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急性膝關節外傷診斷中MR掃描技術與CT的對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膝關節外傷采用磁共振檢查(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100例急性膝關節外傷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 患者分別實施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輕微骨折、骨髓水腫、關節面軟骨破損、關節腔積液、半月板軟骨損傷、韌帶損傷、嚴重骨折檢出情況。結果 病理結果顯示, 100例患者中輕微骨折32例、骨髓水腫38例, 關節面軟骨破損13例, 關節腔積液100例, 半月板軟骨損傷50例, 韌帶損傷33例, 嚴重骨折10例。MR掃描技術患者的輕微骨折、骨髓水腫、關節面軟骨破損、關節腔積液、半月板軟骨損傷、韌帶損傷檢出例數均多于CT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MR掃描技術患者的嚴重骨折檢出率100%與CT檢查的8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膝關節外傷診斷中采用MR掃描技術, 檢出率明顯更高。
  【關鍵詞】 急性膝關節外傷;診斷;磁共振檢查掃描技術;CT;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36
  急性膝關節外傷在以往臨床診斷中主要依靠X線檢查, 隨著CT斷層掃描技術的使用及推廣, 有效解決了橫斷面成像問題, 提出了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 實現了多種平面成像并將其應用于復雜性骨折檢查過程中, 特點顯著, 在關節內、軟骨及周圍韌帶等檢查中應用, 存在明顯臨床優勢。本文探究中選取100例患者, 對比分析了對急性膝關節外傷診斷中采用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的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診的100例急性膝關節外傷患者臨床診治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男女比例50:50;年齡30~60歲, 中位年齡38.5歲;車禍傷、運動傷、跌傷患者分別為25例、35例、40例;左膝關節傷、右膝關節傷、雙膝傷患者分別為50例、45例、5例。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過了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100例患者均實施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1. 2. 1 MR掃描技術 使用西門子1.5T超導MR機進行矢狀掃描、冠狀掃描及橫斷面掃描, T1W損傷位置可呈現為低信號, 存在明顯不規則骨折線, T2W關節腔內、髕上囊存在T1、T2積液并呈現為明顯高信號。
  1. 2. 2 CT檢查 利用64排螺旋CT全身掃描機為患者實施仰臥體位檢查, 將矩陣及電壓分別設置為512×512、120 kV, 將患者雙腿放置在掃描架中心位置并確保臺面中心與股脛骨長軸保持一致, 將層厚、間隔設置為5 mm、5 mm, 若半月板邊緣可呈現為不平整、不連續及中斷影像, 半月板中心或者邊緣可出現裂紋或者裂口, 可判定為半月板裂傷[1]。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輕微骨折、骨髓水腫、關節面軟骨破損、關節腔積液、半月板軟骨損傷、韌帶損傷、嚴重骨折檢出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病理結果顯示, 100例患者中輕微骨折32例、骨髓水腫38例, 關節面軟骨破損13例, 關節腔積液100例, 半月板軟骨損傷50例, 韌帶損傷33例, 嚴重骨折10例。MR掃描技術患者的輕微骨折、骨髓水腫、關節面軟骨破損、關節腔積液、半月板軟骨損傷、韌帶損傷檢出例數均多于CT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MR掃描技術患者的嚴重骨折檢出率100%與CT檢查的8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膝關節主要組成為肌腱、肌肉及半月板、韌帶等, 在人體結構中較為復雜, 關節軟骨是關節表面覆蓋的透明軟骨組織[2], 在患者正常活動中作用巨大。膝關節在外力沖擊下可出現組織損傷, 主要包括骨損傷、軟骨損傷、韌帶損傷、關節腔積液等[3], 需為患者提供準確診斷及盡早治療, 可促使患者病癥明顯減輕, 可促使患者膝關節功能有效恢復, 部分患者可完全治愈。