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25ml低劑量造影劑雙源CT肺動脈造影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討利用第三代光子雙源CT行25ml低劑量造影劑肺動脈血管造影成像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飛利浦16排常規量80ml造影劑肺動脈圖像與第三代光子雙源CT25ml造影劑+40ml生理鹽水團注肺動脈圖像進行比較,對比分析25ml低劑量組與常規劑量組肺動脈造影圖像質量差異。結果:25ml低劑量組肺動脈主干平均CT值348±82Hu,左肺動脈平均CT值329±82 Hu,右肺動脈平均CT值310±83Hu。常規劑量組肺動脈主干平均CT值349±91Hu,左肺動脈平均CT值334±75Hu,右肺動脈平均CT值322±72Hu。低劑量組與常規劑量組間圖像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雙源CT25ml低劑量造影劑肺動脈血管造影可以獲得清晰的肺動脈圖像,降低了受檢者點對比劑負荷量,有效減小對比劑對腎臟及血管的危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77-01
  肺動脈栓塞是臨床較常見急重癥,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早期診斷尤為重要,當臨床懷疑患者有肺動脈栓塞,肺動脈CT血管成像是一種有較高敏感性的快速無創檢查方法,從而成為快速診斷肺動脈栓塞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本文旨在通過對比,評估25ml低劑量造影劑在肺動脈血管造影技術能否獲得清晰圖像,并應用于肺栓塞的診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肺動脈CT造影患者,按照飛利浦16排80ml常規量與第三代光子雙源25ml造影劑
  +40ml生理鹽水團注分為2組,受檢者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34-89歲,平均61歲。
  1.2 檢查方法 A組:使用飛利浦16排掃描,80ml常規量經肘靜脈以4ml/s速率注射80ml碘帕醇(含碘300mg/ml),對比劑追蹤觸發點定在肺動脈主干。B組:使用第三代光子雙源CT掃描,25ml低劑量造影劑法,即采用25ml碘帕醇(含碘300mg/ml)+40ml,0.9%氯化鈉注射液,注射速率5ml/s,對比劑追蹤觸發點墊在肺動脈主干。掃描范圍主動脈弓上緣至右膈頂,自頭向足側掃描。掃描參數100KV,120mAs,層厚3mm。采用1mm重建。采用自動觸發掃描技術,當閾值到達100Hu時自動啟動程序,延時2s后開始掃描。
  1.3 圖像質量評價 采集所得原始數據進行薄層重建后傳至工作站,由2名醫師進行后處理重建及測量評價。對肺動脈及分支強化較好圖像進行測量肺動脈主干、左肺動脈、右肺動脈橫軸位的CT值統計,并加以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組分別測量肺動脈主干、左肺動脈、右肺動脈橫軸位CT值,感興趣區域大小約30-40mm2 。低劑量造影劑法(B組25ml碘帕醇+40ml生理鹽水)與常規劑量造影法(A組80ml碘帕醇)圖像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第三代光子雙源CT掃描速度快,時間及空間分辨率高,因此不需要注射大劑量造影劑,應用較少造影劑就可以獲得滿足診斷的圖像,也使得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三維重建的圖像細節更加清楚。采用自動觸發掃描技術,避免了掃描的盲目性,在小劑量造影劑的情況下準確把握掃描時機,注射完造影劑后會立刻以同等速率注射40ml生理鹽水,沖刷并推進前方對比劑,使團注保持較高速率和濃度,同時做到適當水化減少對比劑腎病發生風險,肺動脈CT造影已成為肺動脈檢查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此項檢查的廣泛應用,對比劑腎病已上升為醫源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常見原因,該病發生與對比劑的使用量呈正比,大劑量對比劑的使用是重要的危險因素,因此在滿足診斷目的的同時盡量減少對比劑的使用量,可以減少對比劑腎病的發生率,低劑量造影劑法較常規有著明顯優勢,不僅滿足了診斷要求,而且減少了造影劑用量,保證了受檢者檢查的安全性,還降低了醫生操作的風險性,為臨床提供較準確的診斷信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啟勇.實用放射學.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40.
  [2] 李俊君,楊新官.64排螺旋CT肺CTPA成像低劑量造影劑的應用研究.華夏醫學,2012,25(2):220-223.
  [3] 趙傳軍,楊峰,周靜然,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3:52-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278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