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精彩補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補白”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藝術。小學語文教學中更需要教師巧妙運用“補白”手段給孩子們思維、想象帶來無限空間,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拓展文章豐富內涵,讓學生噴發出想象的無限潛能,實現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課堂教學境界,讓孩子們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提升語文素養,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關鍵字詞;標點符號;插圖;情境;結尾;補白策略等
【正文】
小學語文教材中,作者由于表情達意的需要,在進行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時,會有意的在字里行間或文章的結尾處留下許多有發揮想象余地的情節、情感或思維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想象。這些空間,我們稱之為“藝術的空白”。它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起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抓住課文中的一個個空白,激發想象,巧妙填補,課堂定會動靜相生,張弛有度,精彩紛呈。通過多年的教學語文實踐,我就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補白”談點自己的初淺認識。
1、利用文中關鍵字詞“補白”,引發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的情。課文中有許多具有很強表現力和概括力詞語,我們通常稱之為“關鍵詞”,關鍵詞在文中一般都能起到反映文章主題、概括主要內容、折射文章思路的作用。關鍵詞更是教師引領學生學習、講授文章的關鍵,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關鍵詞讓學生補白,讓學生于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和達到深刻理解文本內容的目的。
如我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課文《草蟲的村落》一文第四自然段中“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后一起歡悅地走回洞穴里去”,“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引導學生抓住“意味深長、投機”等詞進一步思考交流,大膽想象,訓練表達,從而進一步感受到草蟲的村落當中蘊含的親情、和諧,也體會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2、利用文中標點符號補白,感悟文本未盡韻味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文字粘連配合,成為文章不可缺少的細胞。很多課文的作者往往于文章的精妙之處使用省略號,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這就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抓住標點符號,啟發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充分體會文章的未盡之意,感受標點符號的精妙用途和作者表達手法的巧妙,在“無”中感受到極為豐富的“有”。同樣,我們在執教《草蟲的村落》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讀悟課文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第九自然段中的省略號,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進行了語言訓練,也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同時也為學生完成課后小練筆乃至為本單元習作訓練打下基礎,做一個鋪墊。
3、抓住文本插圖補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有時為了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和吸引學生注意力,往往會給大部分課文配上色彩豐富的、與教材內容聯系緊密的插圖,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這樣的課文,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插圖將課文中的主要情節表現出來,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插圖,感悟文本內容,教師再輔之以巧妙補白,通過補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補白過程中進入課文情境,理解文本內容,體會文本內容。提升語文學習興趣。如五年級上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秋思》,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可先借助書中插圖讓學生說說秋風帶來的景色變化,在觀察張籍寄家書時的動作,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最后借助插圖改寫古詩。既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思鄉之情,又進行了想象和語言訓練。
4、創設情境補白,升華情感體驗
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因為生活經驗有限,有時很難融入到文章所表達的意境中,從而導致學生很難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對文章中的空白處進行補白,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升華情感體驗。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在學習“勘測線路”這一段時,讀到“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啟發學生想象思考交流,從而對詹天佑對工作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5、抓住文章結尾補白,讓文本內容更加豐富
很多文章,特別是許多敘事性課文在結尾處往往戛然而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學生讀完以后意猶未盡,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總想探尋事情的進一步發展。閱讀教學中不妨讓學生沿著原文的思路或是教師根據課文創設新的情境讓學生繼續寫下去,讓文本的空白得到填充,給課文畫上一個更為圓滿的句號。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6課《橋》一課的文末,抓住“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引導學生想象補白“淚眼朦朧之中,她看見了( ),卻看不見( );她聽見了( ),卻聽不見( )”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老漢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同時也進行了思維和語言的訓練。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抓住基本教學環節,巧妙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補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潛在的信息,擴充其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在頭腦中浮現具體而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補白拓展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想象、去探究、去表達……水到渠成的讓學生在補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內在的情感,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實現“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訓練”和“感悟”的比翼雙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Z6):11-22
[2]《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5(6):32-32 段志英
[3]《想象補白,讓語文課精彩紛呈》
[4]《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文“留白”與教學“補白”》
[5]《“無”中生“有”,于“補白”處見精彩》
[6]《小學教學研究》2009(10):6-7 李玉芹
作者簡介:張娥,女,籍貫:陜西漢中,民族:漢族,出生年月:1976.7,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