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青田縣楊梅高產栽培技術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074-02       中圖分類號: S667.6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從梅園建設、楊梅栽植、肥水管理、撫育管理、提高成活率、控梢促花、整理修剪等方面,簡要地闡述了關于楊梅栽培的知識。
  關鍵詞:楊梅;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
  1   青田縣楊梅栽培概況
  青田縣坐落于甌江中下游、浙江省東南部,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8.1 ℃,年降水量800 m,無霜降,氣候濕潤溫暖,森林覆蓋率高達85.0%。青田縣主要土壤類型有5種,即黃壤、紅壤、水稻土、巖性土、潮土,這些優越的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楊梅的生長。青田縣是“中國楊梅之鄉”,楊梅的栽培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近些年來,青田縣的楊梅產業在不斷擴大,在1998年前楊梅的種植面積僅有800 hm2,自1999年實施培育楊梅主導產業的發展策略以來,青田縣的楊梅種植面積得到了提高,以每年333.3 hm2以上的速度增長,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了5 733.3 hm2。
  標準化的生產正在不斷被推進和加強,在浙江省青田縣的任宮孫前村、鶴城白浦村等地建立了核心標準化的楊梅基地,面積達13.3 hm2,綠色楊梅基地面積達133.3 hm2,無公害楊梅基地面積達667 hm2,這些面積的增加是為了滿足高水平消費的要求。當前,楊梅已經成為了浙江省青田縣種植面積最大的水果,全縣31個鄉鎮都有栽培基地。
  2   青田縣楊梅品種介紹
  在國內,青田縣楊梅品牌久負盛名,提起楊梅,大家想到的大多數都是青田縣楊梅。楊梅有紅、白、紫及茶山梅、黑炭梅、下坑梅、魁市梅等傳統品種,其中的魁市梅成熟時間最早,下坑梅的品質是上上等。到目前為止,青田縣東魁品種的栽培面積已經超過了0.46萬hm2,大約占據楊梅種植總量的90%。根據測量結果來看,東魁楊梅憑借其果實碩大(單果的重量約有32 g)被人稱為“乒乓球梅”,其肉細膩、果汁多而爽口、味道鮮美濃郁,果肉的可食用率可達到96.2%,品質屬于優級。
  山鶴牌東魁楊梅在2001年中國農學世博會上被公認為名牌產品,并且連續7年在浙江省農學世博會上獲得金獎,同時也榮獲了“浙江省十大精品楊梅”的稱號,榮譽響徹省內外,已經得到了國家A級綠色產品認證,可謂是“名譽滿堂”,已經成功打入了杭州、上海等一線城市,并且出口國外。優秀的楊梅產品種植給青田縣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年產值約1.2億元。
  3   梅園建設
  楊梅好濕抗陰,樹冠大,根系分布大而廣,梅園建設選地應選擇無土壤水質污染、無大氣污染、無重金屬污染并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楊梅最好種植在土壤類型為酸性或者微酸性的黃、紅土壤中,并且要求土質疏松、排水性良好,海拔最好在500 m以下、坡度為30°左右的丘陵地或者山坡地,土壤pH值最好在4.5~6.0之間,含有石礫最好。尤其在夏秋季降水分布適中、熱量充足、光輻射較大、冬春季積累溫度較高的氣候下,楊梅的產量及果實更加優質。楊梅園地不需要劈山,直接挖穴種植楊梅就可以,以后每年要逐漸擴開穴,尤以陰地種植楊梅的成活率最高。
  4   栽植技術
  4.1   整地
