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普通高中優質教學資源交流共享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和關注,這將關系到我們的人才發展方向和我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不懂得分享的人將會被世界遺忘,尤其是在信息發展的時代,人們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多,只有懂得合理利用資源、重視信息化分享的人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推動教育的公平,實現我國的教育目標。【關鍵詞】區域高中;資源共享;教育提升【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42-0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促進所有學校師生享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努力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學校之間的數字化差距。”這就為廣大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教學方向,教師只有懂得共享教育資源,提高區域教學的質量,才能充分展現當地的教育特色,提升學生的教育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文結合筆者所在的學校和筆者的實際做法,談談優化教學資源、共享教育資源的基本對策。一、完善教育資源庫管理平臺教育資源庫管理平臺是當前很多教師在使用的一種教學平臺,通過完善教育資源和整合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為自己的學科內容帶來足夠的內容支撐,實現教學資源的精巧布局和合理搭配,最終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達到教學的預期設想。1.立足校本共建。在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過程中,筆者所在的學校堅持鼓勵教師們走出去,多學習,多與其他學校的名師進行互動,多研究和多創新。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筆者學?;拘纬闪艘跃W絡為中心,以學校教科書為主題,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基本“研究場”。各個調研組學員教師都積極參與到相關資源的搜集和整合中,并建立了屬于本校區的校本課程,讓全校的學生都能閱讀,整個校園充滿了祥和安寧的氣氛,為實現“全體閱讀”教學設想打下了基礎。2.引領資源共享。為了提升教師對資源共享的積極性,筆者所在的學校相關領導鼓勵廣大教師進行資源的共建和共享,要求任課教師對資源庫的教學資料進行優化和管理,并整理成整體的目錄便于教師們翻閱和瀏覽。在校園網絡文化服務中,學校的教師還要進行網絡資源的共建和分享,每個教師都可以登錄相關的網站進行信息的瀏覽和學習,并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網絡平臺,教師們可以針對某一教育話題進行交流和互動,展現每個人的教育觀點,實現教育資源庫的利用價值,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3.服務教學終端。在經過廣大教師的共建和分享之后,管理平臺上的信息內容將會日漸增多,教師們的選擇也會更加多元。在眼花繚亂的信息攻擊下,教師們對信息的選擇可能會感到茫然,這時資源共享平臺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服務終端,不斷優化教師們的上傳信息,并對下載頻率較高的資源進行重點關注,經過廣大教師閱讀并反饋良好的信息,服務平臺終端應將相應的信息設置為“重點推薦”的標志,讓更多的教師進行閱讀,提高信息下載的總量。二、豐富教育資源內容雖然網絡信息的資源在不斷充實和擴大,教師的教學思路也在漸漸變寬,但網絡中的資源依然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甄別,增加對相關內容的辨別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全信網絡不如無網絡”。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并豐富自身學課的相關教育資源。例如,針對歷史學科的老師而言,并不是除了教材就不用涉及其他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發展的日志進行當地的歷史發展考證,將這些內容滲透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歷史博物館,學習歷史名人、歷史故事,了解某一個時期的歷史變遷、人情世故等。只要是對歷史學科發展有益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的內容,教師都可以帶學生去體驗,不僅可以豐富歷史學科的相關內容,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新課改對歷史教學提出的要求。三、確立教育資源管理制度隨著教育資源庫管理平臺的參與人數、教育資源的不斷增多,教育資源的教學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利用資源中往往會產生隨意篡改、不加思考而直接采用的亂象。為此,在資源共享中,相關參與者應確立統一的管理制度,讓制度成為教師教學資源的牽絆和制約,促進資源共享的良好有序發展。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對教師們的資源共享實施的主要管理制度有分級管理制度、資源審核制度、積分排名制度和年度評選制度。要求教師們在資源共享中應堅持“樹人”為己任,不斷優化資源共享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推進資源庫無形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具體教師;在資源的上傳與建設管理中,學校要求教師們必須科學務實,不上傳虛假、有害于教學的信息,不上傳負面的教育信息,為教師們營造綠色純天然的科學資源庫,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傊?,現在是資源共享的年代,教師的職責除了教書育人之外,還應共建、共享一定的教育資源,讓心靈受到洗劑,讓專業更加成熟,讓教學更加穩重和諧。這就要求教師走出教室,走出教育的狹小空間,將眼光放遠,將視野放寬,在資源共享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促進教育資源發揮更大的能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參考文獻[1]孫寧,馬寧.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共享取向與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224-229.[2]劉艷莉,孫雨耕,程鵬,孫宏偉,孟慶浩,喬園園.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建設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02):39-42.[3]田季生,孔令軍.遠程教學資源區域共建共享:現實形態與精神重構[J].中國遠程教育,2010(02):47-52+80.作者簡介:吳迪(1979.10-),男,遼寧阜新,阜新市海州高級中學,中學一級,教育科研歷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791.htm