但是, 若未能及時發現病情, 可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 可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干擾, 部分患者可出現殘疾, 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時加大患者精神負擔。關節軟骨可緩沖下肢運動[4], 表面較為光滑, 膝關節半月板可穩定脛骨、股骨, 處于脛骨及股骨間隙中, 屬于纖維性軟骨, 呈現為月牙狀, 分析發現, 保證膝關節正常運動的重要部分包括關節軟骨及半月板[5], 其中, 半月板載荷約在70%以上, 若出現了半月板損傷, 可嚴重影響患者膝關節運作。相關性文獻報道, 膝關節骨損傷表現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性[6], 對于骨折程度嚴重的患者來說, 可出現骨折片移位情況, 利用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均可觀察及確定該情況, 臨床表現較為明顯, 因此, 利用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嚴重骨折患者病情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充分證實了這一結論。本次研究證實, 利用MR掃描技術與CT檢查輕微骨折患者, T1W1、T2W1可呈現為明顯低信號, 存在線狀骨折線, T2W2信號線骨折線影旁邊可出現信號稍微增高的情況, 需引起臨床重視。軟骨損傷包括半月板軟骨損傷及關節面軟骨損傷, 常規T1W1、T2W1可呈現為信號明顯稍高的現象, T1W1/3DSPIR像中可出現極高信號影, 可清晰顯示軟骨厚度及軟骨連續性, 對于合并撕脫或者移位的患者來說, 可在T1W1/3DSPIR像中清晰顯示該情況。韌帶損傷中, 發現黑色信號韌帶中斷現象則定義為撕裂傷, 可表現為顯著不連續, 周圍信號T2W1可出現顯著增高現象。使用MRI檢查可發現, 關節腔積液基本表現為T1W1低信號及T2W1高信號, 在患者關節腔各個部位均可出現關節腔積液。CT檢查在臨床上常用, 可有效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CT征象中可見半月板輪廓密度降低及參差不齊, 部分患者可出現周圍關節囊積液等現象,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但是CT檢查存在一定不足之處, 分析原因, 關系到半月板密度與周圍組織不存在明顯差異這一特性, 若患者合并其他退行性病變可增加臨床診斷難度, 誤差率可明顯增加。MR掃描技術的特點是多角度及多方位, 可對軟組織起到極高分辨效果, 可對半月板病變具體情況進行清晰顯示, 臨床優勢包括分辨率高、檢出率高, 可對患者病情進行定量定性診斷, 診斷結果可基本一致于關節鏡診斷結果, 可為臨床提供可靠臨床依據并受到臨床醫師及患者的廣泛認可。本次研究結果:MR掃描技術患者的輕微骨折、骨髓水腫、關節面軟骨破損、關節腔積液、半月板軟骨損傷、韌帶損傷檢出例數均多于CT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MR掃描技術患者的嚴重骨折檢出率100%與CT檢查的8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發現, 明顯MR掃描技術診斷急性膝關節外傷的檢出率更高。綜上所述, 在急性膝關節外傷診斷中采用MR掃描技術的檢出率明顯更高于CT檢查, 值得臨床推薦。后續分析及討論中, 可適當增加患者選取數量, 可適當延長患者選取時間, 對MR掃描技術及CT檢查進行進一步驗證及研討, 促使本次研究臨床借鑒意義增加。
  參考文獻
  [1] 駱華豐, 李彥君. MR掃描技術和CT用于急性膝關節外傷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浙江創傷外科, 2018(1):64-65.
  [2] 皇甫風華. 膝關節外傷診斷中MR掃描技術與CT的對比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8):61-62.
  [3] 杜勇, 趙香田. 急性膝關節損傷應用CT與MR診斷的臨床價值. 醫藥論壇雜志, 2017(9):172-174.
  [4] 毛賢才. 探討急性膝關節損傷的CT與MR診斷價值. 醫學信息, 2016, 29(34):137.
  [5] 鄭澤文. MR與CT檢查在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重建診治中的價值.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76-77.
  [6] 門方禹. MR與CT在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診治重建的應用價值. 中外醫療, 2016, 35(1):173-174.
  [收稿日期:2018-07-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4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