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30例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溫志娟(1983-),女,漢族,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皮膚病的治療與預防。E-mail:614501602@qq.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目的:觀察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0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予泛昔洛韋片口服治療,治療組予外用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片口服治療,均治療7 d,并在治療后1周、2月進行隨訪;觀察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總有效率及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結果:治療組的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并能明顯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帶狀皰疹;藥線點灸;泛昔洛韋;后遺神經痛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7-007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rbalstring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am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amciclovir tablets orall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erbalstring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amciclovir for 7 days. Follow-up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The analgesic time, blistering time and scarring tim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euralg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orked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erbalstring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amciclovir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the combin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Herpes Zoster; Herbalstring Moxibustion; Famciclovir; Posterior Neuralgia
帶狀皰疹是由感覺神經節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針對沒有并發癥的帶狀皰疹多采用抗病毒治療,促進皮膚損傷的愈合。泛昔洛韋是第二代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藥,主要用于皰疹病毒感染[2]。帶狀皰疹常規治療能有效緩解初期癥狀,但容易發展為后遺神經痛,愈后較差。帶狀皰疹在壯醫中稱為培額,采用壯藥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治療具有較好的作用,特別是對疼痛癥狀的緩解。筆者在臨床中采用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皮膚科門診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齡(50.13±9.14)歲,平均病程(1.87±0.82)d;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87±8.83)歲,平均病程(2.03±0.81)d。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參考《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3]中關于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 ~60歲;③皮疹出現在3天以內者;④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⑤本次臨床觀察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4 排除標準 ①特殊類型帶狀皰疹;②對使用藥物有過敏者;③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④治療前有使用其他藥物治療者;⑤具有心、肝、腎等其他基礎疾病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5 方法 對照組口服泛昔洛韋片(湖南金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90,24片/盒),每次1片,每8h 1次,治療7d,治療后1周、2月進行隨訪。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藥線點灸進行治療。藥線是由紅十字會醫院自制,用苧麻搓成并經過活血化瘀類中藥藥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藥線每條長30cm,每10條扎成1束,直徑約為1mm。藥線點灸,每天1次,由門診主治以上職稱的醫師進行。具體操作如下:食、拇指持線的一端,并露出線頭1~2cm,將露出的線端在酒精燈火上點燃,如有火焰必須撲滅,只需線頭有火星即可;采用針刺中圍刺法的方法進行,在皰疹帶的頭、尾各刺一針,兩旁則根據皰疹帶的大小選取數點,向皰疹帶中央點灸;將有火星線端對準選取的灸點,順應腕和拇指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重而敏捷地將火星線頭直接點按于皮膚上,一按火滅即起為一壯,一處灸一壯,以灸處輕微灼熱感為度。當皮疹為水皰時,只點灸皰疹帶的外圍[4]。共治療7 d,治療后1周、2月進行隨訪。 1.6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①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時間計算均從開始用藥計算,開始用藥到皰疹不再新發為止皰時間;開始用藥到疼痛明顯減輕為止痛時間;開始用藥到水皰干涸結痂為結痂時間。②療效判斷標準[4]:痊愈:皮損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疼痛顯著減輕;有效:皮損消退約30%,疼痛有所減輕;無效:皮損消退不足約30%,仍有疼痛;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治療后發生后遺神經痛例數 /總例數×100%。后遺神經痛診斷標準:皮疹消退后持續超過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緩解后再次發生超過4周的疼痛[4]。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比較 兩組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的療效為96.66%,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比較 在治療后2月進行隨訪,比較兩組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治療組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感覺神經節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1~3個皮膚節段的單側簇集性水皰。國內區域調查顯示≥50歲人群發病率為0.34%~0.58%[5]。在病毒再激活的過程中,病毒從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神經下行到局部皮膚產生水皰,同時受累神經發生炎癥、壞死,產生疼痛。疼痛可以發生在皮疹出現之前,也可以發生在皮疹出現之后。
帶狀皰疹治療的首選藥物是抗病毒藥物,并且在使用時要求越早越好,診斷即用藥。泛昔洛韋是活性抗病毒劑三磷酸噴昔洛韋的前體,它能迅速擴散到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細胞中。噴昔洛韋競爭性地抑制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從而干擾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合成,半衰期長達10~20h,生物利用度達85%[6]。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確切,并且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采用此藥作為對照組[7-9]。
帶狀皰疹在壯醫中稱為培額,由于毒邪阻滯道路,積于肌膚,氣血失衡,天氣、地氣、人氣三部之氣不能同步協調運行而發為本部,按病變部位屬龍路、火路范疇[10]。治療上以調氣、解毒、補虛為原則,通過壯醫藥線點灸的溫熱效應刺激、壯藥成分藥理作用及經絡的傳導疏通三道兩路氣機,調理氣血均衡,使三氣復歸同步,正氣康復而病愈[11]?,F代醫學研究顯示,藥線點灸能提高 CD3+、CD4+及 CD4+ /CD8+的比值水平,對T細胞免疫有調節作用[12];能增加白介素10的分泌,減少神經損傷部位的疼痛[13];能調控應激活化蛋白激酶的表達,抑制炎癥反應[14];能調控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達到止痛的作用[14]。故藥線點灸具有抗炎、調節免疫、止痛的作用,這與帶狀皰疹的發病機制契合,故而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本研究顯示藥線點灸能縮短帶狀皰疹患者止皰、止痛以及結痂的時間。在聯合抗病毒藥物治療時,能顯著提高帶狀皰疹的療效,并且發生后遺神經痛的概率更低,這與其他報道具有相似性[15-16]。因此,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好,并能明顯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65-67.
[2]胡孟嬌,武松江,曾文波,等.膦甲酸鈉氯化鈉注射液聯合泛昔洛韋片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8(2):139-141.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145.
[4]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帶狀皰疹專家共識工作組.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8,51(6):403-408.
[5]Zhu Q,Zheng H,Qu H,et al.Epidemiology of herpes zoster among adults aged 50 and above in Guangdong,China[J].Human Vaccines,2015,11(8):2113-2118.
[6]郭韶潔,王淑民,武峰,等.泛昔洛韋片在中國健康人體的生物等效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2):125-127.
[7]方銳華,楊捷,莫友.大劑量口服伐昔洛韋片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0(1):38-40.
[8]張曙浩.泛昔洛韋片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183-184.
[9]張春燕,任曉蕾,詹軼秋,等.泛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及安全性系統評價[J].醫藥導報,2018(4):483-488.
[10]肖廷剛.壯醫外科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54-55.
[11]伍麗蓉.醫藥線點灸療法的臨床應用及基礎研究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13):36-39.
[12]全小紅.藥線點灸治療肝經郁熱型帶狀皰疹急性期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7.
[13]李晶晶,林辰,方剛,等.壯醫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血清細胞因子IL-1β和IL-10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28(6):628-630.
[14]白露.壯醫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JNK、ERK1/2及p38MAPK蛋白調控機制研究[D].南寧:廣西中醫藥大學,2016.
[15]李艷玲,張敏,劉春明.壯醫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Th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16(3):214-216.
[16]劉翠婷,阮繼源,商能欣.藥線點灸結合自擬雄黃散外敷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36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7,52(12):891-892.
(收稿日期:2019-01-21 編輯:劉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