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素質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幼兒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轉變觀念,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幼兒園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素質教育所重視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質的培養,都必須從可塑性極強的幼兒開始。幼兒期所獲得的最基本的素質培養,對于人的一生的發展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素質教育;幼兒可塑性;基礎教育素質要從小開始培養;集體教育活動與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時期必須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為其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队變簣@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其實,"全面發展的教育、身心和諧發展",歸納為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這便是幼兒素質教育的內涵。
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后,我們制訂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并將標準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都有目的和有計劃進行。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為以幼兒為主要教育對象的幼兒教師怎樣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面向全體幼兒發展的觀點素質
教育不止對幼兒園教育來說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對家庭教育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革。重點在于培育怎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傳統教育評價是以知識的考核評優劣,以馴服聽話為尺度。素質教育評價則是以幼兒的基本素質,包括品德,知識,體能,情感和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評價是全面和客觀的。注重素質教育的家庭,應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等等。
二、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素質
幼兒素質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潛移默化、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地培養,對幼兒的品德教育,要貫穿在教師的言行中,無論大小事,教師都身體力行做出表率。為了使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我堅持和孩子說普通話,幼兒入園時我先問孩子"早",離園時說"再見"。在一日常規活動中,不放過每一個可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機會。如:我看見地上有紙片就輕輕撿起扔進紙簍,幼兒見到也會把贓物扔進紙簍;老師把圖書一本本的訂好,幼兒再看書時會輕輕的翻書,也不撕書了。教師的一言一行像涓涓流水,不斷地流進了幼兒的心田,使他們學會了講文明、懂禮貌、尊重別人、樂于助人、不打人罵人、愛護公物、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
三、把幼兒的素質教育貫穿在教學中
幼兒素質教育是一個全面的范疇,可通過開展多種活動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梢圆捎蒙术r艷的形象生動的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并隨著季節或內容的不同,創設和諧的氛圍和優美的教學環境,引導幼兒觀察,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因此利用節日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祖國媽媽的生日》時,向幼兒介紹我們祖國。通過歌唱祖國、畫國旗、畫天門等,來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四、提高教師素質
要提高幼兒的素質教育,學??梢圆扇”姸嘤行У拇胧艺J為,在眾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為首先是行為。正如托馬斯.馬爾斯貝丁所說:“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們提供人類社會遠景的終極圖畫,但有一點可以相信,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影響未來的無窮無盡的后果。”是的,榜樣是最好的教員,雖然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卻教給人們許多書本上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于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服人、教育人、啟示人。一位作家在晚年時曾無限感慨的說起他的一位老師對自己深深的影響:“每當他來到教室里時,那種祥和的道德氛圍立即會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句話的語調都給人一種心靈空潔、渾身舒爽之感。在這種莊嚴卻寬松的氣氛中,心靈就象在洗澡一樣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绷己玫膸煹聦σ粋€人品格的養成是多么重要??!也許,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全部內容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改善和提高自己。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多了解有關自我的知識,即教育者的知識。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H。G。Lindgren)曾指出,一個教師“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圍環境的心理因素和力量”,“教師需要了解他們自己的行為正如像他們需要了解他們所教的學生那么多?!?幼兒教師首先必須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客觀的評價,包括對自身的文化素養、興趣愛好、態度能力、經驗積累等方方面面有明確的認識。這種了解會有利于教師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時,正確作出判斷,有針對性地補充自身的不足;有利于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行為,有利于教師不用自身的喜好去影響孩子的學習。
二、要加強對幼兒的了解和認知。要不斷從自己的工作實際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考慮幼兒的個性特點和他們真正的需求,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及認知特點,從有利孩子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組織教學。幼兒教育在使用教材上相對來說較為自由,選擇的范圍也較為寬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能熟知各類教材,并能根據自身的教學所需作出合理的取舍??傊?,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領導組織和一線工作者都要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心平氣和,不斷積累經驗,求實創新,以此來共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主編:《學會生存》,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法]盧梭著,李平漚《愛彌兒》,商務印書館,1978年
[4]孫立春:《著.素質教育新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