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不同心肺復蘇時間窗對心臟驟?;颊咝墓δ芑謴图邦A后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院前不同心肺復蘇時間窗對心臟驟?;颊咝墓δ芑謴图邦A后的影響。 方法 108例院前心肺復蘇心臟驟?;颊咦鳛檠芯繉ο螅?根據心肺復蘇時間窗不同進行分組, <3 min為A組(23例), 3~8 min為B組(58例), >8 min為C組(27例)。比較三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率, 成功后心臟超聲檢查結果[左心室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 (LVEF)], 復蘇后2周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康復情況。結果 A組復蘇成功率為73.91%, B組復蘇成功率為43.10%, C組復蘇成功率為11.11%, 三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E峰、LVEDD、LVEF水平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復蘇成功率及各心功能指標均明顯高于B、C組, B組復蘇成功率及各心功能指標均明顯高于C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蘇2周后, 三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分別康復出院 11例(64.71%)、8例(32.00%), C組無康復出院患者, 三組康復出院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康復出院率均優于B、C組, B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康復出院率優于 C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肺復蘇時間窗對于心臟驟?;颊咝墓δ芑謴图捌淙粘I钅芰τ酗@著影響, 心肺復蘇時間窗越短患者的預后越好。
【關鍵詞】 心肺復蘇;時間窗;心功能;預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me windows of pre-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 cardiac arrest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ime, with <3 min as group A (23 cases), 3~8 min as group B(58 cases), >8 min as group C (27 cases).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uccessful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hocardiographic results [left ventricular early diastolic filling peak velocity (E peak),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fter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at 2 weeks after resuscitation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Group A had successful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s 73.91%, which was 43.10% in group B, and 11.11% in group C. Three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ree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E peak, LVEDD and LVEF level (P<0.05). Group A had obviously higher successful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than group B and C, and group B had obviously higher successful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than group C.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2 weeks after resuscitation, three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ily living ability (P<0.05). In group A and B, 11 cases (64.71%) and 8 cases (32.00%)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rehabilitation, respectively. In group C, no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rehabilitation. Three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discharge rate (P<0.05). Group A had better daily lividing ability level and rehabilitation discharge rate than group B and C, and group B had better daily lividing ability level and rehabilitation discharge rate than group C.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ime window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hows remarkable effect of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The shorter the time window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bette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ime windows; Cardiac function; Prognosis
