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小故事為歷史課堂添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關鍵時期。對于歷史課本上的內容他們也會有各自的理解。作為歷史教師,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對于較為熟悉的內容興致會稍微高漲,對于未接觸過的內容也不太喜歡,總感覺識記困難。本文談談如何從小故事入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小故事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19-01
   歷史這一門學科的知識豐富而精彩,馳騁在歷史的長河中,在諸多方面都會有收獲,更是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了一面鏡子,值得每一位學生把它學好。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學習歷史的時候,剛開始有一段時間還比較感興趣,后來有考試任務的時候,就覺得歷史不再美好如初了,尤其是在學到近現代歷史的時候,更是提不起興趣。但是,學生對于一個個小故事記得還是蠻清楚的。因此,在歷史課上,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來引出新內容的學習,也可以運用到新授和拓展環節。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談談小故事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幫助。
  1   故事導入
   歷史課的導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開啟下文的作用。為了能夠從導入環節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些內容,我們不妨以小故事的方式將新課引出,這樣在教學時讓學生有一個緩沖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歷史上冊《三國鼎立》這一課的時候,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讓學生搜集有關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正式上課時,學生講一講搜集到的故事。學生能夠找到《桃園三結義》《曹操煮酒論英雄》《劉玄德三顧茅廬》等故事,這樣的故事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可能就讀過,他們講了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在桃園舉酒結義,透露著英雄的豪邁氣概。也能講出劉備為了尋得人才,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不惜路遠奔波,三次來到諸葛亮的住處,請臥龍出山。最后,自己的誠心終于打動了諸葛亮。學生講完這兩個故事以后,就可以把學習內容轉到新課的學習上來。教師可以用兩句話過渡一下:三國時期流傳了下來諸多的故事,令人深思。今天我們就走進三國時代,去看看當時真實的歷史。
   再如,七年級下冊的歷史《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這一課,在導入時,可以讓學生回顧一下語文課本上學過的《鄭成功》這一課,講一講鄭成功的故事,學生很容易就能回想起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侵入了臺灣,臺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鄭成功率領軍隊打敗了荷蘭侵略軍,收復臺灣,接著建設臺灣的英雄故事。學生講完這個故事,就可以進入“收復臺灣”這一板塊的學習。學習中記住幾個時間節點,主要事件,學生自然就記住了這一史實。
   由此可見,學生從小故事中就可以領悟一些要學的新知,課堂的氣氛,自然就輕松了許多。
  2   故事銜接
   良好的導入,能夠使學生保持半節課的新鮮,接下來的半節課學生也并不是不想學了,而是精神有些疲憊了。試想一下,中學生一天至少要上七八節課,要每節課都有充沛的精力也不大可能,因此可以在中間過渡環節,講一個小故事給學生聽,一來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二來,故事的內容和教材內容相關,起到一個過渡銜接的作用。
   以七年級下冊《開元盛世》這一課為例,在學習了“盛世繁榮的經濟”之后,最后一塊內容是“唐朝的衰亡”。這兩塊之間就可以用一個故事來銜接一下。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接下來,老師講一個故事,大家可以輕松一下。話說,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后去世以后,很長一段時間,他都郁郁寡歡,直到遇到了楊玉環。白居易的《長恨歌》里所說的“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兩句說的就是楊玉環。唐玄宗見到楊玉環眼睛為之一亮,很快就封她為貴妃,更有“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典故。為了博得楊貴妃一笑,他曾命人快馬加鞭從廣東福建等地運來新鮮的荔枝。就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史思明蓄謀發動了叛亂,在馬嵬坡逼死了楊貴妃,唐玄宗從此一蹶不振,唐朝漸漸衰落。到此為止,故事講完了,我們來看看“唐朝的衰亡”的具體內容吧。學生在聽完了故事以后,感到輕松了一些,再看一看書上的這段內容,很自然就明了了。
   七年級歷史下冊還有《燦爛的宋元文化》這一內容,在講完“司馬光和《資治通鑒》”這一部分之后,開始講宋詞元曲這部分內容之前,可以加入一個蘇軾的故事來過渡。可以這樣引導:我們剛認識了司馬光和他的著作《資治通鑒》,提到北宋,除了知道史學家司馬光以外,說起另一個人名,大家一定也聽過,那就是蘇軾。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蘇軾的故事。就是他寫《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誰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這時就會有同學自告奮勇來講述。接下來就可以讓全班同學聽這個同學講述。講完以后,就可以轉到下一內容的學習上來。然后,滲透一些宋詞方面的知識,選取學生較感興趣的一些詞句來讓他們認識這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詞人。
   上述可以看出,一些小故事還是可以連接起新舊知識的,讓學生把歷史能夠慢慢地串起來。
  3   故事拓展
   學生學完一課之后,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和所學內容相關的一些故事來讀一讀,這樣,學生對那一段歷史會記得更加深刻。
   例如:八年級歷史上冊《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課講了紅軍長征的原因、經過了哪些省份,分析了當時的戰爭環境,長征的結果如何。從1934年10月開始,至1935年10月結束,紅軍這一年間經歷了千辛萬苦,克服了種種磨難,當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出現。學過之后,可以讓學生在看書、看電視或者上網的時候,留意一些長征故事,沒事的時候講一講,也是不錯的革命精神教育。
   在給學生布置了這些作業之后,有的學生查到了《草地夜行》的故事,有的學生找到了《翻越老山界》的故事、還有些同學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述了《飛奪瀘定橋》、《九個炊事員和一口大鍋》等故事??梢?,學生對這一課的歷史,已經較為熟悉了。
  4   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提高學生歷史的學習水平就,可以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識記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的小故事,能幫助他們減輕學史的壓力。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學會歷史,學通歷史。
  參考文獻:
  [1] 魏藝欣.歷史教學的藝術[M].中小學教育,2008(05).
  [2] 高威.發揮想象,故事引領[M].中學政史地,201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