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不容忽視的家庭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呂 燕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新城中學,甘肅 蘭州 30094)
  摘要:國內外教育專家普遍認為,現代的學校如果沒有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其工作進展就會遇到許多麻煩,所以教師在教學管理中需要一些真正的助手――家長。而較為有效的使家長參與的辦法便是建立家長學校。
  關鍵詞:農村中學;家長學校;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09-0111-01
  
  中學時期是一個人一生發展較重要的一個轉折時期。農村中學生同樣也會經歷這一時期,在學校教育的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尤為重要。家長學校的建設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大凡對教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筆者曾在著名教育專家戴東的一次親子講座中獲悉了這樣一些數據,90%,8%,2%。它們分別是指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的教育在整個孩子的教育中所占的比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建立家長學校,不僅有利于協調家校聯系,處理家校矛盾,更主要的是整合社會力量,形成教育氛圍和教育合力,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加強學校同家庭的溝通,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改變家長教育思想,解答家長教育中的困惑;傳達教育政
  策,給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的大環境。
  
  一、加強組織管理
  
   我們應該通過下列途徑,使家長學校獲得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成功的條件。
  (一) 建立領導掛帥的區域家長學校的各項組織。一是組建區域家長學校領導班子。根據農村實際,組建由鎮教辦主任任校長,負責鎮家長學校的全面工作,下設班子成員和各教學點的負責人,確保組織工作、教學與研究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思想教育工作、政策法規及校紀校規教育工作、后勤工作等正常有序開展。二是組建教學班子。可以聘請市鎮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擔任家長學校的授課教師;聘請優秀家長組成家長學校講師團巡回演講、開設論壇;聘請專家和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作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聘請鎮有關部門的有這方面研究的領導或負責人宣講鄉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四支教師隊伍,可以保證家長學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全面落實。
  (二) 組建家長委員會。從本區域內推選出家長委員會成員。以確保學校與家庭教育工作的溝通和聯系,及時反饋家庭教育的信息,使家長學校還可以依據學生及家長的特殊情況及時調整教育對策。同時促使家長更多地參與家長學校的民主管理。
  
  二、采用具有校本特色的家長教育指導方式
  
  采用何種方式方法進行教育指導,直接決定家長的學習效果。單一的集體授課形式已暴露出的各種弊端。結合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專題講座。開展定期專題講座對于迅速普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和理念、解決家庭教育中帶有共性的問題仍然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體”不好是“廢品”,“智”不好是“次品”,“德”不好是“危險品”的道理。
   (二)分組互動交流訓練。 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一些教師與家長間、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討論,增強家長的主動性。小范圍的互動便于指導教師幫助和具體指導家長掌握一些為人父母的技能技巧,還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一些實質性訓練。
  (三)親子互動訓練。在現場親子活動中,指導教師還可以即時指導和糾正家長不正確的交流和教育行為。
  
  三、注重家長學校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家長學校工作與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家訪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學校要從制度上確保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每學期一定數量的家訪工作 ,通過多種形式的家訪,溝通校與家庭教育渠道,使兩者實施的教育同步合拍,互相補充,同時,根據家訪了解到的信息及時調整學校教育,提高教育的針對性,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思想品德有問題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解決生存和學習環境中的具體困難,確保他們健康成長。
  
   四、建立優秀家長評比制度共享育子成功經驗
  
  為了充分發揚好家長為國家教子的好思想、及時推廣家長教育的好經驗,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識技能,調動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從而更加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共同精心培育下一代,學校要建立好家長評比制度,共享育子成功經驗。一方面,每學期都在家長中集中進行一次育子經驗征集,有代表性的經驗和做法我們應進行編選印發給有關家長。另一方面是激勵家長,每學年由年級組推選,在家庭教育卓有成效的家長中進行“優秀學員”評選,并進行表彰。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學校教育是主導,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配合,三者之間互為補充,互相滲透,構成一個有機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教育都不是完全的教育。建設農村中學家長學校,下大力度做好家長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會再創農村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
  [2]孫冬梅等.課堂管理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150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