心肺復蘇作為心臟驟?;颊叩氖滓本却胧?,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其院內成功率僅為12%~24%, 而院外成功率則普遍<5%。心臟驟?;颊咄ǔT?~6 min后即可出現腦和其他臟器組織的損傷, 并因此導致患者死亡[1, 2]。因此救治心臟驟?;颊叩男姆螐吞K時間窗有限, 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近1年院前急救心臟驟?;颊哌M行分組比較, 對心肺復蘇時間窗對心功能和預后的影響進行分析, 旨在為臨床急救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救治的108例院前心肺復蘇心臟驟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18~60歲, 符合《實用內科學》中心臟驟停和心源性猝死的診斷標準[3], 心臟驟停時間<10 min, 通過收集院內治療臨床資料, 對病例進行篩選, 選取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伴有心律失常以及惡性腫瘤的患者。根據心肺復蘇時間窗不同進行分組, <3 min為A組(23例), 3~8 min為B組(58例), >8 min為C組(27例)。其中, A組患者年齡20~59歲, 平均年齡(41.23±6.37)歲;男13例, 女10例。 B組患者年齡22~58歲, 平均年齡(40.56±6.18)歲;男32例, 女26例。C組患者年齡20~59歲, 平均年齡(42.09±5.98)歲;男16例, 女11例。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方法給予心肺復蘇[4]。人工胸外心臟按壓深度≥5 cm, 按壓頻率100~120 次/min, 建立人工氣道, 經氣囊或呼吸機輔助呼吸, 必要時給予電除顫。同時建立靜脈通道, 常規注射腎上腺素、碳酸氫鈉, 并根據原發疾病的不同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三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進行記錄, 成功復蘇后送院并建議對患者進行心臟超聲多普勒檢查, 收集患者E峰、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復蘇成功后2周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估, 并對三組患者的康復出院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日常生活能力判定標準:生活能力完全恢復為Ⅰ級;可獨立生活但有部分功能缺損為Ⅱ級;有一定的生活能力, 但需他人協助為Ⅲ級, 植物狀態為Ⅳ級[5]。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 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Z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復蘇情況及心功能比較 108例患者共復蘇成功45例, 復蘇成功率為41.67%。A組復蘇成功率為73.91%, B組復蘇成功率為43.10%, C組復蘇成功率為11.11%, 三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E峰、LVEDD、LVEF 水平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復蘇成功率及各心功能指標均明顯高于B、C組, B組復蘇成功率及各心功能指標均明顯高于C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三組復蘇2周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康復出院情況比較 復蘇2周后, 三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分別康復出院11例(64.71%)、8例(32.00%), C組無康復出院患者, 三組康復出院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康復出院率均優于B、C組, B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康復出院率優于C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心肺復蘇是用于搶救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首要關鍵措施, 其施治內容主要包括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電除顫以及自主循環恢復和腦保護治療等。近年來, 隨著國際心肺復蘇指南(共識)的不斷更新以及心肺復蘇救治技術的不斷完善, 其搶救成功率和預后也呈現出了逐漸改善的良好前景。相關研究顯示, 我國心肺復蘇的成功率目前可達36.3%[6], 本研究108例患者中心肺復蘇成功共45例, 成功率為41.67%。相比上述研究結果有所提高, 其原因與病例選取及年齡層有關, 研究表明>60歲的老年人群其心肺復蘇成功率可顯著下降, 其次地區差異也是導致成功率較高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所選病例均為區域性院前急救的患者, 在救治設備、搶救措施及水平方面具有一致性, 相比多中心大樣本量調查可避免上述因素對救治成功率的影響[7-9]。
通過對不同心肺復蘇時間窗患者的心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進行比較發現, <3 min心肺復蘇的患者其復蘇成功后的心功能水平明顯優于其他患者, 且23例患者中復蘇成功率可達73.91%;3~8 min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則明顯降低, 為43.10%;>8 min的患者復蘇成功率最低, 僅為11.11%, 明顯低于上述研究中的平均水平, 且在心功能恢復方面也不盡人意。在復蘇成功后2周, 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估結果顯示, <3 min心肺復蘇的患者可獨立生活的占47.06%, 無植物狀態患者;而3~8 min和>8 min的心肺復蘇患者分別有12.00%和33.33%的患者在復蘇成功后呈植物狀態, 提示心肺復蘇時間窗越長對腦組織或其他臟器組織的損傷越嚴重, 患者的預后越差, 這與2周后三組患者的康復出院情況一致。
綜上所述, 心肺復蘇時間窗對患者復蘇成功率、心功能恢復以及短期預后均有著直接的影響, 盡可能的縮短心肺復蘇時間窗可有效提高復蘇成功率和心功能水平, 進而達到改善患者短期預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邵詩幻. 心腦復蘇的研究進展. 中國急救醫學, 2017, 37(6): 572-576.
[2] 李春盛, 盧毅. 成人心肺復蘇研究進展.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5, 24(1):7-9.
[3] 陳灝珠, 林果為, 王吉耀, 等. 實用內科學. 第1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2053.
[4] 周明, 何小軍, 郭偉. 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關于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和心肺復蘇質量的重點更新.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7, 26(12):1371.
[5] 閔瑜, 吳媛媛, 燕鐵斌, 等. 改良Barthel指數(簡體中文版)量表評定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活動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8, 30(3):185-188.
[6] 李振華, 王國興, 謝苗榮, 等. 2017年心肺復蘇研究進展.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8, 27(1):7-11.
[7] 張穎, 肖小培. 影響老年創傷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的危險因素分析. 創傷外科雜志, 2016, 18(6):363-365.
[8] 崔耿, 徐華. 老年患者心肺復蘇效果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海南醫學, 2016, 27(13):2138-2140.
[9] 薛繼可, 冷巧云, 高玉芝, 等. 急診科心搏驟?;颊咝姆螐吞K預后的影響因素.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1):28-34.
[收稿日期:2018-1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