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艾灸結合藥物貼敷治療小兒神經性尿頻的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評估小兒神經性尿頻在治療期間應用艾灸+藥物貼敷結合治療對療效產生的影響。方法:納入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入院的小兒神經性尿頻50例,經回顧研究的方式將研究患兒分成聯合組和對照組,每一組例數=25例。對照組在治療患兒的過程中施予縮泉丸治療,聯合組在治療患兒過程中采用艾灸+藥物貼敷結合療法,比較兩組患兒治效果。結果:聯合組經過結合治療之后其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更優,組別間數據的對比和分析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小兒神經性尿頻在治療過程中施予其艾灸+藥物貼敷結合療法,可提升進一步保障療效得以提升,可推廣。
  【關鍵詞】神經性尿頻;艾灸;療效;小兒;藥物貼敷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222-01
  神經性尿頻在臨床之中為神經機能性疾病,在中醫之中主要認為小兒稚嫩未滿,稟賦不足,若久病后會損傷其腎陽,下元虛寒,因此會導致腎關不固定,進而導致尿頻[1]。本次納入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入院的50例小兒神經性尿頻患兒,評估小兒神經性尿頻在治療期間應用艾灸+藥物貼敷結合治療對療效產生的影響,現做如下簡要的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納入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入院的50例小兒神經性尿頻患兒,經回顧研究的方式將研究患兒分成聯合組和對照組,每一組例數=25例。對照組在治療期間患兒施予縮泉丸治療,聯合組在治療期間患兒采用艾灸+藥物貼敷結合治療。聯合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6-10歲,平均年齡(7.38±0.27)歲,平均病程為(1.35±0.24)年。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5-9歲,平均年齡(7.14±0.22)歲,平均病程為(1.30±0.21)年。本次參與研究的患兒均出現尿急、尿頻等表現,數分鐘-1小時小兒排尿1次,主要在白天、睡前出現該癥狀,在入睡之后小兒尿頻癥狀消失,總尿量顯示正常。小兒無尿痛、排尿哭鬧史,經檢查并無陽性體征,中段尿培養結果未出現細菌生長,尿檢顯示正常?;純嘿Y料完整,患兒、家屬了解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比較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沒有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治療患兒的過程中施予縮泉丸治療,每次3克,每日三次,將治療一周作為一個療程。
  聯合組在治療期間采用艾灸+藥物貼敷結合治療,其中艾灸治療:取提脫、三焦俞、肺俞以及腎俞等穴位,每次2-3個,每個穴位進行5分鐘艾灸,將十天作為一個療程,治療不可超過三個療程。藥物貼敷治療:取小茴香、補骨脂、桔梗、五味子、肉桂、五倍子、覆盆子以及川椒等藥物,藥物進行研磨成末,加入米酒進行調配,在神闕穴進行貼敷,每三天進行一次換藥,五次作為一個療程,治療不可超過三個療程。
  1.3 指標的觀察
  在本次研究之中主要展開療效的對比,其中主要是對療效展開三個等級的劃分。其中符合痊愈的標準:患兒經過治療之后,每天小兒排尿次數低于十次,夜間小兒排尿次數并未出現任何變化,小兒也并未出現任何不適感;符合有效的標準:患兒經過治療之后,每天
  小兒排尿次數和之前比較減少超過百分之五十,小兒并未出現任何不適感;符合無效的標準:患兒經過治療之后,其體征、癥狀均為未出現改變,患者的病情并未出現變化,較之前出現加重。
  1.4 統計方法
  此次研究在經過對數據統計、分析時均采用PPSS22.0軟件,關于組別間計數資料的對比和分析中采用(n%)對相關結果展開相應的表述,關于組別間計量資料的對比和分析中采用(x±s)對相關的結果展開相應的表述,組別間的檢驗水準采用P<0.05對數據展開核對,此次研究中組別間P值對比若小于0.05,則可判定組別間數據的分析和對比有意義。
  2 結果
  聯合組經結合治療后無效例數、有效例數、治愈例數分別為2例、8例、15例,有效率為92.0%;對照組經治療后無效例數、有效例數、治愈例數分別為5例、9例、11例,有效率為80.0%;聯合組經過結合治療之后其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更優,組別間數據的對比和分析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小兒神經性尿頻在臨床之中病因尚未得以明確,醫師認為該病和大腦皮質發育相關,因小兒本身的大腦未發育完全,其排尿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差,加上小兒緊張、受驚嚇等因素會導致其膀胱神經功能出現失調,進而出現該病。在中醫之中小兒神經性尿頻主因腎氣不固緊密相關,進而造成膀胱失約[2]。艾灸選取多個穴位,克保障肺氣宣發,助腎氣溫腎陽,可對整臟腑偏衰進行調整。藥物貼敷中應用的藥物中桔梗可宣發其肺氣,覆盆子、五倍子、補骨脂以及五味子可起到溫腎縮尿的效果,小茴香和肉桂起到溫暖下元,米酒和川椒可起到滲透的效果[3]。神闕穴為生命之根和真氣之處,有毛細血管網聚集,并和十二經脈、四肢百骸以及五臟六腑相連,有助于藥物滲透。諸藥合用貼在神闕穴之中,可起到溫腎縮尿和宣發肺氣的效果。此次研究表明,聯合組經過結合治療之后其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更優,組別間數據的對比和分析有明顯差異(P<0.05)。綜上所述,小兒神經性尿頻在治療過程中施予其艾灸+藥物貼敷結合療法,可提升進一步保障療效得以提升,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詹加,陳丁丁,張靜.健脾補腎膏方治療脾腎氣虛型小兒神經性尿頻臨床療效總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9(03):417-420.
  [2] 徐軍霞.溫針配合針刺治療小兒神經性尿頻45例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7):151.
  [3] 陳鵬典,劉芳,邱婷婷,楊卓欣.針刺聯合拔罐治療小兒神經性尿頻1例[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20):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96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