給教師提供教的提示,更主要的是它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導學案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所帶來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它也成為教師展開教學活動時的首選教學方法。為此,從導學案的概念及特點入手,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淺談導學案的設計及具體運用。
  一、導學案的概念及特點
  1.導學案的概述
  導學案是指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聯系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一種學習方案。導學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教學方法,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思考與探究、討論與反饋等一系列活動,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從而真正落實課堂主體地位。導學案的設計除了要寫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等,還要涉及情景的創設、問題的提出、學法的指導以及習題的選擇。
  2.導學案的特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學案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實踐性強。導學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切入,再借助生動的教學案例、探究性思考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并通過習題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從而層層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形成物理能力。第二,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從教材出發,在導學案上寫出明確而又具體的教學目標,供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參考。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的重難點。第三,符合認知規律。教師普遍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教學實際設計導學案,這樣導學案中的教學目標、問題切入等都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第四,結構嚴謹,引領思維。導學案的設計一般結構嚴謹,教師設計層層遞進的疑問,學生在解疑過程中步步深入,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導學案的設計
  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對導學案的設計有細致了解。導學案一般要遵循以下兩個編寫原則:第一,遵循課時化原則,在編寫導學案時要以課時為單位。課時之間有延續關系,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與編寫也必須具備延續性和完整性。第二,運用導學案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導學案的設計必須要以問題為導向,教師應利用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
  總結近幾年運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的經驗,導學案的設計與編寫中比較重要的是:第一,學習的重點。導學案的運用主要整合了“雙主作用”,即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和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教師在導學案中將學習的重難點明確標注出來,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有了學習目的,就有了學習方向。比如,在設計《受力分析》這一課的導學案時,教師必須把教學目標明確標注出來,即“怎樣受力分析”,讓學生通過比喻、類比等方式進行學習。第二,物理情景。情景的創設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在設計和編寫導學案時,可以創設與內容相關的生活情境,在激發學生物理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感性的認知。比如,在編寫《受力分析》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創設小鳥在天空中飛的情景,并輔以問題去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第三,問題。學起于思,源于疑。導學案的編寫與設計離不開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問題要層層深入,難度要由易到難。比如,教師在編寫和設計《直線運動》這一課時的導學案時,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110米跨欄比賽的視頻,給學生創設現實情境,其次再利用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層層深入,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和邏輯性,學生一步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他們一步步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這也是導學案的主要目的。第四,練習題。練習題是檢驗和鞏固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也是物理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物理教師在選擇練習題時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學生,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對策
  導學案的運用能夠變“以教定學”為“以學定教”,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使用導學案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呢?主要從三個步驟對導學案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
  1.課前預習
  總體來說,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是通過預習去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的,因此,物理教師在設計和編排導學案時應該設計一些簡單的預習任務,并給予學生一些學法指導,引導他們學會控制和安排時間,從而提高預習的時效性。舉例來說,在設計《摩擦力》的導學案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幾個預習小任務,主要有:第一,了解摩擦力;第二,探究摩擦力的測量方法;第三,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第四,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預習任務具有銜接性,而且是由淺入深的。
  2.課堂應用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導學案,其中課堂應用這一步驟主要是對導學案的講解和完善。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使用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學習。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再結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當講完基本知識點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去探究更深層次的知識。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足反思和實踐的時間,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舉例來說,在運用《摩擦力》的導學案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導學案上用文字描述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并引導他們嘗試總結摩擦力的規律。當這些基礎問題講解完整之后,再向學生提出探究性話題,并組織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利用實驗去探究和總結。   3.課后復習
  導學案教學模式中的最后一個步驟是課后導學,這一階段的主要教學目的是針對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進行延伸拓展。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后習題,以此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作業反饋,對依舊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輔導,從而真正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點,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課后延伸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后復習,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后復習都是在課余時間完成的,這樣的課后復習占用了學生很多的課余時間,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心理。而基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課后復習,一般是在課上完成的,這樣既不占用學生的課后時間,也能在學生記憶曲線呈下降趨勢之前加深認知。
  三、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導學案教學模式雖然是變“教案”為“學案”,但教師不能直接把導學案“扔”給學生,而弱化其教學的指導作用。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要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失時機地指導和引導學生。其次,無論是在課前預習、課中應用還是課后復習階段,導學案教學一定要落到實處。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預習,并給予他們學法指導,從而落實導學案的教學效率。在課后延伸環節中,要及時反饋糾錯。最后,教師在運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善于總結,總結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完善導學案的內容。另外,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保障課堂參與性,教師要采用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導學案教學中有所收獲。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導學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推行的重要措施,教師在設計和運用導學案時必須要結合學科的特點以及實際學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導學案的作用,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鄧懷科.“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18).
  [2]吳芝豪.“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88).
  [3]黃釗鳳.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導學案”[J].中學教學參考,20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83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