  楊梅栽培前要先整理土地,以魚鱗坑大小最好,要求長80 cm、 寬80 cm、深60 cm。栽培前需要清除柴梗、石塊、垃圾、塑料等,清除后將表土、有機肥料翻入底層,并且將表皮翻入底層,種植的時期在春季(2月中旬到3月下旬)晴朗無風的陰天最好。栽植前,楊梅品種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應該以不同地區搭配早熟、中熟、晚熟的品種來進行合理選擇。栽培的密度要以氣候、品種、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來確定栽植密度,一般情況下栽培量以375株/hm2最為合適。栽植一般分為春植、秋植兩種,春植在楊梅萌芽前,大概是2月中旬到3月下旬進行種植,選擇無病蟲害、根系健壯發達的優質楊梅苗進行栽植,在挖好的洞穴內填入適量的肥料、適度栽植,根系理順依次填入表土,用雙腳將苗四周的邊圍踏實,不可傷害根系[1]。
  4.2   澆水
  楊梅栽植后一定要記得及時澆水,既能夠保持根系的濕潤,又能讓根系的成活率大大提高。通過澆水,能夠使土壤與根系密切接觸,在夏季高溫的時候,澆水也能夠對根系進行保濕降溫,保持楊梅植株間具有較大的空隙。同時,可在楊梅植株間種植新鮮綠草,據研究成活率可提高20%以上。
  4.3   控梢促花
  在楊梅品種中,東魁楊梅幼樹生長旺盛,成長后不易形成花冠,投產較遲緩,因此,當樹冠達到2.0~2.5 m時,應該采用控梢的方法,促進楊梅形成花芽,以達到楊梅結果早并且豐產的需求。一般可以采用開張樹冠、緩和樹勢的方法,在10月上旬到12月下旬可選用土施多效唑來進行控梢促花,試驗效果明顯,按照樹冠的投影面積,施肥用量為0.6~0.8 g/m2。具體方法是先松土,然后按照所需量摻水拌勻,均勻地鋪在樹冠土壤中[2]。
  4.4   整形修剪
  為了達到優化楊梅生產品質、管理方便的目的,楊梅成熟前期以促生長為主,讓其提前形成樹冠;當樹冠形成后,要有效控制生長,以達到促進其形成花芽的目的;形成花芽結果后,改善周圍環境條件,可以年年豐產。
  在楊梅苗木定植后,需要對其進行修剪,在主干留下30 cm左右的枝干,第2~3年采用短截、長效、摘心、抹芽、疏刪、拉枝等方法,培養3~4個比較開張的主要枝干,在此主要枝干上再培養副枝和側枝,并且讓這些枝干分布合理規范、層次清晰明了。過長的枝干要減掉一段或者摘心;過度密集或者枝干稀疏的分枝要進行適當修剪和疏刪,3~4年后基本就形成了大概的樹冠框架。
  5   管理技術
  5.1   撫育管理
  一般在初夏、深秋時節內耕種、疏松土壤2次,規模較大的果園可以用除草劑進行雜草的清除。噴藥時期的選擇非常重要,正確的選擇可以讓噴藥的作用事半功倍,要選擇無風的陰天進行,并且在噴藥時藥水不能灑在樹葉上。施肥要選擇環狀施肥法,施肥后進行蓋土澆水,不僅噴藥的時期選擇重要,施肥的時期選擇也很重要,一般是在果實采摘后或者春節前夕[3]。
  5.2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的具體施肥方法是“巧施萌芽肥、重施壯果肥、早施采果肥”。萌芽肥是在楊梅萌芽前,2月底到3月上旬進行施肥;壯果肥在楊梅果核硬化的5月中下旬施肥;采果肥則是在楊梅果實采摘前后的7 d內進行施肥。施肥的種類以有機肥為主,搭配適量的化肥,同時做好土壤的維護改良,確保楊梅果實的優質和高產。
   綜上所述,楊梅的高產栽培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只要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就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楊梅的高產,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 1 ] 謝忠志.紅壤丘陵楊梅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園藝,2002(01).
  [ 2 ] 金建良.東魁楊梅高產栽培技術[J].新農村,2011(02).
  [ 3 ] 曲澤州,孫云蔚.果樹種類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
 ?。ㄊ崭迦掌冢?019-03-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