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構建學習共同體 讓教師學有所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校成立“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引導教師在其中進行自我教育——以深度的教育教學反思和交流,重組教師個體的教育教學經驗,使教師個體以求知者的身份,分享彼此對于教育教學的認知和理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以提高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共同愿景;讀書活動;教研活動;資源共享
  平和縣育英小學分校2017年開始獨立辦學,現有19個教學班,在校生900多人,專任教師46人。學校青年教師居多,他們工作熱情高,責任心強,但教育教學管理經驗不足。我校成立了“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引導教師們在其中進行自我教育。
  一、 集思廣益,形成共同愿景
  在學校中要構建教師的“學習共同體”,首先必須要確立“共同愿景”。學校共同愿景,是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討論而確立的發展目標。學校的共同愿景說明一個學校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能準確地反映學校的核心價值。它可以團結人、激勵人,把學校全體成員凝聚成一個共同體。
  因此,學校開展“我是分校人”金點子活動。教師們立足實際,從關注學校發展的視角,對學校管理、課程設置、教師專業發展、校舍辦學設施及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來分析學校的優勢、不足并提出相關建議,形成并認可了學校發展的共同愿景。
  二、 讀書活動,激活共同體的思想
  教師多讀書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豐富多彩的好書也可以豐富教師精神層面的成長,所以,教師要多讀經典的教育專著。我校為了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與教學技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師讀書活動。學校在大量的教育書籍中精選了幾十本,比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學生個案診療:讓教師更專業》《一線教師說教研》等迅速地在教師們中間傳遞,同時學校利用教研日階段性舉辦讀書交流會,分享每位讀書者的思考、感受,在微信公眾號開辟讀書交流專欄,舉行教師演講、朗誦會,每年匯編教師讀書心得。教師在且讀且思,且思且行中汲取他人的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三、 微型講堂,分享共同體的智慧
  為了共享教學思想和管理經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學校組織開展育英小學分校教師微型講堂活動,微型講堂利用每周一例會時間進行,時間為二十分鐘。講述身邊事。學校邀請有教育經驗的專家,有課堂經驗的教師,有生活經驗的家長,走上“講堂”與全校教師分享精神大餐,幫助教師擴充知識結構,提升文化素養。講堂自開講以來,廣泛挖掘本校教師的潛力,發揮家長的職能,整個講堂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先后開展了“我的教育故事”“班主任工作管理智慧”等主題教育論壇;除此以外,學校還鼓勵教師、家長對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交流,所講內容既有專家的高瞻遠矚,又有平凡教師的實踐經驗,既有女教師心儀的美容知識,又有男教師喜愛的健身心得,涉及面廣,講授形式新穎。學校既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工作氛圍,又幫助教師彼此間提煉內功。
  四、 教研活動,展示共同體的風采
  學校開展了課堂教學展示主題月活動,目的是為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教研組開展了“課例研究”的教學活動,在這項教學活動中,采用了“同課異構”的模式,具體操作如下:第一,分析所用教材,根據教材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確定教學目標;第二,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能力,設計教案與教學實踐活動;第三,總結課堂教學情況并對其進行評價,教師之間針對“課例研究”活動,總結經驗教訓,進行有針對性的探討,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也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增進了教師之間的團隊意識。
  (一) 年級學科備課組
  根據所任學科及年級組建學習共同體。以縣、市名優教師為核心,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在教研時間對教學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實現組內成員的有效鏈接。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動時間里,鼓勵教師頻繁交流、對話,更大范圍地促進教育信息的流動,擴大和豐富教師的信息量和各種認識。
  (二) 專家引領課題研究
  研究同一課題的成員組建學習共同體,通過課題研究實現組內成員的有效鏈接。學校開展市級語文課題《閱讀與學生發展的個案研究》和縣級數學課題《小學數學差異課堂管理策略研究》這兩個課題的研究,聘請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專家庫人選、縣小學教研室李小高副主任做指導。教師在參加學??蒲姓n題研究的過程中,共同承擔相關任務,增強了教師間的團隊意識,有助于教師在互助合作中共同進步。教研組、備課組圍繞學校課題和教師教學需要建立子課題,堅持課堂教學、教學研究、科學研究一體化。教研組、備課組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提出相關問題,然后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最后組織教師進行探討,以研究課的形式,交流、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效。
 ?。ㄈ?開設“二次培訓”平臺
  學校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進修學習課程,另外,那些外出受訓的教師在學習歸來后,開展專題講座等活動,將培訓成果與其他老師分享,有效利用了培訓資源。
  五、 區域聯動,共享優質資源
  聯片教研作為一種新的教研形式,是為整合學科資源、學校研究資源、教師資源,滿足學校、教師需求,促進區域學校、教師之間交流分享的一個切入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聯片教研實際上是一種空間延伸,放大的校本研修,也是一種廣義概念的“學習共同體”。學校積極參加我縣實小片區教研活動,選派、指導教師參加片區各類教學比賽,以學科為單位,全員參與片區內高規格講座學習和優質課觀摩活動,加強校際的教研合作與交流,促進各學科教師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教師的專業成長要求教師是一個學習者——一個眾多外援支持下的學習者。學習共同體使學校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富有歸屬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參考文獻:
  [1]初艷紅.構建適于兒童的語文課程 喚醒兒童言語的生命靈性[J].遼寧教育,2014(11).
  [2]王萬紅.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EB/OL].[2019-03-20].https:∥wenku.baidu.com/view/9fcb2a73f46527d3240ce02b.html.
  [3]趙媛媛,哈燕.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知識圖譜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8.
  作者簡介:
   游小玲,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育英小學分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540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