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置管深度改變對腸內營養危重患者誤吸的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討和分析在危重癥患者的腸內營養支持中鼻胃管置管深度對誤吸產生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醫治的危重癥患者(100例)做研究,隨機分為乙組(50例)、甲組(50例)。患者均予以腸內營養支持,乙組鼻胃管的置管深度是45~55cm,甲組鼻胃管的置管深度是60~70cm,總結胃管留置時間、誤吸、嗆咳、反流等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胃管留置時間差異不顯著(P>0.05),甲組患者的誤吸率、嗆咳率、反流率均顯著低于乙組患者(P<0.05)。結論:在危重癥患者的腸內營養支持中,延長鼻胃管的置管深度,可保證胃管末端到達胃幽門部,避免從胃管末端側孔流出營養液后反流,在促進營養液的消化同時,降低反流、誤吸、嗆咳等發生的風險。
【關鍵詞】 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支持;鼻胃管;置管深度;誤吸
臨床中,腸內營養是通過口服或者管飼等經胃腸道為患者提供代謝需要的能量和營養基質的一種營養支持方式[1]。腸內營養是危重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營養方式,但是危重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的程度胃動力紊亂,易出現腹脹、腹瀉、嘔吐等情況[2]。經鼻胃管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易出現反流、誤吸、嗆咳等并發癥,所以應通過有效的方式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本研究旨在探討和分析在危重癥患者的腸內營養支持中鼻胃管置管深度對誤吸產生的影響,具體研究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醫治的危重癥患者(100例)做研究,隨機分為乙組(50例)、甲組(50例)。甲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為18~90歲,平均為(50.12±3.36)歲;13例患者是腦出血、15例患者是肺炎、15例患者是呼吸衰竭、4例患者是心力衰竭、3例患者是術后消化道出血;乙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為18~89歲,平均為(50.20±3.42)歲;12例患者是腦出血、16例患者是肺炎、15例患者是呼吸衰竭、3例患者是心力衰竭、4例患者是術后消化道出血。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腸內營養支持,在入住ICU 1天內實施腸內營養支持。選復爾凱螺旋型鼻胃管,可保留1個月,防止胃管反復更換帶給患者的不適。經鼻插胃管法,乙組鼻胃管的置管深度是45~55cm(鼻尖-耳垂-劍突-長度),甲組鼻胃管的置管深度是60~70cm(鼻尖-耳垂-劍突-長度+15cm),插入胃內后進行固定。鼻飼方法:營養液是瑞素液,間歇鼻飼方案,鼻飼泵泵注,鼻飼起始速度是20~25mL/h,如果患者沒有腹脹、腹痛等,每小時增加營養液50~75mL,但最大速度不超過200mL/h,按營養液量每天4~5次間歇給予,每次2~3h后停止鼻飼使胃腸道得到休息,盡量把鼻飼的時間安排在7點、12點、17點以及22點,同生理進食時間保持一致。鼻飼前回抽對胃潴留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潴留量超過150mL,則每次減少營養液50~75mL。在鼻飼時把床頭抬高30°~40°,在鼻飼完畢后患者保持該體位超過半小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胃管留置時間以及誤吸、嗆咳、反流等發生情況。
1.4 評價標準
誤吸:患者突然呼吸困難、嗆咳或咳出類似營養液樣的痰;嗆咳:在鼻飼過程中出現連續2次及以上的咳嗽,并伴喘憋;反流:在鼻飼中或者鼻飼后患者的胃內物經賁門和食管從口腔流出[3]。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用(%)表示誤吸、嗆咳、反流,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胃管留置時間
甲組患者的胃管留置時間短于乙組患者,但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1。
2.2 比較誤吸、嗆咳、反流等情況
甲組患者的誤吸率、嗆咳率、反流率均顯著低于乙組患者(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從解剖學來講,人體的食管長度在25~30cm之間,鼻部8cm左右,咽部12cm左右,其總長度在45~55cm之間。而胃主要是由賁門、胃體以及胃幽門等組成,胃部高度在15~25cm之間。當胃管插入50cm左右時,胃管末端在胃賁門的附近,再加上胃管除底部的開孔外,距末端10cm處有2~3個側孔。有研究認為,胃管的置入全長應在55~60cm之間,保證胃管的全部側孔是在胃內,當胃管側孔無法全部進入到胃體的中下部,營養液會從胃管側孔流出而致使反流、誤吸等發生[4]。故要想保證胃管末端到達幽門部,且末端側孔處于胃內,就需把鼻胃管置入長度從原來的45~55cm延長15cm,即為60~70cm。從生理學角度來講,鼻胃管的末端到達幽門部,除了保證食物對胃幽門部產生化學性以及機械性刺激,促進幽門部的黏膜G細胞大量釋放胃泌素,胃泌素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胃底、胃體胃腺后,促進酸性胃液分泌,還可加強胃運動,促進胃內食物的消化[5]。腸內營養液的反流同胃內容物潴留過多以及胃排空時間延緩等有很大關系,在反流發生后出現的誤吸也屬于腸內營養比較嚴重的一種并發癥。營養液反流除了對營養供給產生影響之外,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的發生。因此要保證鼻胃管的最末端可達到幽門部,就要延長其置入深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胃管留置時間差異不顯著,甲組患者的誤吸率、嗆咳率、反流率均顯著低于乙組患者。
綜上所述,在危重癥患者的腸內營養支持中,延長鼻胃管的置管深度,可保證胃管末端到達胃幽門部,避免從胃管末端側孔流出營養液后反流,在促進營養液的消化同時,降低反流、誤吸、嗆咳等發生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黎偉健,邱敏珊.鼻腸管及鼻胃管對預防腦血管意外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的對比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3(18):36.
[2] 張晨露.NICU腸內營養患者誤吸與胃殘余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17.
[3] 段穎杰.鼻胃管行腸內營養對機械通氣患兒誤吸的影響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11):771-773.
[4] 王翠娥,陳祥榮,朱蓉蓉,等.鼻腸管與鼻胃管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和并發癥、炎癥反應和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7,16(06):599-603.
[5] 陳飛翔,徐超,張存海.重型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留置鼻腸管進行腸內營養的效果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8,30(01):57-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